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地理学产生于地理学体系,主要以经济及其相关区域系统为研究内容,涉及范畴包括经济地域体系的发展条件、建设机制、网络体系、类型模式、发展规律等。在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体现了一定的学科优势特征。经济地理学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涉及规划开发、区域条件、经济结构、发展调控等领域。另外,随着研究范畴的持续扩充,经济地理学逐步渗透至区域差异、资源分布、地域环境、生态条件、金融状况、创新发展、产业聚集与转移、统筹管理、政策调控等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科的理论不断完善,学科的研究对象逐渐清晰,学科的科学性质也得到了明确。本文在回顾世界经济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研究对象的演变,进而对学科性质进行了新的介定,对学科特点提出了除区域性和综合性之外的统一性和预测性两个新特点;并指出世界经济地理学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创建经济地域模型,预测经济地域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议经济地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而经济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经济环境是它的领域。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经济地理学界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最早的提法是“生产力布局”(或称“生产布局”),谓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科学。其后也有人提“生产地域综合体”,类似的提法还有“生产的空间组织”、“生产空间结构”、“生产空间秩序”、“生产地域体系”等。这些提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地区综合的观点出发,研究生产力分布的规律性。解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它在揭示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分布条件、特点及地域组织形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一定问题,由于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在生产活动方面,因此实际上等于把经济地理变成了生产地理,这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只重生产、不重流通、更不重消费的情形在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4.
区位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和共轭研究领域,区位思想的演变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互相促进.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区位思想的演化进行回顾,笔者概括了区位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明晰了经济地理学区位概念完善及其社会实现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位思想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的应用领域,指出"面向宏观、兼顾微观"是现代经济地理学区位应用的主要方面,"微区位研究"将会纳入到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自艾萨德(Walter Isard)以来,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系统化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成为区域经济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上世纪后期分工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新进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由于区域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分工理论为主线,综合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经济社会学相关成果的理论体系.其中,分工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区域经济成长的实质,而由分工演进推动的市场网络、科层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发展则是推动区域经济动态变化的基本力量.在区域经济的短期分析中,由于分工水平给定,区域经济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技术、资本和人力等要素投入,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可以为其提供适宜的分析框架;而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社会学则不仅能为区域经济的长期动态过程分析提供有力的工具,也能够为经济活动的区域根植性和区域经济的差异性提供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克鲁格曼在《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即《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学》论文中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以说明中心-边界理论,即一个地区如何发展成为差异性的区域,中心是工业化区域而外围是农业区域。他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来说明这种理论。他首先采用了货币外部性的概念,这种外部性来源于在一个产业积聚区域内的供求关系的改变。同时地理因素通过运输成本很好的引入模型之中。他阐述了一个简单的中心-边界理论,并没有说明特定的产业布局问题。他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工具去分析长期被忽视的经济地理学问题,为这方面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对克鲁格曼的《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的研究横跨经济学、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经济学等专门领域。它的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主体论价值和认识论价值。高等教育经济地理的理念———高等教育的空间区位、高等教育的区域互补、高等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的全球发展战略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高等教育经济地理也将为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的文化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化地理学的原理分析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战略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孔子学院发展战略具有方法论意义,价值评估意义和空间指导意义,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不仅有助于深化孔子学院的理论研究,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寻求解决海外孔子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如孔子学院区域分布和定位、孔子学院特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 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助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到2 0世纪5 0年代,从经济学与生产布局学脱胎而发展起来现代区域经济学。以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有多种名称,如“空间经济学”、“空间科学”、“区域科学”、“区域发展规划学”等。目前形成了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派、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区域经济研究领域被一些学者称为“经济学最后的前沿”。在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升温、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区域经济学的新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年轻女性人口迁移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村年轻女性人口为研究对象 ,从人口迁移的驱动力因素入手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地理学地域空间理论 ,尝试建立新的人口迁移模型。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意义重大。中原经济区要明确各地开发方向,规范开发秩序,配套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措施,不断增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协调性和科学性,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应国务院要求,为了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发展而成立的国家战略区,也是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作为当前国内跨行政区划单元数与层级建制最繁多的经济协作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经济对该区协作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文章拟从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对该区发展的制约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协调、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经济区为主体形成"西三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也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该区域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地理阻隔、经济流向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行政区经济思维等困难,因此应该从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内外物流网络和完善城市体系等方面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与类型比较法。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国城市化应走小城镇模式;小城镇的发展是乡村工业带动的结果;“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区等经济区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域内硕士学位点布局不均衡: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市,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学位点在五大经济区之间和各经济区内的分布欠均衡。优化四川省硕士学位点区域布局,亟须实施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攀西经济区“补白”、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增点”和成都平原经济区“提质”三大工程;并提出了五项对策建议:坚持需求引领,超常规谋破局;对接区域战略,突出区域特色;建教育共同体,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利益保障,优化培养结构;拓展资金渠道,壮大财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是当今世界上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新思路,它立足于湖泊生态环境指标,但放眼于整个流域,突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流域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作为因果关系。在介绍"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实践应用,提出"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开展鄱阳湖"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动态研究,构建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参数与流域变化之间的动态模型;开展基于"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探索适应性管理模式;探索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郑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为郑州市区域经济发展寻找动力和利益源泉,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并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是助力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行动的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互动和政策学习是推进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探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逻辑理路,并为中国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成渝经验,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份府际协同治理政策文本为研究蓝本,应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框架的网络分析视角对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以个体网络分析与整体网络分析为研究着眼点,引入强弱连带的概念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治理进程进行透视.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网络经历了由有限共享型网络向双核领导型网络嬗变的发展历程,成渝双城的首位作用逐渐显著;成渝地区内部协同治理次级系统基本形成,推动了整体制度性集体行动的协调和整合;行政隔离和区域隔离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亟待上级政府牵头开展协调,以功能为主导推进协同治理进程.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需要从协同机制创设、空间布局优化和政策协同衔接等方向着力,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金融成长与中原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历年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表明了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视角,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区域金融的成长。政府应该从金融生态、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组织4个方面提供具体的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成长,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抓住机遇推进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行政区划权力的性质和价值定位,认为行政区划权力作为一种法律权力,其蕴含的效益、公平和民主价值决定了其下一步的发展路向。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权力归属格局决定了中原经济区行政区划面临不少的阻滞因素。有必要对中原经济区的行政区划权力进行原则和制度重构,保证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促进行政区划管理重心下移和行政区划层级合理简化,设定初级和最终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