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我”体现为一种普遍性的营构形态,而《女人》、《阿河》和《荷塘月色》里“我”又很特异,它们是一种叙述人设置,目的是为了在作者和文章内容之间起某种程度的屏障作用。这种叙述人设置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中的“技术意识”。  相似文献   

2.
杨沫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过去对她的研究多着重在《青春之歌》的思想内容方面。本文针对过去研究中的一些缺陷,根据杨沫小说的发展,对她六十年来的小说创作道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其小说(特别是《青春三部曲》)的思想内容特点和艺术力量作了初步的探讨,对其在我国当代文学中的贡献也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选上了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原有的《茶花赋》和《荔枝蜜》仍然保留。我认为《香山红叶》、《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三篇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以物喻人,语言精炼,诗意浓烈,结构又都是曲折有致,“卒章显志”,于是想就此来探求一下杨朔散文的奥秘。首先觉得这三个题目都很有诗意。我们都知道杨朔写散文“总要象写诗那样”“推敲字句”的,对于文章的题目,他更是精心斟酌。看“香山红叶”这个标题吧。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4.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1934年8月,郁达夫经由青岛赶上北平,有感于“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写了这篇散文,发表在天津《当代文学》一卷3期,后来收入他的最后一本散文集《闲书》。《风景谈》是茅盾的作品。1940年,茅盾应邀去新疆讲学,归来途中,于5月至12月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写了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5.
一个为革命歌唱了半个世纪的老诗人,由于种种原因,被评论界忘记了,这是很不公平的。我说的是胡征同志。他从1935年开始发表诗作散文和短篇小说,收获颇丰。其短诗,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七月浪”诗人专集《白色花》中,选了七首。近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征诗选》,采其佳作,呈于人前。其中包括了他的短诗结集《主席台》(1954  相似文献   

6.
鲁迅自称:“我是散文式的人。”①但他的小说写得极好。《呐喊》《徬徨》是他的杰作,也是公认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不过,我每读《呐喊》、《徬徨》总会强烈地感到:它们中间有很多篇章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我常常是把它们当作散文来读的。事实上,如果细细探究,这两本小说集倘要用“正宗”的小说观念来衡量,合“小说”之名者恐怕极少,大多数既是小说,又是散文,是介乎小说散文之间的杂交品种,套用当今评论界的一句行话,是小说散文的模糊。也许因为是一个形式问题,所以未被以往的研究界所重视,而在我看来,《呐喊》《徬徨》的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恰恰就表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深入考察鲁迅作品的战斗精神和风格,而且  相似文献   

7.
焦垣生教授     
焦垣生教授 ,194 8年 10月生 ,山西省芮城县人。 1982年 1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 ,后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系主任 ,教授 ,文艺学、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焦垣生教授热爱文学创作 ,在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其中《我为什么嫁给他》于 1980年获山西“优秀小说”奖 ,历史小说《张玄素上疏记》曾被改编成戏曲上演 ,小说《明日我再来》曾被中央广播电台改编为广播剧播放。他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后 ,开始致力于文艺学、中国戏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编和参编教材…  相似文献   

8.
巴金1941年3月在重庆写了《爱尔克的灯光》,事隔不到一年,1942年2月在桂林又写下了《灯》。这两篇散文一脉相承,都以灯光作为线索,都写到了传说中的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现在,《爱尔克的灯光》选作了《大学语文》的教材;《灯》选作了《中学语文》的教材。教学中,师生对这两篇著名散文都是很喜爱的。下面试根据我教学的体会对这两篇散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喻大翔近些年潜心研究散文 ,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相当大的惊喜。喻大翔也许是有了某种理论的醒悟后 ,一发而不可收。两年来他连续在《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文艺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了 10余篇散文论文。今年 4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他的2 2万字的论著《两岸四地百年散文纵横论》。此书的第二章“学者散文论” ,正是上述系列性学者散文论文的主要成果 ,而曾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2 0 0 0年第 2期上的《中华 2 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可说是这组系列论文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新文学文类学的研究 ,向来有…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是当代新写实派小说家方方于1999年7月发表的又一中篇小说力作。20世纪中国的当代文学领域里,“新写实主义”以生命的故事写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作现象描绘以还原生活本相的书写态度,以自然主义的叙写而使现实心灵化、感情化、艺术化的创作方法占有重要的席位。方方以1987年的《风景》引人注目,又以陆续写出的《一唱三叹》《祖父在我心中》《白驹》《行云流水》等一批很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的新写实小说赢得读者,蜚声文坛。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一如其《风景》《行云流水》等…  相似文献   

11.
《记王忠肃公翱事》“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一句,课本将“相得”一词译注为“相处得很好。”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原文中并无词与注文中的程度副词“很”相对应。《古代散文选》则处理不同,它是将句中的“甚”字与“相得”连在一起,合注为“相处得很好”。拿课本和《古代散文选》两种注法相比较,我倒觉得《古代散文选》的注释要妥当些。  相似文献   

12.
吴伯箫开始写作于一九二五年,奠定他散文地位的,是他三十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而标志他创作风格成熟、代表他创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散文集《北极星》了。《北极星》中,尤其以那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为最佳。这组散文,有写当时“革命者荟萃的地方”的《延安》,有反映当时延安军民“丰衣”和“足食”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有写“安居”的《窑洞风光》,还有表现当年延安军民精神风貌的《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家杨朔在《海市》小序中写道:“我素来善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的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着《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这是一九五九年深秋时节写下的,他以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诗一样的散文作品。《秋声赋》里描写秋声秋色,充满着凛冽萧杀气息,特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是一本目光锐利、新意迭出的中国当代文学类别史。其学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首先,此书的出版,标志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跨入了“分体研究”的新阶段。中国当代文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萌生的新...  相似文献   

15.
一套规模宏大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开始陆续问世了。这是我国当代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据丛书编委会的计划,这套丛书将包括“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一百多位作家的研究专集和合集”(内含纵跨现当代的作家研究专集),“按文体编辑的作品研究合集”,当代文学论争资料集,当代文学大事记,当代文学作品总目和当代文学评论总目索引。预计总字数将达数千万言。这样一套完整系统的文学研究资料,在我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还不曾有过。  相似文献   

16.
涂怀章同志的散文《站岗》,是一篇很有革命现实意义的作品,发人深思,值得一读。 《站岗》通过一对师生对短诗《春雨》的讨论,反映了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内斗争的一个侧面,热情地歌颂了坚守思想文化战线岗位的工农兵学员辛柱子,提出了“不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撤岗”这一重大问题上。 在这篇散文中,教员“我”所介绍的《春雨》明明有“催眠曲的味道”,为什么获得了“我”的共鸣呢?原因之一是被作品中一些表面词句和艺术技巧所迷惑,以为批判了文艺黑线以后出现的作品全都是好的。这是阶级斗争熄灭论流毒还没有肃清的反映,忘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忘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意識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总是经过种种方法,也经过文学艺术的方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其次,这首诗获得“我”的共鸣,还由于世界观、艺术观没有改造好,不理解革命的现实和时代精神。因之“在思想战线上撤了岗”。  相似文献   

17.
监狱叙事虽然没有成为过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的主流,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存在,考察其叙事伦理的嬗变也有某种学术意义。以六十年代的《红岩》、八十年代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及新世纪初的《报告政府》为样本的当代监狱叙事,形成了“超我”——“自我”——“本我”的叙事伦理谱系。这暗合着中国当代文学从高度意识形态化向更为多元的世俗化的演变,也暗合着中国当代文学所折射的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从拘束到开放到多元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散文仍被冷落,不如小说那么吃香,但我不甘清寂,为着大学的散文教学,留心寻找新近的范文。寻找堪称范文的散文新作,目光应当盯在报刊的散文专栏上,那里面自然不乏精萃之作,但我却在注意光明日报二版选登的《老师和我》征文的专栏。原因是想看看有没有让人获取这样的思想启迪的征文,即师长的教导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何等重大的影响。此其一。其二,大凡写尊师的文章,往往会有撼人心魄的至诚之作。著名的,古文学作品如《左忠毅公逸事》,新文学作品如《藤野先生》。我用“至诚”一词,是取它“极其真诚”的本意。作者出于至诚,专心于“我手写我口”,行文时大概不会老是杂念着“我在为散文专栏撰稿”——没有这个思想框框,也就不会摆出一副“写散文”的格子来,这倒往往会写出动人的散文来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的“自说自话”式的述史方式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及散文批评研究中得到生动的证明。这即是指范培松先生早于!op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和新近问世的《中国散文批评史》(“20世纪中国散文研究系列”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以下简称《批评史》)。前者因其独特的个性化阐释被孙玉石誉为“将在整个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中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批评史》第609页)。而后者,我以为也将以其构建个性化述史空间的典范实践屹立于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研究的群峰之中。 我以为,范培…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编辑部负责同志:您好! 最近我出差上海,无意中购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余先生在“后记”中盛赞贵刊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说“在所有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中该校中文系五位教师发表的文章。我很惊讶鄂西大学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散文艺术的思考水平,……深感中国大地上藏龙卧虎的处所实在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