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加寺位于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军功山下,是青海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该寺的创建者为额尔德尼·墨尔根堪布·坚赞鄂赛尔,有时也叫格西庆摩·坚赞鄂赛尔。他于藏历十二胜生火马年(1726,清雍正四年)生于阿尼玛卿山下的阿里克部落(阿里克亦译作阿柔,明末清初,游牧于今玛沁县与兴海县交界之温泉、曲什安河等地,道光年后,一部迁至今海北祁连县,称为阿力克部;另一部在河南蒙族自治县等处游牧,称为阿柔部落,或作藏阿柔部落)。17岁时去卫藏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搜集《祁连县志》资料时,接触到了藏族阿柔部落的有关史料,似对青海民族史的研究有一些参考价值,故不揣冒昧,班门弄斧,敬请史家不吝赐教。 据说安多藏族在历史上分为3大部分,即尕部、佟部、智部。智部分为18大族,阿柔为其中之一族,是青海藏族中历史悠久、属众最多的部族之一。原居阿尼玛卿雪山以北、黄河以西的三角地带,清道光初年移居大通河流域。明清时译称阿里克或阿力克。  相似文献   

3.
阿柔部落是青海藏区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大部落。据史籍记载,阿柔部落原本是藏族四大姓氏“嘎氏”分支“穆擦嘎’’支系,世居大博国(即吐蕃)三大区域之朵迈迪乔喀(意为“安多马区”)①。历史上,阿柔部落的分布随着部落的迁徙而不断发生变化,至今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区:果洛州境内的藏阿柔部落、迁居河南县境内的藏格玛等部和祁连县境内的阿柔主体部分。根据笔者调查,  相似文献   

4.
賨人,是古代活动于巴国和楚国边境(今湘鄂川黔四省边境地区)的一个土著部族。这个名称,是因该部族以“賨”为“赋”而得名。在战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306~251年),賨人因射杀白虎立功之后又被称为“白虎复夷”,又曰板楯蛮。上述诸名都是对该部族的他  相似文献   

5.
藏传因明的发展、特点及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这个问题,我拟分做三点来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西藏旧因明的形成和新因明的形成及发展早在7世纪因明随同佛教传入西藏,最早翻译的因明著作是法称大师所著的《因明七论》中的《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正理论》等,是由当时的噶瓦拜则和梵德朗卡两位译师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在10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班智达·苏达那热格西和译师夏玛森杰翻译了陈那大师的著作《集量论》和《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此后西藏的著名大译师仁庆桑布的弟子玛·格瓦罗珠(1044——1089)翻译了  相似文献   

6.
格西,系藏语,是“格威喜联”的简称。格西,是藏传佛教僧侣的一种特殊的学位,意为“善知识”,相当于博士或教授。在西藏已成为学衔,即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按学制顺序修学五大论典之后,经考试,公众答辩合格,始可取得格西。  相似文献   

7.
柔然国与匈奴、鲜卑、乌桓等国相同,是一个“部族联合国家”,它以柔然族为中心,附之以许多服属于它的同种族和异种族的部族。这可通过下述各史实得到证实:柔然可汗社(山仑)最初吞并了高车各部族,从而使柔然得以强大;邻近小国均因苦于柔然的寇扰而依附于柔然;柔然在吞并高车各部族时,高车部族人叱洛侯背叛高车渠帅,为社(山仑)作向导,功绩卓著,被封为大人(部帅);魏将长孙翰袭击柔然可汗大檀,杀柔然大人数百名;吐贺真可汗  相似文献   

8.
麟庆(1791——1846),字伯余,一字振祥,号见亭,姓完颜氏。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由盛到衰,即康乾盛世处于尾声时期。从他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仕途生涯,可以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世家祖训、家教对一代贤官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麟庆的家庭是满汉文化交融的典型,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可分割的民族关系。有益于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已故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夏日仓,是原隆务寺第七世大活佛,在西藏噶丹寺获得过格西学位,曾任该寺“赛池”和西藏地方政府堪布。解放前备受马步芳反动军阀欺压,多次身遭劫辱。解放后,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和平解放西藏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索隆戈人是一个以捕鱼为生的部族,居住在下扎伊尔,更为确切地说,居住在博马与穆安达之间的扎伊尔河畔和一大片沿海平原上。他们与紧邻沃约人共同占据了穆安达地区。然而,人们发现索隆戈人不大为人所知,甚至可以说在下扎伊尔鲜为人知。因此,便产生一个问题,即为何在如此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五、凉州——六谷联盟的结构及其周围的部族关于凉州——六谷联盟的结构,前田正名先生第一次作了较为详细的表述,他将这个政权的结构分为“六谷蕃部”和“六谷蕃部大首领指挥下的部族”两部分,六谷蕃部包括者龙、乞当、督六、卑宁、觅诺五族,被指挥部族包括马家、党宗、章密、宗家、龛谷、懒家、诸路、小龛谷、厮邦、的流、周家、赵家、日姜、章家、心山、王家、渴龙,刑家、纳迷、水马波、大梁、小梁、咩逋等二十三个部族。岩崎力基本上否定了前田的结构,他指出,潘罗支政权是一个有三重结构的同心贺式的部落联合政权,并绘制了一张图,将者龙族直接归潘罗支辖。认为大梁、小梁、卑宁、回鹘是近邻部落,觅诺、  相似文献   

12.
格西,意为“善知识”,即佛家所谓指引人们走上“正道”的师友,是旧时拉萨哲蚌、色拉、噶丹三大寺的僧侣学位。这一学位也是藏区宗教文化的产物,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宗教文化居于统治地位,在三大寺获得了格西学位,在社会上便备受崇敬;作为寺庙的学经僧来说,多年的辛勤苦读便算有了归宿,设或进入仕途,一生事业也有了牢实的基础。三大寺是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前藏地区的主要寺庙,规模庞大,僧侣定额共有一万六千五百名(哲蚌七千七百名,色拉五千五百名,噶丹三千三百名)。其中,作为格鲁派教义的传承者,被称为“贝恰哇”的学经僧,一般不超出五千,只占僧众中的少数。格西即从这少数学经僧中产生,每年不过六十余名。  相似文献   

13.
王雷同志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上的《民族定义与汉民族的形成》一文,除对民族的定义和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进行了论证外,还专门论述了什么是部族,对部族的定义也作了论证,并认为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共同体”都是“部族”。对于部族的定义以及夏、商、周三族的性质,我们尚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王雪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学术界同好。 (一) 部族问题,是学术界争论已久的老问题了。王雷同志虽然正确地肯定了部族是人们共同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的部族集团非洲的城市社会是由很多的部族集团组成的复合社会。各个部族集团又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客位(下位)集团。他们以各种方式来适应城市社会,并不断发展自身的部族文化。同时,在城市社会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与其他文化共存。每个城市社会,通过其社会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这一城市文化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5.
贡噶江村(意译为庆喜幢)本名吉祥义成,出家以后的法名叫贡噶江村。他是喇嘛教萨迦派的一位大师,是西藏—位著名的学者。1182年,即宋孝宗淳熙9年(壬寅),他出生在后藏有名的望族家里。从小,便随着父兄学习经典,幼年时代就通晓梵语(即印度古典文学语言)。以后,他对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访求名师,研究佛经。当他63岁的那一年,他的声名早已越出西藏,传播到其他民族地区了。当时(?)  相似文献   

16.
刘辉 《世界民族》2015,(3):31-39
2013年12月15日,南苏丹共和国爆发丁卡人与努维尔人的部族冲突。此次冲突是过去部族冲突的延续。早在南北第二次内战期间,丁卡族领导人约翰·加朗与努维尔族领导人里克·马查尔的政见分歧引发了两大部族数十年的对抗。此时,部族冲突的经济地理因素让位于政治因素,部族已经政治化。2011年7月9日,南苏丹脱离苏丹独立。由于对权力、资源的争夺及在国家发展路线上的分歧,部族的政治化较之以前更加突出。南苏丹共和国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民族国家构建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阿柔部落系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环海八族”之一,是由11个百户部落构成的千户部落(青海称为“族”),其原驻牧地在果洛环阿尼玛卿雪山周围,后由于种种原因,谈部落一部分迁居青海河南蒙旗,而其主体部分则先迁徙环湖地区,尔后又移牧大道河北岸祁连山脚下八宝地区,其迁徙里程绵绵三千里。那么该部落因何而离开其原驻牧地?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世界大约有2,000个不同民族,其中有些是小到几百人、几十人的部落,有些是大至几亿人的民族。很难说准地球上民族数目到底有多少。问题在于,第一,世界某些地区(特别是非洲)一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某些部分)转化为较大民族共同体的民族结合过程正处于大发展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专家也往往很难确定摆在自己面前的究竟是几个部落或一个部族呢,还是几个部族或一个  相似文献   

20.
杨浣 《民族研究》2005,(6):79-84
《辽史》中关于党项人的称谓并不完全统一,在涉及到部族时也使用唐古一词。唐古是Tangut的对音,这个族称可能是契丹借自突厥或回鹘,通常用来指那些被纳入辽朝国家体制的党项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来源于帝国早期对党项部落的扩张和掠夺战争。在行政和军事意义上,唐古诸部已经属于辽代国族(契丹人)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