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间组织的伦理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组织是具有公益性、志愿性、民主性、非营利性等鲜明伦理属性的社会自治组织,推进人道与公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政府善治、增强社会核心竞争力是民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伦理价值诉求,道德教化、道德约束、道德倡议、道德激励与惩戒是民间组织实现其伦理价值诉求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侯儒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3(1)
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自觉,深刻地体现了其生态伦理价值.当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生态伦理价值的整理发掘,了解少数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倡导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而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目的是一致的,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等生态伦理理念。在低碳经济社会中,强化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应是生态伦理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观念与生态文明价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观念包括低碳文化观、发展观和创新观.以此为逻辑起点,可以从新的维度阐释生态文明的价值内涵.低碳文化观可以推动社会生态自然价值实现,促进民众生态道德意识养成,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协调发展;低碳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为生态文明提供产业依托,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可以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促进消费方式转变为生态文明提供民众基础;低碳资源创新可改变资源利用方式,低碳制度创新可以推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低碳技术创新则为低碳文明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伦理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中国伦理精神合理性建构的标准 ,离不开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实质的把握。即以“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作为基本概念 ,确立“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就是伦理生态的建构的命题。应在生态中尤其在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生态中建构、确证、把握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低碳伦理问题是在生态文明共生观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兴伦理问题。它将人纳入到全人类、整个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中,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价值归依,以环境正义作为处理人类内部矛盾、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原则,实现人类向真实生活的复归,达到人类"类德性"普遍提升和个体幸福和谐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蕴涵着深厚的生态伦理特质。从生态伦理的视域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取向、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从新的视角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并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8.
政治的价值性与政治伦理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既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价值选择活动.政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价值结伴而行.政治价值是政治主体通过选择特定的政治客体,并通过政治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类的政治生活进行评判,藉此实现对政治生活的范导,并通过价值正当性功能,论证政治的终极价值关怀以及构建理想的政治社会模式.政治价值具有至高无上和统摄性的价值位阶,贯穿政治制度体系和政府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主体,从而构成政治伦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10.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老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庄典籍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许多契合之处。老庄生态伦理观为当代人类克服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西方环境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不少西方学者建构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尽管老庄生态伦理观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但在今天对人类拯救环境危机仍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伦理研究的三个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伦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重视生态伦理实践能力的培育,不能只是在理论层面追随西方生态伦理学而导致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丧失应用伦理的特征。二是要着力推出蕴涵生态伦理思想的奠基性作品,形成现代中国的生态文化,使公众具有文化自觉。三是明晰中国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廓清各种错误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潮,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当代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 ,2 0世纪西方伦理学确证价值合理性的“伦理学方法”经历了由西季威克所揭示的“自我本位”到以韦伯为代表的“关系本位”的理论推进 ,至 2 0世纪 80年代 ,麦金太尔提出“何种合理性”的著名难题 ,于是 ,如何建构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 ,便成为当代伦理学尤其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的前沿性课题。 2 0世纪 60年代以后的生态觉悟 ,并不只是技术文明的觉悟 ,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觉悟 ,它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生态合理性应当成为当代“伦理学方法”的新理念。有机性与内在关联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原则、具体性原则 ,构成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反文化帝国主义与价值霸权主义是生态合理性方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的核心论题及其相关论争已持续几十年了。应该说理论内部各派别观点之争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经途径,但理论建构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论争中也应逐渐得到澄清,生态伦理学似乎应该在此方面倍加努力,因为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尚需时日,而中国语境下的生态伦理学建构尚在酝酿。生态伦理的核心论题是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还是以人与自然为中介的代内以及代际伦理关系;自然仅作为人类达成某一目的的原料产地和废物排放场所具有工具价值还是存在与人类利益无涉的不以其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自然主义谬误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驳自然主义价值观最强有力、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人性假设与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形态是以人性本善的“礼”为核心 ,派生出了“以善抑恶”的善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德治精神的设定身份、分别等级、增进和谐的“亲和”性正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经济文化形态则是以人性本恶的“法”为核心 ,演绎出了“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法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进程看 ,一个社会中集团文化和经济文化只有平衡协调发展 ,使集团原则和经济原则处于均衡状态 ,把对个人利益动力的驱使放在尊重集团原则维持秩序的基础之上 ,才会使社会秩序文化真正繁荣起来。所以 ,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取向和基本理论 ,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崇恶制度伦理的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有着多重伦理意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伦理、自觉肩负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生态伦理以及努力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民生伦理的统一。执政伦理、生态伦理与民生伦理的统一体现在党为执政为民的实践中,体现在“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共行政要求公共行政主体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调节和弥补市场机制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等基本伦理价值的不足,所以公共行政制度设计和公共行政行为要合伦理化。通过建立和完善合伦理性的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建立公共行政伦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构建有效的伦理激励机制和公共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代表民意、高效、公正的政府,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