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时晓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弗洛伊德在西方倍受冷落之际,却二度挤进中国文坛,一方面它与新时期文学迫切追求个性解放、人性解放的呼声一拍即合,寻找到互相选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另一方面,新时期文学又绝非弗洛伊德理论的简单演绎,而是给性爱渗进去强烈的理性意味,将其作为对时代、文化和道德批判的手段,旨在寻觅压抑的来源及原因,体现出完全中国式的变异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洪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4):49-54
先锋文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勃兴 ,不但显示出中国人感性心理由审美到审丑的巨变 ,而且导致了文学美学形态趋向于喜剧性或泛喜剧 ,它包括反讽喜剧和荒诞剧等亚类型。本文试图索解隐藏于先锋文本中的这种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徐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53-61
小说和诗歌的衰微,文学向大众传媒的转移,表明我们已进入了泛文学时代.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元语言的暴露,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文艺学必须作出恰当应对:在研究对象方面,用文学话语现象取代文体类别;在研究原则方面,用调查性、兼容性原则取代体系性原则;在研究方法方面,用文化的研究和话语的分析取代形而上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任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2):98-100
本文通过对当前艺术的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指出传统概念下的艺术已经解体,而新的艺术的存在目的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艺术作品(艺术的符号性存在)取代了艺术自身(或艺术理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文学批评的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具春林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0-9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文学教育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蓝图,但由于应试语文的长期存在,在落实新课程理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泛文学现象",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就"泛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了论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肖文辉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2):57-58,69
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是站在同一"屋檐下"的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相比之下,文学偏于"彩色",新闻重在"黑白"。二者虽有区别,但不乏渗透,尤其新闻语言适当吸纳文学语言的"营养",会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7.
董芬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95-100
春秋外交辞令,或雄辩滔滔,理直气壮;或声东击西,隐晦其说;或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言近旨远,辞浅义深,显示出很高的语言艺术,体现了春秋时代辞令文学的语言风格。春秋时代的外交辞令,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后世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张志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1):51-55
与把文学视为一种活动的看法相适应,我们把文学意义看作是文本含义和作品意味的统一。含义与文本相关,是文本的一种内在属性;而意味则是与作者、读者、世界和其他文本等因素相关联,是一种关系存在。含义是静态的,是意味的潜在形式。意味是动态的,是含义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意义的实现。含义转化为意味或者说意义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现代化的艰难性与深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告诉我们 ,在社会现代化这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中 ,必须要有渗透于国民精神之中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这一过程虽然极其艰难缓慢 ,但它却是社会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文化心理基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人的现代性转变的滞后性就更加凸现出来 ,各种文化相互绞织、融合、碰撞、冲突 ,都在国民精神中以不同的方式起着作用 ,但谁也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主体 ,因而也就使得我国人的现代化变的更为复杂和艰难 相似文献
10.
卢晓侠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9-42
以文学活动中的某一要素来概括文学本质的反映论、作者中心论以及作品中心论等各有自己的理论缺憾,它们都把文学作为静止的、物态化的事物来看待。但文学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文学意义也是在文本与文本、作者与读者、文本与读者、文本与其生存其间的文化语境以及文本的上下文之间的不断对话中生成的。离开“活动”这一基本界定,文学的意义将无从产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定家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1):113-119
从中国文学期刊的发展来看,它具有商业运作的特点,30年代其商业性质明显地取代了同人性质.文学期刊的面貌是文化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它对文艺生产和文学生产者等极有影响力,在趣味、方向上很大程度地受到读者取舍的左右.世纪之交的困顿低迷是文化市场更新换代的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这样优美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尽管出现已差不多一百五十年了,却还没有引起文艺理论家们的足够重视。对小说起源的准确时间,或者实际上它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可以考虑一些问题:有四位人物——华盛顿·欧文、纳撒尼尔·霍桑、尼古拉·果戈里和埃德加·爱伦·坡,他们每个人在生时都因写出这种类型的文艺作品而被誉为开创的范例。大多数人同意的定义,说短篇小说是以效果单一和结构严谨为特征的短小虚构的散文体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用“短”这个词,一个很难下定义的词。但是短篇小说家很少关心文艺理论家提出的问题,他们只管年年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3.
沙特的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称做为“不带个人意图的”,亦即不想证明什么特殊的哲学论点却写得又晓畅又有见解;后一部分则有的不公正,有的有较好成绩。它说明一个简单真理:对任何一个作家要评论得好,必须对这个作家的主旨和意图有些同情才行。沙特后一部分的文学批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他注意的不是一件艺术作品所能给人的美感具有什么性质或质地;而只注意作品可能在读者身上产生的道德效果。在沙特看来,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多少能改变读者的道德见解和政治见解,引导他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不得不行使自己的自由的场所。对沙特说来,文学不但是人用来从一个不愉快的真实世界逃进一个愉快的想象世界的手段之一,它的本质也是使民主的存在合理化而且成为必要的活动。但一个人把文学批评建筑在一个极端独特的人性观上就会招致作出偏窄判断的危险。沙特对自己见解的正义性的信念太深了,因此不能成为一个过得去的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14.
姚朝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16-20
文学研究兼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性,仅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操作过程上"具有"科学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的属性。为防止文学的特性被消解于大而无当的文化,需要开展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需要观察与反思相结合、具体与抽象回流互动、艺术感受与哲学思辨交相辉映、个案解剖与系统把握相得益彰、多视点交叉透视等研究方法。为了避免陷于二元思维和黑格尔"正→反→合"的套子,要用多视点交叉透视的系统思维方法对前面的各种方法给予整合。应更新传统研究方式,改革体制化了的学科和区域界限,用问题研究取代体系构造与学科"圈地运动"的壁篱。 相似文献
15.
16.
谢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7-12
词的还原形态是旋律性声乐作品的文学部分。作为有特殊文化意味的形式,词自有其起源、兴起、繁盛、衰亡的独立且富有文化意义的发展过程,并由此拥有了独特的创作者。本文试图建立文化美学意义上的词学,同时对一些重要词人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7.
孙文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5):1-6
由于中国近、现代文学生成和发展的特殊境况,致使我们的文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文学虚构性的追问。虚构“不是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而是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的特点,说明文学活动是在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和批判。文学虚构活动的复杂机制要求文学研究走出审美关系,进入更为宽广的人生领域。强调这些不是否认文学的价值和文学活动的意义,而是对文学价值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洪敬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Z1)
在我们死寂的星球上,只有语言的飞翔,像黑夜的星光和闪电,证实我们曾有过的短暂的生存。──西川《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语言从降生伊始就具有了不可思议的魅力,她像一个无法无天的神授之物,标志着“上天预知的人们要饥馑而降下谷里栗,而鬼神则因为害怕受到文字的判决而在夜里啼哭”①。原始初民已经意识到语言文字包含了惊天动地的威力。在基督教经典文献中,语言则被授以创世的权力,《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光就出现了;上帝说,水里要有鱼,空中要有飞鸟,地上要有… 相似文献
19.
20.
黄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9,(1)
王朔的小说犹如一组矛盾的组合体:玩世与愤世,逍遥与沉重,亵读与忧患……这一切,极为奇妙的融于一体。这使社会上各个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作品的不同方面找到感情的渲泄点:那些在现实中不胜重负而又无可奈何的人可以从作品中寻找到瞬间的轻松;而那些痛恨僵硬意识的人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