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的权利观念建立在自在自为地存在的合乎理性的意志实体性基础上;权利的实现必须具备意愿之表达,对物之占有及他人的承认三个要件;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密不可分。黑格尔的权利学说极其深刻,改写了西方自然法哲学中的权利观念,标志着以权利与权力关系为基本问题的近代法哲学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赵东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5-28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与黑格尔哲学思想具有某种亲缘性,这种亲缘性表现在国家观上,马克思从信仰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通过接触社会现实、产生疑问、进而批判,到最后与黑格尔理性国家观彻底的决裂,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理论体系,这是一个渐进的、批判和扬弃的过程。把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形成及其所具有的革命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63-66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也是理解黑格尔国家观的前提。自由是黑格尔国家观与法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它贯穿于黑格尔法哲学的各个环节。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黑格尔的国家观实现了个体意志与整体意志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哲学既是马克思批判的主要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哲学的过程中,发现了潜匿于其中的革命性思维,并以此为突破口,阐明了真正的国家是符合国家概念的,是有着合理性的“真正共同体”。同时马克思也“承认”黑格尔国家观中蕴藏着的革命性思维,并将其同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以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因而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哲学变革关系,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惠黎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2):1-5
霍布斯、卢梭、黑格尔分别作为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他们的国家观颇具争议,都曾被冠以专制、极权的名义,但在其精神实质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他们各自关于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说及其国家学说特征的论述上。经由以上诸方面的探究,可以清晰地辨识出这三种国家观所体现的从专制主义到理想主义演进的脉流。 相似文献
6.
赵东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宏大,内容丰富,我们考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难发现,其早期是从关注国家和法的一系列问题入手的,对国家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是促使马克思走上历史唯物主义最原始的动因,以至于后来在阐述其整个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国家问题一直贯穿其中,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思想演变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演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介绍东方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日耳曼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以及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进行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实践观提出了实践活动是劳动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中介性,阐述了实践的现实性等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现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宋雄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62-66
黑格尔认为,怪诞艺术的总体特征是,通过迷狂的想象将形象弄得歪曲、反常,以求感性形象尽量接近抽象的理念。怪诞艺术有两种主要表现形态:形象的漫无边际性和人格化。黑格尔对怪诞的描述是基本准确的,但他以理性主义的眼光来贬斥怪诞,又是非常褊狭的。怪诞在古今东西方艺术中都有表现,人类对怪诞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大胆创造,既体现了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和求新求异的美好理想,也体现了人类勇于超越和乐于创造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子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89-290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是因为这两个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而不是具体学科概念,是服从于他的哲学主题即精神运动的。只有从逻辑学领域内辨明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再联系到具体相关的学科,才能正确理解黑格尔的政治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11.
程广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126-129
黑格尔认为,教育在主观精神经由客观精神向绝对精神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的精神发展的绝对环节,是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灌输,是对人的精神培养。他强调教育“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向现实妥协和调和,不要对现实作斗争。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出发,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评析,认为黑格尔的教育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唯心主义的保守性和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李佃来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3-11
马克思不是在一般政治学层面上, 而是通过批判性地继承洛克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 深刻把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生学原理, 以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构建其国家理论的。 所以, 我们尤其应当本着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 通过梳理、 考察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来进入这一理论所关涉的问题域, 实现对这一理论的根本性把握。 概括地说, 洛克、 黑格尔、 马克思是现代国家观的历史嬗变中的三个重要节点。 具体来看, 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构成了对洛克国家观的批判与推进, 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则又构成了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与推进。 经过这三个阶段、 两次批判的理论推进, 以社会为本位的现代国家观在马克思这里获得了最深刻的理论表达, 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中实现了最彻底的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13.
"自由"在现时代主要体现为个体自由,个体自由的首要特征是不受约束,这种个体自由观背后的哲学观是自由与必然的对立,进而是自由问题在启蒙运动以来主体形而上学语境下的突出表现。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发展到极致,在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群体的角度上,容易造成"人类中心论",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如环境、生态灾难等问题;在人类社会现实角度上,不可能实现无所约束的个体自由,这种消解了形而上学指向的自由观,其实是抽象的,与法律、制度、伦理等仅仅外在对立的自由。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个人成了凌驾于一切共同体形式的本体,个体的不受约束的自由最终造成了不自由,黑格尔的自由观是本体意义上的自由观。它扬弃了抽象、任意的自由,提供现实的具体的自由。黑格尔自由观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思辨逻辑对自由自身证成机制的揭示;二是自由的现实化过程: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及重新走向精神并最终通过人的历史活动而实现。这两个特点共同体现了以自由为最高追求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迟维东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1):46-51
本文将德国近代著 名哲学家黑格尔的变化观 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变化观加以比较,从而透视出二者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注重变 化,皆主张物之无固定之实在、正反相生、无往不复;同时也阐述了二者的不同之点:“有 ”、“无”之间转化的顺序不同;在“有”“无”之间何者为主之不同;“有”“无”变化 之归宿不同;对“绝对”的认识与对“道”的认识方法不同;二者的变化观之归宿不同。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可称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国际关系思想包括国家个体、国家个体之间权势冲突关系和世界历史三方面内容,基本反映了当时欧洲的国际政治面貌和性质、德意志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他本人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倾向。尽管黑格尔国际关系思想仍不免片面,也带有一般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那些弱点,然而在相当大程度上说明了国际关系本质性的一面,甚至可以说较主要的一面,由此仍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将他誉为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一位鼻祖。 相似文献
16.
刘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1):16-21
在追溯伽达默尔哲学的理论渊源时,由于伽达默尔本人高举“哲学解释学”的大旗,人们往往想当然地把他与狄尔泰乃至施莱尔马赫这样心理学色彩浓厚的解释学家联系起来。其实,如果说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成熟的、成型的历史研究方法的话,那么,这种新颖夺目的的现代历史哲学与 相似文献
17.
王刚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100-105
对于国家的哲学反思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自由贯穿于法哲学的各个环节,黑格尔主张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自由的理念只有作为国家才是真实的。透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辩证性的逻辑运动过程,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统一个体独立性和普遍实体性的伦理精神。作为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总体,国家是地上的神物;国家不是历史上的现象,而是关于客观精神的理念;国家统摄并高于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它们的真实基础。黑格尔的国家是理性与暴力的统一体,它是保守的、更是暴力的,具有集权主义的印痕。 相似文献
18.
评黑格尔的“历史理性”和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历史理性”是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本文从该范畴具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双重内涵出发,剖析了黑格尔的理性统治世界论和理性机巧说,并由此阐发了他对历史合理性理论及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主体性学说的贡献。文章还将历史理性概念与导向法国革命的理性传统作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性质、地位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蜀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7):104-113
本文详细分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路 ,认为其历史哲学既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传承 ,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表现。因而将历史提高到世界历史的高度 ,将其看作为其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 ,这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伟大之处。然而 ,将世界历史的基础奠基于“理性精神”之上 ,便会产生将人的主体和主体性相混淆等一系列的理论困难 ,从而为现存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供了说明。对此 ,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批判了黑格尔 ,提出了劳动实践是世界历史的基础这一崭新的历史哲学。这样的历史哲学是从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上考虑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命运 ,因而它不仅在理论上批判了先前的历史哲学 ,而且还对现存的社会进行了批判 ,充分显示其革命性。所以 ,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研究决不应该停留在对于当今社会的描述和概括层面 ,而应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赵士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6):761-764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近代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总结,它完成了对历史方法的哲学提升,从方法论上确立了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地位.同时,它明确探讨了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世界历史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和世界精神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