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一段名言:“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的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①恩格斯这段话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即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的原则。人类认  相似文献   

2.
从事实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确认事实是第一性的,而理论原则是第二性的,只能从事实中引出原则,不能用原则去套事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句名言是大家都熟悉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之时才是正确的。”①这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说明。一般来说,公开否认从事实出发这一方法的人是不多的,但不能真正彻底地把这一方法贯彻于理  相似文献   

3.
论王船山的“治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反对“正统”提出“治统” 王船山论史,继承了历史上以古为鉴、以史资治的优秀传统,不是就史而论史,而是从资治的目的出发来论史。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第四章.论述社会规律特点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他说:“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四十多年探索人类怎样创造历史问题所获得的认识的一个概括,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合力论”赋予历史以科学的含义。所谓历史.乃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的活动构成的。每一个人都怀着各自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一“新美学——历史批评”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和来源是恩格斯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即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和《致斐·拉萨尔》一文中多次提到的著名的观点.在前一篇文章中,恩格斯说道:“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又在后一封信中说:“我是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非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作者关于传统形式逻辑直言推论规则修正的一些初步意见。如众周知,传统形式逻辑直言推论、直言推论规则的修正,和形式逻辑其它部分的修正密切联系着。在“概念”、“判断”部分的修正未能彻底完成以前,直言推论规则的修正就不可能彻底完成。因此,作者在这篇文中并不准备提出直言推论规则修正的最后的最完备的方案,而只提出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初步的想法。在未谈直言推论规则修正的具体意见以前,先谈一下我所认为的修正直言推论规则的基本准则。恩格斯说过:“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以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所鼓吹的历史观时写到;“当这些理论家们亲自从事编篡历史的时候,他们会匆匆忙忙地越过过去的一切,一下子从‘蒙古人时代’转到真正‘内容丰富的’历史,即‘哈雷年鉴’和‘德国年鉴’的历史,转到黑格尔学派蜕化为普遍争吵的历史”。①这里所说的“蒙古人时代”出自麦克斯·施蒂纳的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在该著作中,施蒂纳极力宣扬对精神力量的崇尚,使用了“蒙古精神”,“蒙古人时代”等术语,认为任何历史都是“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与体育●寇永俊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与整个历史交织在一起的。体育的历史虽然必须以自然的历史为基础,但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也不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作为体育运动主体的人,不但要以自然界所赋予的肉体存在为前提,还要以社会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必然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一些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的新成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而是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论证,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它的内涵。日益显示其科学价值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下简称三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行不悖,并且有助于它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上述观点。 (一)“三论”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明“三论”产生之前,人们虽然原则上认识到了无机界与有机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之间的物质统一性,但是,对其统一的基础,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三论”以其新的思想对这一原理作出了新的论证并丰富了它的内容。从控制论、信息论、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西方,从二十年代始,在对恩格斯的非难中就指责他不重视人,只重视自然界.指责恩格斯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是“对辩证法的误解”.这种曲解成为以后资产阶级学者加以发挥的中心议题.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种观点进一步得到发展.近十几年来,达到了新的高潮.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竟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作为他们的研究课题.1972年,西德出版了一套比较百科全书,名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西方社会》,其中写有恩格斯的专章,论述恩格斯同马克思的对立.1975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本得尔出版了《对马克思的背叛》一书,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的哲学观点称作是“对马克思的背叛”.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有一种“末世”论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终结,整个宇宙的命运也是这样。永恒发展是物质永恒循环中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理解应当置于这个大背景之下。恩格斯的“末世”论既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又是立足科学成果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阶级论”提出的原因,“阶级论”推行与绝对化,导致我国灾难性的后果。文章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转折:它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它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提倡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到以全体人类活动为主体的转变。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了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物质极大丰富,并将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人是目的的时候,才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5.
论新编方志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新编方志的人文价值·来新夏地方志记述着各个地区历史与现状的社会文化现象,即一般所谓的“地情”记述。它既不是自然科学性质的,也不完全单纯是社会科学的,而是有机地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精髓,体现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活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依据。中国历...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中心论”困境之谜——超越与不可超越的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今所谓的“人类中。心”困境,“诘难”之声不绝于耳。作者认为,自柏拉图以降,人类就踏上“自我中心”超越之途,但“超越”不是“废除”,而是扬弃。从理论维度透视,我们所要超越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类中。心论,尤其是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塑造的凝固化体制基础上的那种绝对化了的人类“沙文主义”、“征服主义”,而对自身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的人类中心难以超越。就现实层面分析,实践活动的本性之一是主体价值选择活动,选择的标准或尺度不能脱离人的需要和利益。设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去领略绝对无中心的地位,也仅仅是一种价值悬设。何况今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走出而是正在走入人类实践中心。“人类中心”的超越与不可超越之途,正是矛盾辩证法的体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史”源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六经皆史”系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的一种创见 ,2 0世纪已有不少人提出“六经皆史”为明代王阳明所首倡 ,但是笔者在通过对中国古典文献详细查证之后发现 ,元代的郝经比王阳明更早更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并且发现郝经之所以能够提出“六经皆史”论 ,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是渊源有自。因此笔者对“六经皆史”的渊源进行了一系列考证 ,最终得出结论 ,“六经皆史”其最早应渊源于刘向、刘歆父子之《七略》、《别录》。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进行文艺批评时几次提到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在《卡尔·格律思〈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文中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观点来责备他……’”;在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又说;“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明确说明了自己是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文艺作品的,并且总是把美学观点放在前面。对思格斯所提倡和肯定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何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或曰美学观点就是“按照美…  相似文献   

19.
丰子义指出,论从史出,马哲史的文本研究始终是“论”的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马哲史研究不能是呆板的诠释学,必须以论带史,以问题方式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强化“论”的点击以激活马哲史的研究。杨学功强调,马克思文本的研究必须走出趋史避论的“客观历史编纂学”的误区,只有史论结合,双向互动,互相促进,才能走出马哲史研究的困境与低谷。聂锦芳结合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创作史的具体分析,指出马克思在理论与理论史的关系问题上最具有自觉意识,而这正是今天的“历史阐释学”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话题。仰海峰通过揭示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方法论意义,认为在马克思文献的现代阅读中,马克思的文献是需要重新激活的对象,而这种激活与当代的历史与思想情景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是现实主义创作论的奠基者,是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者。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他们在一系列论文和书信中,用现实主义观点评论作家和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理论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马克思的《英国资产阶级》、《致斐·拉萨尔》,恩格斯的《致斐·拉萨尔》、《致敏·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等,都是阐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重要著作。百多年来,全世界进步作家都是以这些光辉著作为指路明灯的,在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对这些著作内容的理解,历来有不少分岐和争论,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界思想比较活跃,对此也争论相当热烈。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创作论进行再学习是完全必要的。这里,就其中某些问题,谈点个人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