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大V”是对微博中拥有粉丝(听众)数目大于10万者的昵称,他们拥有的粉丝量众多,其传播力和话语权也较强,青年学生作为使用微博的最大职业群体,其思想深受“大V”们构筑的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政府应加快完善网络立法,做好“大V”们的统战工作,正确引导“大V”;“大V”们应合理使用自身的话语权,自觉承担起教育影响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高校则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特别要培养好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规避“大V”们的负影响,积极发挥其正影响,对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在自媒体时代,有些"网络大V"沦为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言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往往会对"网络大V"盲目崇拜和信任。因此要深入分析"网络大V"以及舆情生成,充分认识"网络大V"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监管"网络大V"的体制机制,借助有社会责任感的"网络大V"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高校自己的"网络大V",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等自媒体环境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界定了"农家乐"的内涵和本质,介绍了美国、以色列、比利时以及我国浙江杭州、丽水"农家乐"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农家乐"进一步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璐 《国际公关》2022,(9):149-15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列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而文化则是旅游的内核,早已成为支配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重要引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文化旅游助推朝阳市龙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更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博、草根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动融合,为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管理和新闻传播创新提供新的模式。研究立足宁波的实践与探索,在分析其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推进三大微博主体融合的路径为:地方政府应有经营政务微博的理念及制度保障、政务微博要善于利用微博设置议题、传统媒体的融合报道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微博信用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很好的借鉴。大湘西地区旅游的开发要注重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控制同质化产品;突出民族性和地域特色,以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魅力;着力打造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个性突出的旅游精品。  相似文献   

7.
周功梅 《旅游论坛》2023,(5):100-109
文化和旅游融合让“诗与远方”相得益彰,文化作为灵魂提升了旅游的内涵与魅力,旅游作为载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实践时间尚短,在理念、行动和结果方面仍有不足,其融合方法、模式、路径等亟须深化。文章从全球视野出发,分析了英国博物馆旅游、美国主题公园旅游、日本动漫旅游和韩国流行文化旅游等典型案例,旨在归纳其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实践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中国现实,分别从供给端、需求端、主体端和技术端就我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对其中注册并认证的18个"985"高校官方微博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考察高校官方微博的信息发布数量、关注数、粉丝数、注册天数、原创率等指标,并对这18个样本微博进行内容分析,进一步研究大学微博的时间特征和议题特征,发现微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和普及,微博的应用为推进高等院校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高校官方微博也存在总体影响力和管理能力不高,微博之间缺乏互动等的现实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对高校官方微博的内容管理,合理应用网络语言和分配发博时间,不断拓展网络关系,并积极培养管理团队,不断促进微博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曹庆华 《旅游论坛》2023,(5):110-118
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西文化与旅游在新时代日渐融合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政策发展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融合创新乏力、融资渠道单一、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广西要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就必须构建起支撑其融合发展的演艺生产、公共服务、产业创新、市场服务、资源开发、推介交流和人才培养等七大体系,并推进其在各个领域、全方位、整链条的深度融合创新,探索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是时下的热门话题.本文概要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特性及产生的背景;通过典型案例论述了"大数据"的创新理念和带给传媒业的启示;分析了"大数据"发展态势,并提出传媒转型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阮荣华 《新天地》2011,(11):72-72
高中思想政治试题中的“启示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解问题的能力。对于“启示类”主观题的作答,大部分考生要么脱离材料,不管题目要求,简单罗列教材知识;要么原理与方法论相分离,不能兼顾二者的统一。针对考生在解答这类试题作答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典题演示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使广大考生走出解题的迷茫,在解题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12.
"V以"类形式动词是语法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语义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的语义特征及深层语义结构特征;句法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在句式结构、加宾语及带体貌助词等方面的共性,同时揭示了它们在搭配能力和搭配范围方面的区别;语用功能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具有标记焦点、变陈述为指称、填补谓语的缺失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亟需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加以支撑。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农业发达,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较完善,据此归纳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启示,结合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拓宽服务领域,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建全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并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的重要补充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条件下消费诉求的必然表现。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性出发,通过分析江西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认为江西省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可采用资源整合、市场共拓、技术渗透、功能互补的融合发展模式,并通过政府支持以构建融入环境,坚持市场导向以融合产业要素,加强人才培养以建立高效团队,因地制宜以突出地域特色等策略,促进江西两大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以赤峰日报为例,在总结概括赤峰日报媒体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媒体融合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并且提出了促进赤峰日报媒体融合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乐”旅游是指经营者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它的兴起,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崇尚自然,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与需求。目前我市“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什么积极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为更好地扶持发展、规范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谢莉 《国际公关》2023,(5):23-25
目前,人民群众不断丰富健身方面的需求,也丰富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国很多地区都逐渐开展旅游文化和体育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出现使体育和旅游产业都获得了有效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了一种新兴行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虽然体育行业和旅游行业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但是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且,目前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结构单一和内涵不足都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政府是电子政府2.0的代表形式。现实的公共行政运作证明了社交媒体政府的诸多优势,但社交媒体政府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根据“Y市模式”这一典型的社交媒体政府,基于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分析了影响社交媒体政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政府的兴起与发展取决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同驱动,并受制于社交媒体政府目标与行政体系融合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社交媒体政府的运作效能亦同其所嵌入的组织结构复杂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应运用系统化的策略进一步推进政府数字转型。此外,鉴于“Y市模式”的实践,文章也探讨了我国社交媒体政府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形象塑造的实践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但关注重心局限在主体塑造,对公众如何认知城市形象却甚少措意,因而难以对城市形象塑造成效作出准确判断.鉴此,借助“他者”视角,通过公众在社交媒体的日常言说分析其形象.结果显示,成都形象塑造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公众言说的成都与媒体描绘的成都,以及能真实感知的成都,都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0.
体育产业是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基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间要素禀赋及价值功能的共性特征,厘清以城市为主要载体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会增加举办城市旅游人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等,也会增加举办城市的交通压力、影响市场物价和城市环境等。研究表明,举办城市管理者要明确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和宣传工作,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构建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借助大型体育赛事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促进更高质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带动城市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实现“绿色、共享、开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