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布时 《今日南国》2014,(12):20-20
中国的快速崛起,让大批“中国通”开始涌现.中国学者将3个人称为世界上最有分量的“中国通”:基辛格、施密特和李光耀.目前,施密特已有95岁高龄,而李光耀和基辛格也已满90岁.  相似文献   

2.
汉魏六朝公文批评的范畴已基本形成,体现公文本质属性的范畴主要有“理”、“实”、“核”、“信”等.“典”、“雅”、“约”、“简”等风格论范畴,是整个汉魏六朝公文批评范畴中最丰富的.“才”、“气”、“学”、“识”、“思”等则属于写作论范畴.这些范畴在后世继续沿用,成为非常重要的母范畴.而“华实”、“繁约”、“深浅”等对待性范畴的提出,也为后世这类范畴的繁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句话的解释分歧颇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攻”的意义是“攻击”还是“攻治”,“也已”的“已”是动词还是语气词.本文从句法分析的角度说明:“攻乎”的“攻”只能理解为“攻击”而不能理解为“攻治”;“斯害也已”的“斯”是一个代词,复指前一分句;“已”是语气词而不是动词,“也已”是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4.
《永嘉证道歌》作为华严学禅化初期的重要代表作,显著地体现出华严宗之“四法界”说.其中“本”“末”观念也与华严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末”的关系在华严学里也即“理”“事”的关系.透过“本”“末”相接、以本接末,把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的关系联系起来,也把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联系起来.该书中禅化华严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最显著的是其对朱熹的思想尤其是其“理一分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史上“最为”的最开始使用的时期以及发展成熟的时期均早于“最是”,这是与“为”作系词的用法早于“是”作系词的用法出现紧密相连的。“最是”由在中古逐渐发展而至近代普遍化使用,功能增强,并最终在整体上取代了“最为”的使用优势地位;而在佛教文献中“最为”仍然保持着它的优势地位。这与以下情况相一致:“是”在口语中是作为“为”的历时替代词,而“为”由于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在不同的场合也具有其存在价值。到了现代,“最是”作副词的用法已不见使用,而“最为”作为一个副词保存下来,这是由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词语的使用功能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提出的科学命题,意即军队与民众的紧密团结、相互支持是克敌制胜的最根本因素;“兵民是胜利之本”命题的提出有其背景和根据,也有其实现途径.在当前,“兵民是胜利之本”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话语所具有的生产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关系的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成为展现、塑造和构筑国家身份的最基本、最便捷、最经济,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国家身份话语的建构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与认知基础,据此,通过考察分析大量外交语篇,可以得出国家身份话语建构所要遵循的主要策略,即“择优定位”策略、“发话主体导向”策略、“群内成员关系”策略以及“亲缘化隐喻”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称“汉字”,还是称“华字” 笔者认为称“华字”较好,理由有二:一是现在所使用的方块字,已相当普及于我国众多民族中,事实上已成为我国国民最通用的文字,而仍界定以为“汉字”,颇觉其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现实。二是这种方块字既是从我国的象形文字演化而来,那么,我国务古老民族均应是其创制的参与者;又在此后的年代中,我国历经了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对其文字发展和成型,各民族也是参与了的,限为“汉字”,稍觉偏狭。我们自称“中华”,外国也称我们为“华人”。如将“汉字”改称“华字”,名称既不违俗,含义亦较周延,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还有助于民族团结,利于普及。  相似文献   

9.
周公创制“仁”字并实施“仁政”,是中国儒家践“外王”而兼“内圣”的真正创始人.宋明理学突现儒门“心性”侧面,改“周孔并称”为“孔孟并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孔子开始讲,影响巨大.但傅斯年、徐复观、许倬云、成中英等均已指向周公奠基中国哲学.而李泽厚先生近年借鉴考古成果,提出了影响较大中国文化在周公制礼作乐中实现“巫史传统理性化”理论,也明确了周公奠定中国哲学基础.周公“天—仁”哲学之所以是中国哲学“原型”,极简言之,一是“天人之际”一直是中国哲学主题;二是“天”、“仁”分别是中国哲学表达“外在”和“内在”的最古老且至今俯视中国理性的最高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使媒介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媒介的作用也显著增强并日益受到重视.在媒介化社会中,“媒治”的呼声渐趋强烈.文章重在探讨“媒治”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提倡科学看待“媒治”功能,认真对待其正、负效应,主张对“媒治”进行社会监控,认为实现“媒治”与“法治”的良好结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1.
李提摩太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传教士之一.他的传教策略经历了从原来的“街头布道”向“寻找上等人”的过渡,其转变即发生在山东传教期间.在此期间,山东、山西等地发生了严重灾害,这给李提摩太提供了千载难逢的传教机会.他在通过报纸向晚清士绅宣介上帝的同时,也巧妙地对咄咄逼人的基督教文化进行包装,向儒家文化低头,从而打动了帝国境内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上等人群体,这使李氏成为近代山东丁戊奇灾中的最大赢家.李提摩太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基督教对儒教的妥协和退让,其实质却是“以退为进”,其目的在实行文化上的战略转移,这一举措为他以后走上传教的康庄大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启蒙”“救亡”的时代大潮下,儒家文化中的实用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基督教文化无可奈何地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重庆的古称谓中,“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也是最古老的一个,既是古国名,也是古族名,既是古行政区划名,又是古地名.与“巴”有关的称谓还有“巴郡、三巴、巴州、巴县”等称谓.历史上的称谓还有“楚州、渝州、恭州、江州、荆州”等.今天重庆简称“渝”.此外,还有一个长期被误解的重要地名“垫江”.本文对这些曾经出现过的历史称谓及其语源进行一一梳理.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受其影响,国际法逐步成为“有组织的”国际社会的法律,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法不可能发展成“世界法”。在此种前提下,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在不断地发展.国家主权原则、国家平等原则仍然是国际法的核心原则,但具有了新的时代含义,同时,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作为国际法的重要原则,其确立也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杠杆收购由于其支付购并价金的独特之处而被称为“核金融”,它使“小鱼”也可吃掉“大鱼”.杠杆收购目前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过分析,笔者得出自己的结论目前在我国不具备杠杆收购的基本条件,但已具备杠杆收购的宏观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Чтобы在俄语当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连接词。其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个用法就是引出目的状语从属句,指出主句行为的目的,通常译为“为了”、“为使”、“使”,“以使”等。例如:Емупришлосъдодгоискатьвсловарях,чтобынайтиэтослово.为了找到这个词,他翻了好长时间词典。Чтобынеразбудитьсвоих,оносторожноразделсявпередней。(Ч。)为了不惊醒自己人,他在前厅里小心地脱去衣服。Чтобы也经常作…  相似文献   

16.
<正> 问题的提出.农村十年改革给湖南这类农业大省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变化,即传统农民在行为和观念上的变化.而“人”变化的最显著的特征,又是“人”的商品经济观念和行为开始发生明显的改变.在目前“治理、整顿”时期,冷静、客观地反思这种“人”的变化轨迹,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农村社区市场是这种“人”的变化最集中的互动场域,真实揭示这个互动场域的全貌已成为这种反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古人对学习目的曾以最简洁、最明确的文字概括为“学以致用”.这里的“学”,是一种行为,“用”是“学”这一行为的落脚点.以一个“用”字概括学习目的,是再恰当不过、再明确不过的了.中学文言文的学习,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欧元诞生前后 ,美国的不少著名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萨缪尔森、费尔德斯坦等 ,不管其流派的背景如何 ,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否定欧元 ,斥之为“一个愚蠢的举动”、“一定会夭折”、“欧洲更会发生战争”。赫赫有名的国际金融投机家索罗斯也在一旁帮腔、摇唇鼓舌、危言耸听。欧元启动后 ,一年多的低迷状态更使否定者如获至宝。事实上 ,欧元是世纪之交的“伟大创举”、国际金融领域的“伟大变革” ,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尝试” ,是使多少代欧洲人梦幻转为现实的“伟大实践”。目前 ,欧元虽然暂时走低 ,但“冬天既己来临 ,春天也就为期不远了”。欧元已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站稳了脚跟 ;己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超过美元 ,成为占据榜首的发行币种 ;欧元在各国的官方外汇储备结构及国际结算地位中也越来越显示其魅力 ;欧元的汇率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也一定会回升。这一切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欧元的出现 ,并非欧洲政治家的“心血来潮” ,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现代文艺发展史上,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闪耀的戏剧家和文学家.他痴迷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老庄思想,道家学说的“自然”、“阴阳”以及“宿命”等思想,深远地影响着他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体现在《马克百万》、《长日入夜行》、《喷泉》等作品中.通过赏析和研究,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其作品自始至终均体现出道学的艺术价值.此种文学创作也体现出东西方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的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彭泽归隐原因之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在彭泽任上未等到“一稔之熟”,而敛裳宵逝的原因 ,陶氏本人言为“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萧统言为“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学术界各执一说。笔者认为 :这两者原因都有。陶氏奔丧在前 ,挂冠在后。程氏妹病逝 ,已使本来就“眷然有归与之情”的渊明再也无意恋战官场 ,但服丧期间 ,为他鄙视的督邮驾临 ,衙吏促其更衣束带 ,恼怒之下 ,道出 :“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其所以陶氏以妹丧为由 ,因为这里最站得住、最堂皇的理由。“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也可看出渊明自以家世高贵的门第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