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国有企业大都处于改制阶段.在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应当如何进行薪酬制度体系的设计.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钢铁行业经过不断并购重组,规模在逐步扩大,逐步走向跨地域、跨所有制的集团化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国有钢铁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包钢集团针对现有薪酬体系进行分析优化,构建具有行业及国内国际竞争力、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新型薪酬体系。一、包钢集团薪酬体系现状包钢集团薪酬分配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执行,经历了由传统计划经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在企业中实施的薪酬体系主要有两大类,职位薪酬体系和技能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是一种基本薪酬决定体系,是根据员工所掌握的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支付报酬的。传统的技能薪酬体系广泛运用于蓝领员工,因为,这些岗位的工作是可以具体化和量化的。对于白领员工,其适用性就较差,因为,决定他们工作绩效的不仅是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多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企业负责人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薪酬管理机制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采用负责人年薪与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对标,各指标用权重相关联的方法,实现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协同联动,以此体现薪酬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动态薪酬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 《中国劳动》2002,(8):27-29
基本情况 德国大众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国内下设6个分公司,在国外包括欧、美、亚、非以及大洋洲都设有合资公司,在我国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分别占有49%的股份.在德国总部沃尔夫斯堡的员工人数共有5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5万人(高级管理人员120人),占30%;科研开发人员1万人,占20%;生产工人2.5万人,占50%.全部德国大众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4万人,另有7万退休员工.生产线高度自动化,大量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劳动,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大型央企都是集团式的组织形式,目前薪酬分配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单控模式,即对下属企业统一调控工资总额,在这个前提下授权下属企业自行制订工资分配制度;其二为双控模式,即对下属企业统一调控工资总额并实施统一的工资分配制度。目前,很多大型央企都在从单控模式转向双控模式,这也是此次中海油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全面介绍了中海油近期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情况,并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给各类国有大型企业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以来,中国铁路企业也积极加入到全球经济的竞争当中。但多年来,铁路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分配制度,许多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铁路薪酬管理体制迫在眉睫。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薪酬  相似文献   

8.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飞公司)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新世纪以来,西飞公司以建设新西飞战略为导向,以精心工作、精细管理、精益生产、精致产品精益求精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10.
技能劳动者是指在生产或服务一线从事技能操作的人员。其技能水平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确定。按照我国一贯的分类标准,高技能人才即高级工水平以上的技能劳动者,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是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工人构成中,高级技工以上者已占35%以上。而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城镇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为21%,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总…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建立分类动态薪酬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油田从1993年开始实施的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过去10年来,在基本工资制度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河南油田进行了一系列的薪酬制度改革,也加大了考核分配的力度,对稳定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资制度亦不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在工资分配上市场理念不到位、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工资能升不能降、岗位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平均主义、大锅饭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劳动力价格没有和市场接轨,缺乏制度性、政策性的激励措施,进而加剧了稳定骨干、吸引人才的工作难度,造成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失。改革现行工资制度势在必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提出参照劳动力市场价位调整各类人员收入关系的具体要求,为河南油田坚定地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推行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河南油田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彻底改变过去几十年与市场相脱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宽带思想的薪酬体系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在企业利益实现的同时做到对人才的积极有效的激励,使用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管理、生产效益乃至长期发展的危机。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薪酬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在知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的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管理及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服务、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型工程公司。该公司在不断探索改革中逐步建立起了公司人力资源分级管理体系,按照职工所在岗  相似文献   

1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的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国家5 2 0 户重点企业和河南省重点组建的1 2 户企业集团之一。许继作为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曾在劳动用工方面存在行政管理制度僵化、人员能进不能出、工资能上不能下、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当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蓬勃发展的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相比,劳动用工制度不够灵活和自由,其弊端显而易见。国有企业在内部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其根本表现是压制了每个职工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是国有企业的致命弱点,这个弱点不克服,国有企业在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积累的优势很快就会丧失。面对严峻的形势,企业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许继提出了自我否定、重塑许继的方针,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从员工激励的角度入手,对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之前的系列中,我们谈到企业薪酬改革和薪酬管理需要做好的几项重要基础工作时,特别提到了职位体系。应该说,职位体系的建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它  相似文献   

17.
薪酬管理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其实训教学要在过去以就业为导向的薪酬管理实践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实现超越,进而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应从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成绩评估体系设计等多角度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薪酬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薪酬制度,是广大企业员工和劳资工作者共同关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现有的薪酬制度设计先天不足,存在制度缺陷。目前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的多种薪酬制度,对拉开收入差距,使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并初步体现责权利一致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它由等级工资演变而来,原有弊端带入其中,技能工资所占比重较大且与劳动贡献脱节。———工资结构过于复杂,既不合理也不利于管理操作。工资项目繁多,而且大部分为固定项目,“活”的部分偏小,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比例失调。复杂的工资结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员工的岗位(职务)发生变动及岗位工资晋档时易出现矛盾多、难度大等情况,不仅无法与外部市场工资接轨,而且在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也难以衔接。———薪酬制度有效激励不足,难以体现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较多强调职称、学历、工龄等因素而忽视员工劳动贡献的差异,使“按劳分配”成为表面形式,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现实劳动成果和个人实际技能水平,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责任与报酬倒挂,同岗不同酬,易岗不易薪,工资只升不降,职称评聘无法真正分开,造成了部分员工混工龄...  相似文献   

19.
激励型薪酬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薪酬管理是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传统薪酬管理的着眼点是物质报酬,现代薪酬管理则是物质报酬的管理过程与员工激励过程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海外员工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立健全海外员工薪酬制度成为企业海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海外员工薪酬管理咨询实践,探讨了海外员工的薪酬管控策略、薪酬体系模式、薪酬常见结构、薪酬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为中国企业海外员工薪酬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