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婉风致的无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常生活中,暗语、手势等形成了一种蕴含一定信息的无声语言.它不仅弥补了有声语言的缺憾和不足,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对产生了有声语言难以企及的作用和效果.它主要诉诸人们的视觉,可分为三类:一、无声的态势语.二、无声的实物语(含三小类:1.标志语;2隐喻语;3道具语).三、无声的物候语.无声语言虽然缺乏语音这一物质外壳,却同样具有丰富的语义.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相对有声语言而言的,又有别于数码电波、文字符号而独具一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它突进了有声语言的功能禁区,因而呈现独特的魅力,在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显得含蓄灵动,幽婉别致.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职业常常有自身独特的职业语言,这种语言在职业圈里是通行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也有自身的专业语言,这些语言在体育教师及其受教育对象中也是通行的,它首先是通过口语和态势语来传播体育知识或体育技能,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同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的语言相比,体育教师的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切范性。体育教师语言的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口语规范。所谓口语规范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使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地的普通话”,并在谴词、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第二,态势语规范。态势请包括…  相似文献   

3.
我刊常务副主编张伟先生的学术专著《口语表达心理研究》,已由新华出版社于2003年10月出版发行。该书23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本体研究”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演讲、辩论等口语表达形式,广泛论及态势语、声音处理、口语语序、数字表达等;中编“主体研究”着  相似文献   

4.
演讲,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无声语言(态势语)为辅进行思想交流和宣传的有力工具。它的形式是丰富多彩、无限多样的。按要达到的目的来分,演讲大致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一、“使人知”演讲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传送信息的演讲。其目的就是向听者说阴、解释或阐明有关人成事或物的某些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眼睛,14%来自耳朵,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时间超过其他器官。态势语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很大的价值,它比听觉信息的传播速度要快很多,它比语言信息的传播范围要广很多,在人际沟通过程中,非口语的体态传播,比语言内容含有更高的比重,尤其是语言与非语言表达出现落差时,人们会倾向肢体给予的讯息,肢体语言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研究它的交流价值、审美价值和传播价值就很有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对方的有声语言并不一定意味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体触语面部表情等等。而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如身势语 ,体触语 ,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几种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非言语行为 ,比较不同国家的异同 ,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颇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话语功能。在此以关联论、语用顺应论为认知理据,结合自然口语语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三种主要的语用功能: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揭示出话语标记语不但是动态言语交际中构建语篇的语言机制,而且是交际主体动态顺应策略的显性依据。同时,其语用功能也显示出交际主体对语篇、语境及交际对象等主要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在口语课中,当然必须以学生练习口语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的目标来看,除极少数汉学家以外,绝大多数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汉语的实用型人才.如果从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汉语本身和具备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来看,口语课是一种综合性课型.任何其他课型,诸如语法、词汇、语音、精读等课都要在口语课中得到体现和运用.对外汉语教学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语言能力,而不是关于这种语言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而不是要让他们评说这种语…  相似文献   

9.
石化是普遍存在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语言石化严重影响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国内外对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多为理论探索型研究,实证调查的研究较少。而且往往涉猎面太广,对口语输出层面的分析不够深入。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收集反映英语学习者口语发展过程的材料,了解英语学习者口语输出过程中的石化现象,以期对其有个客观的认识,进而对外语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李智 《理论界》2009,(8):175-176
有声语言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的特点之一,如何使有声语言更生动地发挥媒体传播作用,是广播影视媒体普遍面临的任务.本文拟就有声语言的方法技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针时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六七十年代诗歌中,俗字俗语的使用,语法句法的循规蹈矩,口语语体以及在辞格的运用上的不均衡现象共同构成语言的口语化特点。这种口语化特点适应了传递信息的基本功用,但与诗歌自身所需求的"诗家语"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使日常口语更好地转化为"诗家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方言自然话语语料库建设是国家语言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教学研究、多语通讯和信息服务、语言识别和说话人识别、口传文化传承和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的价值,在于话语语料原生态属性.语料库的建设应以语料的多用途为目的.话语语料应体现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具备一定的规模量级.探索多快好省的自然话语采录方法,建立规范易行的标注系统,是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语料库建设的保证.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用面向广大用户的开放理念研发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3.
元刊杂剧方位词特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是中国历史以及汉语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本土汉语口语是否受到蒙古语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以往的研究多从蒙古语影响的角度分析蒙式汉语语料里特殊的语言现象、尤其是方位词的类似蒙古语的后置词或者格助词的用法,现以元代本土汉语较典型的语料元刊杂剧为对象,对其方位词的特殊功能类型进行考察,以期有助于蒙古语影响是否进入到汉语口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语言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小学家虽弱于理论,但也思及不少语言理论问题,只是未对自身的认识作系统的归纳整理,文章分为九个部分,探讨了清代小学家对以下诸问题的看法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语言文字的起源;语言演变(特别是音变);语言共性;标准语与地方语的关系;汉语汉字与异族语言文字的差异;汉语语法;语言本质,语言与思维;研究对象和领域划分.  相似文献   

15.
张晶晶 《理论界》2010,(10):151-153
语码转换是双语、双言社会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改革开放后,上海成为一个人口杂居的国际化大都市,普通话成为媒介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成了熟练掌握上海话和普通话两种语码的双言人。海派清口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地方曲艺,其语言特点是上海话和普通话两种语码并存且转换频繁。《笑侃大上海》是海派清口的一篇代表,作品中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折射了上海人语言态度的转变和当今上海的语言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中停顿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口语行为中都有停顿 ,停顿分为隐性停顿和显性停顿、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停顿对内容和语流有切分作用 ,也有一定的语用意义。掌握正确的停顿位置和方式对于提高语言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黎爱丽 《南方论刊》2009,(3):107-108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举止风度等。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英国心理学家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  相似文献   

18.
预制语言及其对口语语篇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语料库使大规模的语料分析越来越普遍 ,通过对自然语言的词汇搭配与组合的研究可以发现 ,在传统的词汇与句法结构之间 ,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更为灵活的语言现象 ,即多词组块结构。它们是构成语篇尤其是口语语篇的主要单位 ,其形式多样 ,具有较强的搭配能力。无论是从神经心理语言学还是从语言的习得与教学的角度出发 ,都应该有意识的提高使用预制语言的能力 ,解决第二语言表达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演讲稿语言的形象性是众多演讲者研究的重点,可是却没有人研究过演讲有声语言的形象性。本文重点分析演讲中的叙事类语言,通过对叙事语言关键要素人物与情境的分析,提出几种通过有声语言有效展现其形象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丽丽 《理论界》2013,(6):129-131
莫言小说在语言运用上,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体现为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统一,杂取包括文言词、方言词、书面语、口语、自造语等很多看似对立的语言形式对语言进行了扭曲与变异,从而将大雅与大俗融于一体,使读者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感受严肃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