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丽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Z2)
把字句是汉语的重要特殊句式。近十几年来,学者们多注重其语义结构和语境语用的研究。本文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来考察把字结构中的“了”。 相似文献
2.
3.
吴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69-74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将”字句与“把”字句基本相同,因此大都可以互相替换,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将”字句结构简单,“把”字句结构形式复杂;“将”字句文言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语,“把”字句口语色彩浓,多用于口语。通过定量分析统计了两种句式的使用比例,认为语体差异是造成“把/将”句共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姜蕾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3):90-92
<儒林外史>是一部体现江淮方言特色的近代小说,此特色从小说中"把"字用法便可看出.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的角度对<儒林外史>中概数词"把"和动词"把"进行比对,从而分析这部小说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来VP和把/将NP来VP可表达施事的主观意愿或目的,在明清时期均已出现,但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历史演变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待深入。本文基于大量语料的考察,根据动作发生时是否有位移、动作是否发生将两类结构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进行描写,并联系前后历史时期描写其来源与发展。主要结论是明清时期来VP的语法意义比把/将NP来VP多、来VP产生并主要用于南方通语、把/将NP来VP主要用于北方通语。文章同时辨析了VP来VP1来VP2结构,指出它们都不是目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朱子语类》中的“把来”结构经历了一个词汇化以及构词要素语法化的过程.《朱子语类》中的“把”和“来”分别有“把1、把2、把3”和“来1、来2、来3”等等多个语义,而词汇化的“把来”结构却只有“把1来3”一种结构语义关系.“把来”形成的动因和机制是NP话题化以及“把1”与“来3”词汇化的结果.“把来”的动词性体现了“把”的动作义和“来”的趋向义的回归,体现了语言在句法演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把来”的形成表明,“把来”各要素的语法化与结构的词汇化是两个互相影响的不同进程 相似文献
7.
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1)
动词重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它与把/被结构之间的变换也有自身的规律。本文较全面地考察了动词重复结构与把/被结构的变换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语义、句法等因素在不同变换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文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
“包含被字结构的把字句-N把N1被(N2) VP”是把字句的一个小类,和把字句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特征.文章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共时角度研究它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成句动因;历时角度研究它的演化过程和用频低的原因.结构上,该句式是“把字句”前半部分和“被字句”后半部分的截搭;语义上,该句式有“把字句”的主观处置和致使义,也有“被字结构”的遭受义,只是不同小类突显的语义重点有差异;语用上,该句式有了现代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不具有的消极义,这是这个句式所赋予的.该句式所表达的不仅是“把字句”和“被字结构”简单的叠加,还有各种附加义. 相似文献
9.
丁建川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76-80,84
《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方言写就的清初白话小说之一,其中有大量的“把”字句和“将”字句,它们是处置式的主要类别。从两种句子数量悬殊的现象来看,清初时期,“把”字句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旬式,在白话小说中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将”字句书面语意味较浓,因此其处置用法逐渐被“把”字句替代,从书面语中日渐退却。对《醒世姻缘传》这两种句式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问世年代稍晚的《红楼梦》中处置甸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12-119
在"把/将"字句的竞争过程中,宋元时期"将"字句一直处于优势,明代开始"把"字句战胜了"将"字句取得量的优势,"把"字句的竞争优势由隐性转为显性。受"把/将"字语法化语义基础的差别,特别是句式类型、语体特色、语义表达、方言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把"字句最终取代了"将"字句。 相似文献
11.
赵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123-127
关于"把"字句语用意义的结论目前有处置说、致果致态说、突出句尾焦点说等,这几种说法都有一些漏洞."把"字句的语用意义,主要是"把"字宾语的被动性及"把"字宾语的次话题性,在此基础上改变句尾焦点性和致果致态性."把"字宾语的被动性、次话题性是首要前提,改变句尾焦点及致果致态性是连带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吕玲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84-89
近代汉语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环节,《西游记》中的"把"字句基本上突破了早期的传统模式,扩大了"把"字句的适用范围,在句式结构上趋向完备和合理,在语意表达上也趋向精密和多元。通过对《西游记》中"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句法语义的研究,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把"字句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3.
侯娟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Z1):87-88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字结构,也常常忽略它。它是指以第一人称代词自为标志,如果,这个自字在一个动作行为中既充当主语又充当宾语的时候,那么,省略后边的宾语成分而只保留前面的主语成分,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性动作行为,往往只保留第一个动作行为前的主语自,整个结构呈动词性质,可以承担动词的一切语法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每种类型内部又有着不同的变化,其用法和意义也十分灵活。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里介词"把"前的成分很复杂,从句法平面看,有的是主语,有的是状语,有的既不是主语,也不是状语;从语义平面看,"把"前成分是从主要动核里提取的,它可以是主要动核的各种语义角色."把"前成分对事件发生所起的作用从大到小存在一个序列.从语用平面看,"把"前成分可看作惟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穆静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6-88
粤语是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粤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均不同于普通话,而其中的语序差异最易被忽视。本文在简述普通话与粤语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在语法研究层面,通过句例对比,总结粤语与普通话在语序上存在的不同,并对其中的语法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粤语使用者在普通话习得过程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胡光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高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5):54-56
“夫妻双双把家还”一类把字句非常特殊,我们概括为“s+A+把+O+V单”式把字句。文章从构成特征、语体分布、存在条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句式表达的语法意义是说话人强调施事主体以特定方式或在一定的行为背景下对关注的目标或重要客体实施了特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王卫兵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5-28+150
目前教材有关普通话“一”字省略规律的总结存在以偏概全的缺憾。文章依托电子文献和电脑检索手段,就普通话书面语中“一”字的省略场合作了穷尽性再调查,在共性特征提取基础上,从“句法分布”“语义强弱”“蕴涵关系”“节奏规律”“语体风格”“言内语境”等角度考察了它们对“一”字省略的影响。事实显示:考察“句法分布”对于“一”字省略的影响,除需注意“一”字所在的位置,还需注意所在结构的松与紧;之所以唯有“一”字与量词结合时可以省略,全因为量词本身蕴涵单数意义。在影响“一”字省略的诸多条件中,“句法分布”和“蕴涵关系”具有基础性,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维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41-44
在近、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没有动词述语的“把”字句,学界对其关注甚少。了解分析“把”字句的分布、结构、意义、产生时代和地域等几个方面,并对这种“把”句式进行讨论,以期对其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是口语中常见的句式,其构成成分多样,表义复杂。该结构受到典型“把”字句的影响,并发展出表示“对某人进行处置,并企图使某人受到到某种影响”的意义。而且,该结构为完整的结构式,经历了弱语境>强语境、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语法化过程;在其语法化过程中,“类推”“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语境扩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