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某些西方大国以人权为幌子,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他们还提出了种种"理论"来蛊惑人心.本文就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1945年联合同的建立揭开了世界人权发展史新的一页.这是因为二次大战中法西斯势力肆意践踏人权和凌辱弱小民族的滔天罪行震惊了国际社会.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共识:践踏人权的行为是对整个人类的侵害;国际社会有责任确立人权的普遍原则,建立人权的国际保障机制.联合国自建立起逐渐确立起一系列有关人权的原则和一整套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国际社会宗教迫害问题的增多以及美国国内对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关注,促使美国国会出台<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该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政府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人权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是美国人权外交新的"增长点".该法的出台标志着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将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上升到"国际法"层面,从而导致国际社会就宗教问题冲突与对话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随着国际人权法的逐步确立,人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目前有国内保护和国际监督两种途径来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人权国际保护实施措施自身的缺陷及适用范围局限的影响,又存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此,通过由联合国向各成员国派遣常驻代表的形式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国际监督机制;通过把协商性保护和强制性保护、经济保护和政治保护结合起来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方式。总之,通过上述制度之建构、世界各国积极有效地开展在人权领域方面的国际合作,达到切实推动人权国际保护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人权的四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因而也就构成和人类自身伴生,不断为人类反思和探寻的永恒问题.人权即是自然人权、社会人权、法定人权、实有人权四者的有机统一.自然人权,是指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人根据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欲望、理念,是人的主体性的观念表现;社会人权,即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应当和实际所享有的权利,受特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定;法定人权,即以国家和法律的名义确认和规定的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实有人权,即法律规定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的,也就是人实际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加拿大公民项目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人权与外交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3~ 2 4日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丹麦等国的专家参与了讨论。研讨会的主旨在于探讨人权与各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主要议题如下 :1 国际人权理论 :西方与非西方人权理论的差异 ;2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国内因素 ;3 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 :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北欧国家 ;4 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践与理论争论 ;5 中国与西方国家人权政策的比较。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美国的戴维·福赛…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背景和人权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的发表,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它明确宣告了中国肯定人权的思想立场。人权问想在当今世界上,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对西方帝国主义拿人权问题作大棒妄图干涉我国内政,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这同我们加强人权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建设不仅不矛盾,恰恰是相辅相成的。人权的学说,原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文化的种种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比较中看妇女人权的具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际比较中看妇女人权的具体化周弘抽象地解释妇女人权还是具体地分析妇女人权,这在当前有关妇女人权问题讨论中是关键的问题之一。对于妇女人权的抽象理解倾向于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或模式衡量妇女人权的状况,容易忽略甚至否认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对于...  相似文献   

9.
人权主流化是国际人权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新的趋势,并与中国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现"相契合.从中国政府发表第一个人权白皮书,到"人权入宪",再到制定和实施首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人权主流化在中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当前中国的人权主流化也还面临着在立法和决策中细化和深化人权内容、探索建立国家人权机构的可行性、建设新的人权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挑战等问题.在推动人权主流化的过程中,政府将承担主导性的责任,法治进程将产生关键性影响,社会文化领城的进步还有待长期不懈的努力.人权主流化可以提供新的工作维度和视角,但并不排斥跨学科、多视角地考察和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战后,国际人权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要想摆脱困境,在国际人权保护中必须加强人权对话;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正确处理人道主义干涉与国际人权保护的关系;强化联合国的领导地位,完善国际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权问题在国际上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为争取和保障基本人权所做的努力,无疑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表现。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人权规范及人们对人权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人权问题,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各国人权问题的多样  相似文献   

12.
吴忠希 《浙江学刊》2004,(4):191-193
"人权入宪"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化的总结,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反映当代人权保障国际化趋势和加强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人权实践的经验进行理论研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人权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言论,构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人权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新成果,是我们捍卫和完善社会主义人权、批驳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权观,准确、完整、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它,才能反击和战胜西方敌对势力的“人权攻势”。笔者认为,邓小平的人权观基本上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看待人权问题。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人权观。四方资产阶级鼓吹“天赋人权”、“人权天国界”,认为人权是超阶级、超社会、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方国家以“天赋人权说”为基础,提出了“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并计划以此作为下个世纪国际秩序的核心思想,为西方的干涉和霸权服务。从理论上搞清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成为我国学术界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国赋的;只有国家或社会共同体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才是人权的惟一来源和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也具有了某些国际性的方面。人权的国际性方面诸问题的解决,仍应以国家主权为前提和基础,并不能构成对国赋人权的否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人权的国际性方面推行基于人权理由的新干涉主义,成为冷战后国家主权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所警惕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尤其应注意西方国家利用霸权地位向世界灌输其人权理论和人权标准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的人权思想薛立新人权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和平发展之机,处心积虑地把人权问题引入国际的一切领域,以“人权警察”自居,实施“人权外交”战略,把人权问题作为处理国际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关系,干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6.
甄喜善 《社科纵横》2004,19(2):31-3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对人权问题就十分重视 ,长期致力于人权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开始就致力于人权事业的追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提高国内的人权水平 ,同时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 ,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这是当今国际人权事业中的最大贡献 ;江泽民不但重视运用法律的强制性保障人权 ,而且提出要以德治国 ,运用道德的非强制力提高普遍的最基本的人权水平 ,这必将开创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人权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胜利后,人权的保障逐渐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随着《世界人权宣言》等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和实施、新自由主义的盛行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人权的国际保护成为可能.由于人性的弱点、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霸权主义和集权主义的长期存在,我们在承认人权普遍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人权的特殊性.在自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三者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权得以实现的一条法律路径,即自然权利通过法律的保障转化为人实际享有的权利.当然,权利的实现还有其他的路径,如道德、政策和宗教等,但法律的保障无疑是社会生活中人权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路径.只有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全球公共交往参与者的协商、交涉,通过寻求“世界法”和国内法的相互承认,才能使人权的国际保护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国家间指控机制是国际人权条约的四种国际实施机制之一,在实践中该机制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如此,除了国际政治面向的若干原因之外,更有着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在微观层面,它是国际法实施机制的相互原则与国际人权条约的非对应性特征之间内在矛盾的直接反映;在宏观层面,它是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共存国际法与人权国际法之间结构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克服指控机制的实施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绝对的法原则》(Kategorischc Rechtsprinzipien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90年,431页)是瑞士弗莱堡大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国际研究所所长O.赫费教授继1987年的《政治的合理性》(Politische Gerechtigkeit)一书之后出版的又一本重要的法哲学-伦理学著作。全书共三部分,14章。第一部分围绕人权和未来社会论述绝对的法原则及其与现代精神的关系;第二部分以伦理、法和国家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例如禁止虚假的诺言、  相似文献   

20.
林泰 《太平洋学报》2011,19(3):17-26
米尔恩的人权哲学认为,人权并不是西方竭力宣扬的理想标准概念,而是最低限度道德标准所要求尊重的一些基本权利。虽然人类生活具有多样性,但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是共有的,因此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权。米尔恩"低限人权说"的积极意义在于,其有效协调了"主权优于人权"和"人权优于主权"的争论,为不同文明圈关于人权国际保护的对话提供理论平台。唯有各国完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尤其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才能承载人权国际保护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