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对交际的新的阐释,它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的核心是最佳关联,对汉英旅游翻译有很好的阐释力。在把汉语旅游文本翻译成英语时,译者要考虑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使他们只要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使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尽可能多地获取最佳语境效果。该研究视角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性构建出的,其旨在研究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大脑思维运作的动态过程,描述了译者如何与原文作者和英语读者在汉英旅游翻译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这一尝试性研究涉及译者的思维能力,试图通过关联理论给汉英旅游翻译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视角下的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资料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陕西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旅游资料英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有关理论对该领域内的若干译文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译者跨文化意识的缺失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而指出提升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是保证翻译质量,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要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从文本特点、读者接受、文化背景3个方面考虑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原文的意图及内容准确得体地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结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探讨,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译英的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译者在把旅游资料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有娴熟的驾驭能力,而且要有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图运用认知图式理论来探索旅游资料翻译研究,主要探讨认知图式理论在文本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认知图式理论视角下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根据旅游资料翻译的特点,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方面例证了认知图式理论对旅游资料翻译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旅游资料翻译寻找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旅游资料对旅游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关联理论的引入对旅游资料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译者在翻译旅游资料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对于原文中暗含的信息意图要予以明示。这种化"暗含"为"明示"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归化"性明示;另一种是"异化"性明示。译者通过这两种手段帮助译文读者在付出必要的处理努力后从译文中获得最佳语境效果,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7.
文本类型理论强调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根据此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以感召功能为主的特殊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这种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研究我国旅游资料英译中存在的有意误译现象,认为旅游资料的翻译既要实现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目的,同时也要实现吸引游客、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当二者难以两全的时候,后者必然会占上风。也就是说,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译者不可避免要对原文信息做出改写,亦即有意误译。但有意误译是有限度的,译者要拿捏好误译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其核心是读者。作为呼唤功能的旅游文本材料,其英译不能一味地用异化翻译法以维护源语的风味,而应以传递信息为第一要务。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为依据,提出译者不仅要在翻译中解读源语语言符号,也要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破译源语非语言符号—文化的内涵。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音译意译、增词解释、适当删改以及文化借用等方法,以准确有效地传递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