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日本的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文化史、中日关系史均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近现代日本社会史的研究略显不足。《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一书的出版则改变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地缘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逐渐让位于经济竞争与合作。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正在被新的地缘经济观念所取代。地缘经济学越来越引起各国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缘经济学几个主要学派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学者关于美日经济摩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重点考察了现实主义和相互依存论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在问题领域,重点考察了美日对双边经济摩擦的管理,以及美日经济摩擦与其政治—安全关系的互动。文章最后考察了美日经济摩擦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日本和印度交流加深,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双方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日本出于本国地缘战略、能源供应路线安全、东北亚地区主导权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积极推动日印两国军事合作向前迈进。日印军事合作尽管尚未达到战略同盟级别,但在军官互访、联合军演、军售等方面都日趋深化,这种合作趋势对中国产生的压力值得警惕。探析日本积极强化与印度军事合作的表现及动因,对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中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以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为中心〔日〕田中明彦一、战后的日中关系在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中关系史的时候,颇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对双边关系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不仅要看到两国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还要看到国际环境和两国的...  相似文献   

6.
简论渤海日本外交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与日本国在8—10世纪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外交史是中世纪中、日外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各国(主要是东北亚国家)学者对渤、日外交史十分重视,发表了一批有关渤、日外交史方面的学术论、著。但迄今为止,我们尚难把渤、日外交史系统化,其难点,不仅在于有关文献和文物的不足,也存在渤、日外交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渤、日外交史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愿与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的渤海史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18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东亚:现代性的挑战"的首届青年东方学家学术研讨会。超过30位来自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来自海参崴、雅库茨克、图拉、哈尔科夫和北京的青年东方学家。会议听取并讨论了27篇论文,这些论文探讨了东亚国家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地区合作问题。会议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四个组。政治组讨论了俄中合作、东亚地区地缘政治架构的变化问题,以及中国和日本外交政策的各个方面。会议特别指出,俄中关系在政治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同时,经贸、人文和军事技术等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中国学界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进行了述评。近十年来,学界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和趋势,研究领域也从传统的政治军事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学界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台湾问题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日本政党、议员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民间交流与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曾根内阁推行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积极地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技术、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日本的政治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和发展日本的利益。其具体作法是:坚持日美同盟关系;发展日美欧的联合;防范苏联;以亚洲地区为重点,对华友好;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去年以来,中曾根内阁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提法,日本的对外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江户幕府末期,松代藩(位于长野县南部)的学者村上英俊(1811~1890)开始讲授法语和法国文化。出于外交、政治、军事方面的需要,长崎的“通辞”(翻译)们开始学法语。至于日本文学与法国文学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1868年至1892年。1889年2月11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印日双边关系升温,正走向"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安全、防卫、军事信息共享等各领域都加强了新合作,并夯实提升了经贸关系。印日关系的新发展势必会对地区稳定与和平产生深刻且复杂的影响,深入分析两国关系提升的动因及发展走向,将有助于我们审慎预判区域发展局势,有效处理相关国家关系。印日加强合作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高度相关,既出于经济发展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借力之考虑。当然,由于战略目标认知差异等种种限制性因素,印日合作未来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9月 1 5日至 1 8日 ,由中国南亚学会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南亚问题机构的 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并提交有关学术论文 30多篇。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中印经济比较、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印度新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印关系、印巴关系、南亚安全等问题 ,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关于中印经济比较 学者们一致认为 ,无论就经济增长速度和总体经济规模而言 ,中国经济都超过了印度经济。同时 ,学者们对国外学者提出的有关“印度经济将超过中国”的观点极为重视。学者…  相似文献   

13.
陈文 《南亚研究》2011,(4):51-6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与越南两国政府从地缘政治和区域战略利益以及国内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出发,不断推进两国多渠道的联系与交往,加强政治、军事、安全、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合作,两国相互依赖、相互利用,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ICAS4)于2005年8月20~2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成功召开,来自世界各大洲的1000多名学者在会上就亚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历史等领域的专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的30个分会场同时启用,每天进行70多个议题的探讨,其中有若干主题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领域分别是:全球化环境下的亚洲、亚洲的城市化进程、亚洲的社会结构、亚洲的传媒和亚洲的国际关系。此次大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市政府对大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欲了解大会及各热点问题讨论的详细情况,可登陆上海社会科学院网址查…  相似文献   

15.
1999年9月12日—15日,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就中国及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之间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下面着重对与会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加以概要综述。一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中日两国各自的文明发展历史及中日关系史一直是两国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代史对于人们认识两国近代发展的差异、如何促进两国交流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促进日本研究学科发展,2019年日本学刊杂志社将创办一本学术集刊《日本研究集刊》。《日本研究集刊》与《日本学刊》为姊妹刊,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较之《日本学刊》侧重政治外交研究,《日本研究集刊》将重点关注基础研究,当然也会适当刊登日本政治外交类稿件,内容涵盖社会、文化、历史、文学、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日  相似文献   

17.
大钦茂王时期的渤日交往史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钦茂王是渤海国十五代王中的第三代王。在位期间渤日交往非常频繁,共遣使日本十一次。日本方面,在此期间共遣使渤海达九次之多。(参见附表)从渤日交往的总过程来看,渤海向日本共遣使三十四次,大钦茂王时期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日本国共派遣使渤海使十三次,而大钦茂时期占了九次,可见这一时期是渤日交往的最高峰。有的日本学者称这为“日渤的蜜月时代”。关于这一时期的渤日交往的问题,中外学者的论著中虽然涉及很多,但是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加以探讨的必要。例如:大钦茂在对日交往时为何曾自称“高丽国王”和“天孙”?日本奈良朝廷及某一时期的史官为何也曾称“渤海”为“高丽”?  相似文献   

18.
作者张凤鸣,1950年生,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中俄关系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系“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入选《东北边疆研究》丛书,于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在中俄(苏)关系史及中国东北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以往相关论述不同,《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一书是将17世纪中叶至1949年期间双方经济关系史单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生、发展、演…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经济学探讨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制度性功能、成功意识形态的特征、在维持国家稳定中的作用以及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中国学者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的理论解读主要涉及意识形态与理性选择的关系、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内在机制及功能限度、意识形态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等.此外,学者们还对诸如意识形态起源、意识形态产生差异的原因、意识形态成本等问题做出了与西方学者不同的诠释.总体而言,我们对于该理论引介和阐释较多而应用较少,其实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弥补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理论重政治与社会功能而轻经济与管理功能的不足,可以用其来分析中国很多的现实问题,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制度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台湾学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和认知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台湾学者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分别持乐观、观望和唱衰三种不同的态度。观点差异源于学者们对大陆、美国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的不同判断,以及其不同的政治背景等方面。这种差异将会反映在未来中国大陆、美国和台湾互动的三角关系中,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