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新疆环境资源发展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环境资源问题的制约。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环境资源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创新与完善,将新疆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能保障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顺利进行,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跨越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并且品质较高,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其起点作用。因此,本文就西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分析西安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及优势,以及目前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最后对开发西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构想和设计,以期促进西安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在参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必须与长治久安战略统筹起来,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失衡和脱节是多年来新疆形势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要发挥经济带对新疆工作的积极作用,必须从增强长治久安的基础出发,实现有群众基础的稳定和广得民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尽快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新疆经济具有高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外贸发展方式上存在着思想观念束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力资本开发不足等问题。该文从贸易理念转变、生产要素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协调共享发展,特别是促进南疆跨越式发展,应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入推进南北疆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南北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科学构建PPP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高度契合的发展模式,创新南疆加快发展的机制,助力企业"走出去"。坚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深入推进南北疆发展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延伸产业链,促进南北疆产业结构均衡协调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南北疆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重视加快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发展,夯实全疆协调快速发展的支撑性基础。坚持以能力为导向,全面提升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绿洲之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现代绿洲已成为参与东、西经贸,科技,文化等合作交往的主体之一。其主要结构与功能随之转变(发展):按绿洲特点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讯系统,促进交往;在发展持续高效绿洲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工业、商贸等各产业生产力,建立新型产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为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求及对外合作交流提供基础;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稳定,进一步增强现代绿洲功能;发展多元文化,丰富人们生活;迎接新形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现代绿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贸易畅通是全面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贸易合作绩效是衡量贸易畅通的重要指标。该文在分析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导向,依据投入产出系统构建了贸易合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效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合作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其效率水平有待改善;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整体排名变动不大,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排名有所波动,塔吉克斯坦的排名始终靠后,其合作效率水平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8.
祖国西部的新疆大部分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色;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贯穿西部与新疆地区,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与传导作用。丝绸之路是这一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基础,而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则是该地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如何科学地对此加以整合,将关系到西部与新疆地区现代化,乃至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与作用。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主要战略之一。并对于新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实现中国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带一路”宏观战略背景下,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框架下,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业战略规划已经成为未来甘肃省开发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该区域旅游业更新升级,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制定这一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战略定位,挖掘丝路文化旅游产品内涵,确立战略发展思路,构建战略发展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1.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提出以来,新疆进出口贸易日趋繁荣。该文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和201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国际物流绩效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区国家的物流绩效好于重要区国家的,核心区中亚国家物流绩效指数最低;国际物流绩效对新疆进出口贸易额有显著正向影响。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国际运输便利性和物流服务能力的改善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伙伴与新疆的进出口贸易,海关清关效率、货物运输及时性和货物可追溯性对新疆进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丝绸之路艺术以特殊的言说方式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民心相通理念,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丝绸之路艺术不仅仅是丝绸之路各门艺术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艺术现象与成果的静态呈现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新的艺术样态和存在形态,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纵深拓展,有可能形成新型交叉学科——丝绸之路艺术学。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丝绸之路及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把丝路沿线6省区的48处申遗景点分为六大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对陕西段西安旅游区进行了旅游形象设计和推广研究:通过对西安申遗景点、地方性、旅游者感知、市场竞争替代、已有旅游形象定位的分析,确定了西安旅游形象总体定位;基于形象定位就宣传口号、人-地感知形象、人-人感知形象进行了系统设计;最后提出了旅游形象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申遗景点、地方性、旅游者感知和市场竞争替代的分析,确定了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旅游形象定位,基于形象定位就宣传口号、人—地感知形象、人—人感知形象进行了系统设计。最后就如何推广洛阳的旅游形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地理位置优势、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真实的经济优势关系到更好地提升新疆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新疆2007—2015年发展对外贸易的状况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新疆发展开放型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疆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地理位置独特、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丝绸之路黄金段和甘肃文化产业核心区。河西走廊地区历来为多民族聚居区,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载体之一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掘文物价值、提高国家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新疆冬季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冬季旅游是优化新疆旅游经济结构、提升旅游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从发展趋势看,人们对冬季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资源禀赋看,新疆发展冬季旅游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从发展现状看,加快冬季旅游产品开发是提升新疆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该文通过对新疆冬季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疆冬季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这对新疆冬季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青海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而且越来越紧迫,如果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阻碍和滞后青海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在此以青海旅游业整体为背景,重点论述青海人文景点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夏(1038-1227)上承吐蕃、唐代归义军、回鹘,实际控制"河西走廊"达200余年,客观上把汉、唐之后贺兰山一带的"丝绸之路"引向了繁荣,并把"河西走廊"沿线的文化遗存打上了独有的印记。本文拟从宗教学、语文学、文学等方面论及存世西夏文献与河西走廊遗存文献、文物以及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从而彰显西夏文献对丝绸之路古代文明建构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其加以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申遗"甘肃段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丝绸之路及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把丝路沿线六省区的48处申遗景点分为六大旅游区.通过对甘肃段11处申遗景点、地方性、旅游者感知、市场竞争替代和已有形象定位的分析,确定了甘肃段旅游形象总体定位,基于形象定位就宣传口号、人一地感知形象、人一人感知形象进行了系统设计,对甘肃段旅游形象的推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