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脑中固守了四年的‘温州印象’,在一个TED的夜晚被打破……一场TED和一群有想法的人对温州的影响力有多大?我相信过了今晚,大家都会看到。"像Cheshire这样在今夜有感而发的人并不在少数,一场"颠覆"温州形象的TEDx演讲席卷了他们的大脑,留下的是对这座城市以及温州人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敢闯敢拼,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团结互助,诚信经营,在困难中携手并进。这是我眼中的温州人精神。"作为在温州打拼生活30多年的"新温州人",市政协委员、温州市江苏商会会长、浙江中励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立新自温州创业以来,就一直沉浸于"温州人精神"的耳濡目染,他不仅仅是温州人精神的见证者,同样也是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实践者。上世纪80年代,徐立新只身一人从江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在德国的南海芬,温州乐清人,近二十来天一直活跃在各个驰援温州的微信群中,联络收集统筹物资支援家乡温州。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肺炎暴发后,温州成为孤悬于湖北之外的重疫区,医疗防护物资短缺。在得知家乡疫情严重性后,远在异国的她第一时间联系乐清医院了解物资情况,并加入了"高温青年驰援温州行动"。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自称"高能""有温度"的温州籍青年们自发在线上集聚起来,为筹措"抗疫"物资群策群力的一场行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月份,一篇《温州人集体大溃败,值得所有中国人警示!(深度好文)》在微信上热传,更早以前,同样文章内容以不同标题——《温州人是如何输的?值得深思!》《温州模式如何输的,值得所有中国人警示》等在流传。我向来警惕"网络红文"。"浅阅读"只会带来"浅思维",鸡汤文化只会带来浮躁,这篇"唱衰温州"的网络红文会不会例外?翻阅全文,倒吸一口冷气,文章不但没有数据支持,反而逻  相似文献   

5.
<正>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一带一路"等热词,在温州人中激起强烈触动。对于这座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城市而言,成千上万的温州人早已凭着独特的闯荡精神,主动走出温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积极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如今,已有68.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创业,其中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改版了。金秋十月,我们来了。这一期,比平常晚了几天,因为,我们改版了。细心的读者或许发现,这期的杂志名从《温州人·新视野》变成了《温州人》。少了三个字,不是说我们的视野不再宽广,我们依旧十分关注时政、财经、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方向和发展动态,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办刊思路。只是,今后,我们的目光更加专注于"温州人"。  相似文献   

7.
对温州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前不久正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温州的名字赫然出现其中。国务院指定温州要成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两个地区之一。这也是温州首次正式名列长三角区域。为什么是温州?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温州"潜力较大"表现在哪里?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温州经济今天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正式划入长三角经济圈对温州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名片】艾利克斯(Alexander Grubb),80后,英国人,2013年从英国来到温州,一直从事外教工作,温州市国际传播通讯员。"吃天光了嘛?"这是艾利克斯经常与人打招呼的一句话。艾利克斯是地道的英国人,来温州已经7年了。在这7年里,他学会了中文,也学讲温州话;他在温州成家,在温州立业。对于他来说,温州不仅是家,而且是心之所向。他说:"在这里,让我很温暖!"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次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碰撞,也是一次助推温州高质量发展的把脉问诊——7月11日,建设"重要窗口"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研讨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相聚一堂,紧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就进一步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展开深入探讨,共话共推温州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当时是这样描述“温州模式”的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在民营企业里建立党支部,成为不少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同时这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组织不停探索、不断实践的严肃课题。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共十六大召开之后,曾经围绕着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种种迷惑和顾虑,烟消云散。1998年12月,中共正泰集团委员会成立,这是温州市第一个、浙江省第二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迅速作出重要批示:"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十分必要,意义重大,希望正泰党委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温州不但创造了民营经济的无数奇迹,温州同样在民营企业党建这一历史性课题上,为全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可以直接借鉴的操作模式。在中国迈向全面小康的日子里,在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日子里,"温州非公企业的党建经验",有着巨大的思考空间和理论创新空间。本文试图从非公企业老板、非公企业党委(支部)书记和温州市委领导三个不同层面对党建工作的思考,来描述一份"党建报告"。  相似文献   

12.
正"温州学"提出,已有15个年头了。现在的温州要继续探路前行,致力于撰写新的创新史,需要深化温州研究,建设"温州学"学科,打造"温州学"文化品牌。今年1月12日举行的市委全会也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重视"温州学"研究,深入挖掘、大力弘扬温州文化。"温州学"的提出2002年那年的夏天,一批学者对"温州学"的创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继《光明日报》刊发报道,《温州日报》连续发  相似文献   

13.
正"温州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能否再创辉煌,关键在于改革创新,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全面激活温州人的探路激情"……7月11日举行的"建设‘重要窗口’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研讨会上,众专家学者热议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为温州高质量发展上下求索。这是温州主动扛起"重要窗口"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使命担当的理论盛会。新思想新启示在这里交汇,奏响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温州奶业,从规模上来讲虽然无法与打火机、皮鞋、剃须刀等支柱行业相提并论,但纵然是一个不起眼的行业,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无疑面临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并让人重新认识。面对灾难,温州各大奶企立即邀请市民参观生产线、发表告消费者书、举行座谈会商讨如何行业自律……各项举措只为一个目标:提供放心奶。到如今,事态已经得到控制,市场开始回暖。"经过这样一场生死考验,温州奶业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也许是温州奶业在不幸中的大幸,温州奶业也许会迎来一个春天。"市奶业协会会长、一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立科说。  相似文献   

15.
正位于市区滨江商务区,由3幢大楼组成,建筑面积总计约5万平方米,拟于今年10月开园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透露,根据年初公布的《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设计方案,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整体开园。"家园"与"两线三片"同步打造根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打造"两线三片一家园"亮丽城市名片的要求,加快推进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建设。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定位为世界温州  相似文献   

16.
正温州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独特的气质和风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温州成了展示改革开放光辉成就的"浙江之窗""中国之窗"。透过这扇窗户,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独特道路;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活力;生动展示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无限魅力。温州不仅是温州人  相似文献   

17.
温州有777万常住人口中,而外来人口有290万,平均一下,两个与你一同行走的人中,必有一位是新温州人。且不论新温州人对温州的经济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单从这庞大的基数,也可以显见新温州人对构建和谐温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网上传来一条消息:百位温州人借"香烟壳"发财,有的"香烟壳"标价已高达百万。"香烟壳"是温州人的俗称,它的学名叫烟标。如同火柴盒的封面纸被雅称为火花一样,除烟标外,香烟壳儿还被赋予一个诗意的叫法——烟花。温州市收藏协会烟标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4月12日。也就是那一天,委员们作出决定:每月25日,定期举行一位收藏者的烟花作品展。五年来,大家一直坚持着,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温州市收藏协会烟标专业委员会会长叶炎生说:"投资烟花,比投资股票、基金、邮票等更具有稳定性和增值性。"小小烟标,如今已成为一批温州人的投资新宠。  相似文献   

19.
"低碳"是2010年最热门的词汇。从环保角度而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温室效应和当今世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为此,全国各地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在不同程度地关注着"低碳"问题,他们有的着重于倡导低碳理念、有的着重于践行低碳生活,有的着重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的着重于建设低碳城市。2009年11月,温州市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即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楠溪江农业集团董事长徐林是我市民间第一个向该项目捐资购买"碳汇"之人。作为楠溪江啤酒的新东家,徐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在大部分人还没搞清什么叫"碳汇"的时候,他已经带领自己的员工种植了4000多亩碳汇林。为了倡导绿色出行,他推出了一个风靡温州的"生态楠啤,低碳行动"的大型活动,拿出2000多万元人民币,购买了10万辆折叠式自行车赠送给全市的楠啤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当时是这样描述“温州模式”的——温州市农村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已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已为人们所公认。温州农村家庭工业地发展道路,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