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吉林省政治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政治学会2017年年会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16-17日在长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王一程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型构特征,它在空间结构上包括思想域区、社会域区和价值域区;在意义结构上表现为以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软实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追求;在表达结构上包含"双效"合一、"双创"融合、"双百"与"二为"共生、内外"双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型构带有政治文化的一般特征,也因自身的特定时空而被赋予个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全面涵盖和实践成果,推进着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发展与话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发展研究,反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具有自主性,更具有很强的受动性,脱离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探讨中国的政治发展,不能局限于政治发展自身,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理性辨识其科学定位就在于: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化收益是原则定位,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目标定位,客观务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道路定位。这三重维度的科学定位,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框架,又内在预设了战略选择应从优化政治参与结构,建构治理型民生政治参与入手。民生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人学学会主办、河南省哲学学会协办、焦作市委党校承办的"人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于2007年11月9日-11日在河南焦作市委党校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就人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研讨,二是改选新一届中国人学理事会.  相似文献   

6.
广义虚拟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西方政治及意识形态的伪善本质,论证了实现"经济学"向"政治"范畴的回归、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国家,要全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要着眼于掌握广义虚拟经济主导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新的战略布局谋划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运行的"虚实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不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包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提出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明确要求、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重申了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策略选择,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8.
聂月岩 《学术界》2012,(12):5-13,284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欣 《理论界》2008,(11):45-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建设的根本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相对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作为“四位一体”建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与国际形势的判断是邓小平同志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生成语境.邓小平同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基本问题聚焦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解读,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战略话语、中心话语、动力话语以及环境话语.邓小平同志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主题、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突出话语的人民性意蕴这三个方面出发,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时代所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申 《社会科学》2007,(1):188-192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和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联合举办的《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年会于2006年7月25-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7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50多篇。会上,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传统特色"到"中国当代特色"的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传统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当代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中国传统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当代特色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必定还要产生新的"中国当代特色"具体理论形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同时也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思想的演变及重要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道明 《天府新论》2005,1(5):25-27
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称及内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称及内涵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毛泽东在建国后提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开始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的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通过实践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历了由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键。"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形成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是其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从来离不开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群众路线、"以民主促民生"的必然之举.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和法治化原则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党群关系也决定着政群关系、干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因而维护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路,西方话语中一般称为"中国模式"。在中国模式的性质判断上,西方学者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新自由主义模式说、儒家资本主义模式说、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第三条道路说、威权社会主义模式说、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后社会主义模式说等等。从总体来看,西方学者的解读,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或带有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或秉持错误的方法论原则。中国模式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中国模式的内容和性质是确定的,是非成败也是有定论的。对于西方学者的歪曲解读,我们应该仔细地加以甄别,审慎地展开批判,同时应该积极建构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使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20.
就当代中国而言,确定和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进而在实践中构建这样一整套核心价值体系,是现阶段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必将推动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必然要不断推动贯穿于上述各项建设之中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生长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