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代商人在等级上属于平民阶层,即法律上的“良人”。抑商政策对贬低商人地位有一定影响,但称商人为“贱类”是泛指商人相对于“士”这一贵族、官僚阶层之贵而为贱,并非以商人为唐律中的贱民。与同一等级的“农”、“工”相比较,商人富且贵。  相似文献   

2.
“治吏不治民”是先秦政治思想家韩非明确提出的一个法治原则,是法家的一个重要观点。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其中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封建官僚制度取代了奴隶制的世卿制度。一大批出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凭借封建君主对其才干的赏识,平步青云,位侪庙堂。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由国君诠选任免并对国君直接负责,以才干换取爵禄的封建官吏。他们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形成,主要与“民”的范围变化和“士”阶层的兴起有关。在上古中国,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压力,“养民”便成为政治理想的最为重要的一环。自孔子始,重视教育,提倡“教化万民”又成为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春秋战国之际,“士”阶层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得民本思想在现实的君主制度下,既坚持“教民、安民”理念,也形成了对君主进行规谏、监督的内涵。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核心原则“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政以民为本”,其发展是通过统治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自我反思和批判、自我认识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是封建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它通过君主集权驾驭着庞大的官僚体系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 ,君臣之间以相对稳定的权力占有及权力制衡关系共同操纵与控制着封建政治的运行。但是政治运行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方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 ,就君主而言 ,他在实施专制政治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个人的意志要与普遍原则的体系共存 ;就官僚而言 ,他们是被置于成文法规的制约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因而 ,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等构建的政治机制 ,是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将政治运行置于有序的规则程序中 ,而支持这种有序运行的内在因素 ,是渗透于国家法规、制度以及统治者思想中的政治文化。每一时代都有支配政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封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特别是儒家文化 ,当它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解释下被赋予了官方文化的政治地位之后 ,它便完全成为封建政治的灵魂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 ,在这一意义上 ,政治运行的过程也即文化的运行与传承过程。在政治运行中 ,作为掌握政治命运的权力人物即君主与官僚 ,他们既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一个政治运行的过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诞生的一个群体,它是一个新兴的阶层,虽然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他们的政治生活水平很低,特别是政治参与水平很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既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建设又有利于农民工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改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完善和拓展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同时,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诞生的一个群体,它是一个新兴的阶层,虽然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他们的政治生活水平很低,特别是政治参与水平很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既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建设又有利于农民工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改善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完善和拓展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同时,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是封建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它通过君主集权驾驭着庞大的官僚体系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 ,君臣之间以相对稳定的权力占有及权力制衡关系共同操纵与控制着封建政治的运行。但是政治运行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方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 ,就君主而言 ,他在实施专制政治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个人的意志要与普遍原则的体系共存 ;就官僚而言 ,他们是被置于成文法规的制约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因而 ,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等构建的政治机制 ,是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将政治运行置于有序的规则程序中 ,而支持这种有序运行的内在因素 ,是渗透于国家法规、制度以及统治者思想中的政治文化。每一时代都有支配政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封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特别是儒家文化 ,当它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解释下被赋予了官方文化的政治地位之后 ,它便完全成为封建政治的灵魂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 ,在这一意义上 ,政治运行的过程也即文化的运行与传承过程。在政治运行中 ,作为掌握政治命运的权力人物即君主与官僚 ,他们既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一个政治运行的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是封建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它通过君主集权驾驭着庞大的官僚体系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 ,君臣之间以相对稳定的权力占有及权力制衡关系共同操纵与控制着封建政治的运行。但是政治运行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方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 ,就君主而言 ,他在实施专制政治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个人的意志要与普遍原则的体系共存 ;就官僚而言 ,他们是被置于成文法规的制约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因而 ,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等构建的政治机制 ,是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将政治运行置于有序的规则程序中 ,而支持这种有序运行的内在因素 ,是渗透于国家法规、制度以及统治者思想中的政治文化。每一时代都有支配政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封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特别是儒家文化 ,当它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解释下被赋予了官方文化的政治地位之后 ,它便完全成为封建政治的灵魂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 ,在这一意义上 ,政治运行的过程也即文化的运行与传承过程。在政治运行中 ,作为掌握政治命运的权力人物即君主与官僚 ,他们既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一个政治运行的过  相似文献   

9.
从康雍乾三帝对督抚的简用谈清代的专制皇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是封建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它通过君主集权驾驭着庞大的官僚体系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 ,君臣之间以相对稳定的权力占有及权力制衡关系共同操纵与控制着封建政治的运行。但是政治运行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方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 ,就君主而言 ,他在实施专制政治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个人的意志要与普遍原则的体系共存 ;就官僚而言 ,他们是被置于成文法规的制约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因而 ,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等构建的政治机制 ,是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将政治运行置于有序的规则程序中 ,而支持这种有序运行的内在因素 ,是渗透于国家法规、制度以及统治者思想中的政治文化。每一时代都有支配政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封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特别是儒家文化 ,当它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解释下被赋予了官方文化的政治地位之后 ,它便完全成为封建政治的灵魂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 ,在这一意义上 ,政治运行的过程也即文化的运行与传承过程。在政治运行中 ,作为掌握政治命运的权力人物即君主与官僚 ,他们既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一个政治运行的过  相似文献   

10.
从乾隆朝处分中透视皇权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是封建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它通过君主集权驾驭着庞大的官僚体系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 ,君臣之间以相对稳定的权力占有及权力制衡关系共同操纵与控制着封建政治的运行。但是政治运行必须在既定的规则下方能得以实现 ,换言之 ,就君主而言 ,他在实施专制政治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个人的意志要与普遍原则的体系共存 ;就官僚而言 ,他们是被置于成文法规的制约下从事政治活动的。因而 ,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等构建的政治机制 ,是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它将政治运行置于有序的规则程序中 ,而支持这种有序运行的内在因素 ,是渗透于国家法规、制度以及统治者思想中的政治文化。每一时代都有支配政治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思想历来被视为封建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特别是儒家文化 ,当它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解释下被赋予了官方文化的政治地位之后 ,它便完全成为封建政治的灵魂 ,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 ,在这一意义上 ,政治运行的过程也即文化的运行与传承过程。在政治运行中 ,作为掌握政治命运的权力人物即君主与官僚 ,他们既是政治活动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 ,他们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一个政治运行的过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与古代封建政治之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科举制是封建政治发展的产物,二是科举制是中央集权政治运行的重要机制,三是科举制是官僚政治的重要纽带,四是科举制是中央君主集权政治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阶层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新阶层的政治参与,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化解新阶层的政治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可能产生的矛盾,同时避免他们的政治参与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通过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的“阶层固化”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都期望在艰苦的付出后能实现合理的阶层流动,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认为既要帮助大学生认识“阶层固化”现象产生的根源,还要引导大学生思考“阶层固化”现象缓解的路径,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大学生乐观把握命运,用正能量装饰青春.  相似文献   

14.
齐国“姑姊妹不嫁”与“巫儿”之俗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在齐国建国初期的国君阶层中曾流行过“姑姊妹不嫁”的遗风,但它至春秋初期后不再见于记载,而所谓齐襄公、齐桓公二位君主曾经有“姑姊妹不嫁”“污行”的史实也经不起推敲,其疑窦丛生,很难使人信服.并且所谓齐国民家“长女不嫁,为家主祠”的“巫儿”之俗,也并非只是替其家主祠,而是当时平民无儿子继承家庭中以长女招赘夫婿的一种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15.
等主流统治思想。但是 ,以“敬德”为源头的这种政治思想在给封建统治带来稳定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封建政治带来了最大的弊端。它直接将统治者的道德水平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统治阶层的道德品质对于国家的安危福祸 ,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仁君、明君则兴邦 ,暴君 ,昏君则丧邦 ,几乎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普遍现象 ,这种弊端在封建政治思想内部是无法解决的。与之有关 ,敬德思想虽然通过曲折的方式把民的意愿纳入到自己的统治决策中来 ,但它绝不是让民做主 ,它是一种“君主”思想 ,而不是“民主”思想 ,这一点我们也要必须认清《尚书》政治思…  相似文献   

16.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以儒家为代表的“重民”思想和法家“一刑”思想发生发展的产物。它既是“庶民”“无奈”的政治诉求 ,也是封建君主所着力营造的氛围 ,其目的在于维护“君”的利益和统治 ,而非“庶民”的基本权利。“君”的例外以及各级官僚和贵族仿而效之 ,使得“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可能真正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贵族、平民、君主与哲人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马基雅维里赋予了“贵族”一词新的含义,他们是马基雅维里心目中潜在的新君主.其次,民众是统治的基础,君主需要懂得如何欺骗和利用民众.最后,马基雅维里也使哲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既是君主的幕僚,也是民众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作为一个数量庞大但又十分弱势的群体,是我们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障碍、制度障碍、组织障碍、信息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孟子“民贵君轻”论与荀子“君舟民水”论的影响尤深,孟子主要从正面突出“民”之重要性,而荀子则以“民”的正负两面的意义警示君主应该善待民众、以民为本.两者相统一构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完整形态.“民本”不是“君本”,民本是治国之道不是政治体制,它不仅可以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也适用于当今社会;“民本”也不同于“民主”,但民本存在可以向民主转换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农民工阶层作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利益群体,为我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农民工在作为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选举中普遍存在政治冷漠的现象。文章主要运用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一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冷漠这一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况下规范和促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