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忙,已经是所有人都不可逃脱的宿命。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也无论是富豪还是穷人,更不管你做的是哪行哪业。尤其是在当下,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一个高科技化的时代,生存竞争的残酷与激烈,也就更加剧了人们的忙碌。有人曾经比喻,现代生活就像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让你无时无刻都不能不奔波甚至挣扎在没完没了的匆匆忙忙之中。忙,也就成了当今人们生活的惟一主调。高速度和快节奏,已经深入到了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  相似文献   

2.
沈木珠教授新著《国际贸易法研究》是一本融学术研究与教学探索于一炉的新型理论著作。该书立足于基础理论 ,着眼于学术前沿 ,突出了国际贸易法学科的交叉性、应用性 ,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使学术研究与教学探索相得益彰 ,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杨佩瑾先生是江西的文学大家,而杨尚奎同志则是建国后中共江西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以一个小说名家的手腕来写一个国内知名的领导人,这本身就隐含着一个很大的“悬念”。因为介于文史之间的人物传记,随着一个世纪、一段革命史或建设史的消失,近年来出得不少,但能够使人满意的,并不算太多。杨佩瑾先生能象写小说一样熟练来把握人物传记的写作吗?这本书能够吸引人、会有文学或史学价值吗?读完《杨尚奎传》,这些“悬念”也就释然了。用句套话,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32万字的书的。可以说,杨佩瑾先生写得很熟练,结构谨严,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4.
唐伯侬 《中文信息》2013,(5):121-121
《旧约全书》有言:“穷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远落空。”  相似文献   

5.
《朝花夕拾》的基调,是一般的回忆抒情,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这个问题,关系到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评价,关系到对鲁迅那个时期的生活、思想、战斗的理解和评价,很有必要弄清楚。联系鲁迅所处的时代,从《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战斗风格来看,尽管它是以回忆作为素材的,但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立足于现实战斗的需要,以战斗为目的的。这就  相似文献   

6.
全篇仅81个字的文章,却一千多年来一直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即使说不上是奇迹,也算是杰出的妙文了。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相似文献   

7.
开放亟待理论引导──读张二震《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与比较》沈立人与改革比,开放的理论、政策的研讨和宣传似乎显得不够热闹。其实,以国际贸易为中心,开放理论也是一片百花盛开的园地。国际贸易随着商品交流超越国界面产生,由来已久。广义他说,除商品交流外,资金、...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62年第6期上《讀齐民要术札记》一文,对《齐民要术》中若干字作了精湛的解释,是无可置疑的。其中有二处似乎还可以商榷,現在写出来向任先生和讀者們請教。一、关于“勃”。勃有二义:一是粉末,一是泡沫。前一义就是卷9《餅法》篇的“勿著勃”、“簸去勃”等,均指粉末;至于《煑(米冥)》篇的“勃”字,则指后一义,字亦写作“浡”、“渤”、“餑”。馬融《广成頌》:“黄尘勃滃,闇若雾昏。”还是指尘末,但已經用含有水气的雾来形容。《汉書·揚雄传》的“不嶕嶢则  相似文献   

9.
假如说,一定要让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当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话,我以为最准确的莫过于一个"忙"字.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7年度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浙教高教[2007]167号)公布了100门本科专业省级精品课程,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夏晴教授为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教育厅青年教师重点资助对象,浙江省国际经济与贸易重点学科(A)方向负责人,浙江树人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负责人。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有如烟海的明清笔记文中,清代后期毛祥麟撰写的《墨余录》,是较为优秀的一种,很值得一读。祥麟字瑞文,号对山,监生,官浙江候补盐大使。毛氏生卒年史无明文记载。《墨余录》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刻印出版,他的甥婿李曾珂为该书写了一篇跋,说是年“先生五十余”,又,《墨余录》卷七《梦证去来》篇,毛氏说其长子北居生于道光甲午年(1834年),由此推断,毛氏当生于清嘉庆乙亥年(1815年)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关于《太平经》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先有本文若干卷,后来崇道的人继续扩增,逐渐成为一百七十卷。”(《太平经合校前言》)这是王明同志的说法。一种认为并无本文若干卷,“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过逐步积累最后汇集而成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69页)这是卿希泰同志的说法。两种说法的共同点是:(一)都认为《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二)有一个广泛存在的民间道教或原始道教;(三)有逐渐增多的或众多的崇道者或道教徒造作道书,《太平经》就是在此基础上编成或扩增而成的;(四)由于作者不一,因此内容庞杂,容纳了对立阶级的思想。这两种说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一进90年代,《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不久,栓计就想写一个关于公证题材的作品。那时他刚调到司法厅的公证管理处,如果继续在中学教书,他是无论如何有不了这个打算的。在中国搞创作,尽管你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由于国人的心态和国情诸方面原因,公开自己的打算往往使你因为被弄得尴尬而后悔。栓计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因此知道他有这个想法的人就不多,我们便是其中之一。《公证人》开始叫《红尘格局》,体裁和形式也不是小说,将近出书,名实俱变,成了今天这个面目。十年磨一剑。剑磨得怎么样,拙文肯定要涉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模楷 《云梦学刊》2009,30(6):38-41
《屈赋微》对屈原赋的阐释比较全面,字词、句段、篇章各方面都有其价值。阐释广引诸家学说,并融入自己的观点。大量征引史事,并证之以史料文献。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最大缺点是缺乏文学的发微。  相似文献   

15.
圣贤发微——读《海瑞评传》冯巽过去对海瑞的了解,大致局限于他是我国历史上与包青天齐名的海青天,最多也不过知道他身后四百多年曾被人用作导火线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近读李锦全先生撰写的《海瑞评传》一书(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出版的有关价值理论著作,大体上有几种思路:一是从价值的本体论着手,进而对价值进行认识论研究:价值主体、客体、评价、价值与真理等等;二是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作为独立章节,然后研究价值本质、价值的规定、价值类型等问题。前者可称之为“认识论的价值论”,这种思路的逻辑思维很明白,哲学是认识论,价值哲学亦即价值认识论。后者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试图勾勒出一个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1991年8月出版的北师大青年学者袁贵仁同志的《价值学引论》却与前二者不同,虽然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理论框架的视角则别有新意:即以多种学科为依托(自然不局限于认识论或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人类  相似文献   

17.
《小说追踪》是刘思谦(与人合作)的评论集子。“追踪”并不只是对小说轨迹的描述。论者敏捷的追踪脚步总是踩着时代的鼓点,汇入新时期文学前进的浪潮。对“伤痕文学”的赞誉、“反思文学”的探寻、“改革文学”的鼓动、“寻根文学”的思考、“纪实小说”的把握和小说趋势的预测等,都显示了批评轨迹与创作流向并行发展、相互映衬的文学状景。 论集贯穿着社会学批评方法,但不“陈旧”;现代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化做了流贯论集的血脉,形成自身开放的心理机制。基于评论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论者站在与人民相依与共的热土上关注文学的发展,将自己的才情思力献给紧密关注现实的王蒙、蒋子龙、谌容、张一弓等作家作品,将理性思考、艺术感受和审美分析统一起来进行理性的审度和艺术的把握,这其间浸透了论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情怀和对封建思想极“左”思潮的批判,对作家的艰苦创作充满了尊重与理解之情。论者在坚定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千姿百态的生活,写进诗里本应是千姿百态的诗。可是某些艺术至上主义者却以不食人间烟火为高雅,以仅仅发掘内心世界为职志,把诗的路子走得越来越仄逼狭隘,把诗的题材弄得越来越单调枯窘,把诗的读者排斥得越来越稀少寥落。清高似乎清高,寂寞也够寂寞。在这样的诗人眼中,是不会承认《巴松诗歌集》中的作品是诗的。因为这恰恰是另一种和他们胃口截然相反的诗:人间烟火味极浓的  相似文献   

19.
当我初次面对摆在鹿鸣橱窗里的《伯林传》时,我以为它只是伯林著述背景材料的拾掇,是经过过滤、筛选了的“正史”的堆砌,这种把作者始终当作一个生活在理性自我圈子中的、笛卡尔般“我思”中的写作方式是传记写作的常态。而伊格纳季耶夫的《伯林传》则试图从这种理……  相似文献   

20.
《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著作,是讲天理人道的;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讲天文地理、鸟兽鱼虫、历史逻辑、国家政治、伦理道德等等的;也有人贬低它,说它是算卦的书,专门宣扬封建迷信的.公说婆说,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