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完善“身份仿拟”研究,从语言模因理论的视角展开“身份仿拟”行为方式的描述研究,将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顺应扩展为言语行为和语言语境下的行为。研究发现:“身份仿拟”具有“言语行为生物式模仿”、“言语行为仿制式模仿”、“言语行为感染式模仿”等行为特征。研究对“身份仿拟”行为功能作出了解释,为语言模因论关于模因的行为论述作了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按中学语文要求,教会学生能根据一定的题旨情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教学过程,可视为一种对句式模因进行同化记忆(遗传)、语境选择(复制)、变异表达(传播),并产生出新的句式模因复合体的模因教学模型。语言模因又可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形式,在句式模因教学实践中可以对应为句式的变换应用和句式的直接套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流行语可以捕捉一门语言的动态与发展趋势,模因论能够解释语言的模仿与传播。通过分析《咬文嚼字》杂志近五年评选出的5组"十大流行语"(合计50个)的来源与传播,可以总结当今流行语模因的类型与特点。在类型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流行语模因占据比例平分秋色、发展较为均衡;在特点上,总的来说流行语模因来源广泛,其中同义同形基因型、同形联想表现型流行语模因多为简单模因,使用时激活缺省语境,同义异形基因型、同构异义表现型流行语模因多能与新的语境结合。前者着重浮现意义,后者强调缺省语境,都产生不同的模因复合体,但语言较不规范,多根植传播于网络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浅议模因论对仿拟生成的解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的生成做出解释,认为模因论具有仿拟形式本身的表层解释力与仿拟形式之内的深层解释力:前者阐释了仿拟生成与传播的四个阶段,后者则揭示社会人通过模仿和复制传递思想、交流信息的本真需要,从而给仿拟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拓宽这一辞格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模因理论(简称模因论)能够对商业广告中仿拟的形成过程和传播做出解释.仿拟作为模因,其过程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其传播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仿拟的生成有其内部驱动原因,同时其背后存在人类主宰的、模因驱动的利他主义骗局.  相似文献   

6.
从模因论角度解析仿拟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模因论为切入点,尝试从新的角度剖析仿拟修辞中模因的传播现象。通过对仿拟修辞模因现象的解析,为创造仿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在广告语言的创作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广告语言基因型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遵循重复规律,表现型模因遵循类推规律。文章从修辞学角度探讨了广告语言模因现象所产生的修辞效应,包括语码混用效应、仿拟效应、嵌进效应和放大效应以及这些效应带来的商业效益。从而揭示模因理论对广告语言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语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为广告创作者设计成功的广告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结果教学法的不足和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其外语的产出能力的普遍问题,本文介绍了模因论与模因的概念,以模因的周期理论结合人的记忆周期,说明模因论复制,传播的特点可以缩短外语学习中的孵化期,着重分析了“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语言模因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语言模因,认为这些模因的表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从而建议恢复和再次提倡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主张结合于过程教学法中。  相似文献   

10.
翻译模因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的角度出发,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这其中也凸现了译者,这一特殊的宿主所肩负的双重使命——解码和传播源语模因。在何自然教授的语言模因观的启发下,翻译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也可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方式。这用来解释等值、等效以及变体翻译观,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可分为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和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研究者多从翻译、文化价值或英汉谚语差异等角度对谚语进行研究,但是对谚语的传播途径、谚语的选择以及使用策略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针对这样的问题,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采取文献综述法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谚语模因的形成及其在广告中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广告谚语模因可以分为模因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两种途径,前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原型传递和异形传递;后者则分为同音异义传播、同形异义传播和同构异义传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模因论的研究发现,模因在隐喻的表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论是隐喻的重要表征机制。隐喻的表征过程中既有基因型模因,又有表现型模因。隐喻目标域概念是通过其心理属性对始源域概念引起的心理属性的模因复制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中,被模仿和复制的物理事件的心理属性就是基因型模因。在心理属性得到模仿复制的同时,作为心理属性的宿主——物理属性也得到模仿和复制,被模仿和复制的物理事件的物理属性就是表现型模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模因论的研究发现,模因在隐喻的表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论是隐喻的重要表征机制。隐喻的表征过程中既有基因型模因,又有表现型模因。隐喻目标域概念是通过其心理属性对始源域概念引起的心理属性的模因复制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中,被模仿和复制的物理事件的心理属性就是基因型模因。在心理属性得到模仿复制的同时,作为心理属性的宿主——物理属性也得到模仿和复制,被模仿和复制的物理事件的物理属性就是表现型模因。  相似文献   

14.
翁敏雅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1):100-101,112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广告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而成语是广告语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基于模因论,分析了成语如何在广告语中成为强势模因,并通过模因的周期理论解释成语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文章以具体实例论证了广告语中成语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通过分析,巧妙利用成语模因能使广告语更加新颖,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5.
自从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类文化传播单位“模因”这个说法以来,模因论被广泛用于解释人类文化现象,包括各种语言现象。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模因论的主要内容、模因的本质、复制的过程及成功模因的三个特点,然后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了“脑白金”广告语得以成功的原因。“脑白金”广告语是一个强势的、成功的模因,因此它比很多其他的广告语具有更高的存活价值,更易得到复制和传播。希望本文能给广告业的从业人员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变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这种视角综合了历时和共时研究,认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的变异就是语言模因的变异。但是现有的研究局限于从社会文化视角讨论,认为语言模因复合体的形成是语言模因为了复制和传播而进行的"生存之战"。这些研究忽视了影响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一个重要语用因素——语境。语境功能说为研究语境对语言模因变异发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文章试图把语言模因置于语境之中,从语言模因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来解读语言模因变异的发生,身处语境中的语言模因宿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模因复合体。研究结果认为语境对语言模因的变异具有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语境因素之与仿拟辞格生成的本质联系及其重要作用。提出:物理语境为仿拟生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心理语境为仿拟生成提供了积极的驱动力;言内语境为仿拟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依据;文化语境则为仿拟生成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及其制约。以上讨论是深入探讨语境学与修辞学的关系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模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语言模因主要通过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和文化的交流这三种主要途径进行复制和传播.具体探讨在语言模因的生成、复制、传播的过程中,语境所发挥的重要干预作用,指出在模因的生成阶段,语境干涉多表现为制约作用,而在模因的接受过程中语境干涉则更多表现为对语用推理活动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了商务新闻英语中隐喻的传播机制.认为隐喻在商务新闻英语中普遍存在,其传播机制具有模因特性,从自身经验得来的根隐喻或概念隐喻如同基因型模因,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被人们广泛接受,在此基础上产生形式各异的派生隐喻,具备表现型模因开放性和多产性的特征,相同作用共同构成一个隐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语言模因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给英语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发,使人们对背诵与仿写在英语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井通过实证研究对其进行评估和验证.模因论启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或更高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上,将模因论用于较低层次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则非常缺乏,培养学生在仿写基础上的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