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楹联主要是基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象等特征,由中国传统中的题铭习惯和诗文里的对句逐步融合、发展而来.楹联的雏形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但我们今天所应用和欣赏的是具有格律化对偶特征的楹联,其形成期不应比近体诗的出现更早,与此前不具有格律化对偶特征的古体楹联相比,可称为新体楹联.本文所说的楹联主要指后者.  相似文献   

2.
楹联乐     
楹联乐唐意诚楹联,是中国文坛一绝,艺苑奇葩。千余年来,源远流长,城乡广被,雅俗共赏,其艺术欣赏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不可低估。因为家学渊源,我从小就喜爱对联。父亲对我讲的第一副趣联:“宝塔尖尖,四方七层八角;手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至今记忆犹新。往后,...  相似文献   

3.
近代著名的白族学者赵藩是善联者之一。他的楹联以其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无论是在云南,还是在中国文坛上都是别具一格的。其楹联形式丰腴,意境深邃,是滇南联家的集大成者。本文从赵藩楹联的题材类型来探讨和研究其楹联的价值,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对赵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更生 《老年世界》2013,(24):23-23
1996年我退休赋闲,感到又无聊又枯燥。为摆脱尴尬的处境,我开始了“阅读”。我为自己编撰了一副楹联:“走亲访友议往事,看报读书写文章”,横额是“不离不弃”。日久天长,我的退休生活变得滋润起来了,这是阅读带来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丁贤华 《老年人》2000,(1):18-18
刘正洪是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经济师。他撰写楹联2万多副,以数量最多为广大楹联爱好者称道,并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南方公司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笔者拜会了楹联奇人刘正洪。他是湖南醴陵人,今年57岁。聊起他与楹联结缘,其实并非久远的事情。那是1990年初,刘正洪参加株洲市春联比赛,自我感觉良好,谁知一评奖,却是名落孙山。有人浇他一瓢冷水:平仄都不懂,能写好对联?刘正洪听罢既羞且愧,回到家忙借来楹联专著猛啃。此后,他潜心学习钻研,连生病卧床也舍不下读书和创作。他暗下决心,誓做楹联文学的继承人和发展者,并定下宏伟…  相似文献   

6.
牛建新,河北鹿泉人,号丰草堂主。现供职于鹿泉市文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评级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协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鹿泉市政协委员、鹿泉市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俗称“对联”或“对子”,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在婚丧嫁娶、亭台楼榭、茶馆酒肆、开业庆典等场合,都可以发现对联的影子。在现代传媒如广告、电视及报刊尚未诞生或尚未发达的中国古代和近代,广告形式往往更具有人文和民俗色彩,楹联广告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即使在当代,它在广告园里也占有一席之地。楹联广告把楹联的传统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广告的时代性、实用性、商业性融为一体、雅俗共赏,以其鲜明  相似文献   

8.
《现代交际》2010,(12):F0002-F0002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鞍山书法家协会理事,鞍山市直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鞍山楹联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生。现任鞍山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隶攻史晨,草学于右任。尤其原创的楹联书法相得益彰,在鞍山举办过原创楹联书法个展。在‘金辉煌’全国书法征集中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笑尘 《老年人》2010,(1):46-46
中国楹联艺术之花,萌始于五代,历宋、元、明诸朝,渐次开绽,至清一代,演成万紫千红之盛况。从19世纪中叶至民初,湖南成为楹联的鼎盛之乡,中国楹联的第一流高手,大多出自“湘军”,就连以军政和经济名世的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中兴名臣”,其为联也,亦足以雄视联坛,流芳联史。究其原委,自非一言所能蔽之。但安化陶澍的人格、修养与感化力,对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湖湘书生,无疑有着重要的陶冶与浸润之功。  相似文献   

10.
赵国柱书法     
《中外书摘》2010,(6):47-47
赵国柱,字石氐,号清门庶人,室称怡心斋。1955年出生于太原,汉族,山西平遥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学术理论委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11.
楹联亦称对联,古时的对联——桃符实为我国最早的春联。面对日益被市民忽视包括春联在内的楹联文化,江西文化界的有识之士做了怎样的努力?由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梁章钜奖首届颁奖大会于2007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2014,(12):41-41
正为了贯彻落实中组部老干部局《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16家老年刊报于2014年共同开展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摄影、书画和诗词楹联大赛活动。这次活动得到广大老同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活动开展以来,本刊共收到文章、摄影、书画和诗词楹联等作品800余篇(副)。经过认真评审(根据规定,各刊社评选自己征集的作品),共评选出获奖作品84篇(副)。现将  相似文献   

13.
岁月轻晃,倏然间发现自己在南昌生活已有很多年了。每日在这个城市里行走匆匆,总觉得南昌是个单调乏味的城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墓卷西山雨……"仿佛只在梦里寻觅。难怪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这样描述:"在我所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借用这句话,我想说,南昌本是个不太好玩的城市,幸好它的大街小巷还有一副副趣味横生的楹联……  相似文献   

14.
尼庵联趣     
也趣 《金色年华》2011,(7):53-53
古时,闽南有一“清德庵”。尼庵女主持十分重视庵里的楹联,每年总要差小尼请贾秀才撰联张贴,润笔费十两银子。  相似文献   

15.
《当代老年》2014,(4):63-63
当代老年杂志社网站试运行半年来,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热情支持。本刊和全国15家老年期刊联合开展的离退休干部“同心共筑中国梦”摄影、书画、诗词、楹联大赛,得到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6.
《当代老年》2013,(10):7-7
为贯彻落实中组部老干部局《关于存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的通知》要求,当代老年杂志社特在本刊网站上,面向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摄影、书画、诗词楹联大赛。  相似文献   

17.
《当代老年》2013,(9):7-7
为贯彻落实中组部老干部局《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的通知》要求,当代老年杂志社特在本刊网站上,面向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摄影、书画、诗词楹联大赛。  相似文献   

18.
笑汀 《老年人》2010,(12):50-50
湖湘联坛的大师级人物,主要有两个认定标准:一是作品的质量或数量能够征服读者;二是在保存有关楹联创作的人物、作品、理论资料方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绘画     
任荣 《当代老年》2014,(5):56-56
党政精英集北京,共商国是应民情。仁人共结神州梦,志士同谋华夏兴。情切切,意深深,挥毫泼墨赋诗文楹联书画传心意,全国人民仰近平。  相似文献   

20.
情系沙家浜     
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唱;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 沙家浜归来,禁不住又一次把玩这副抄自沙家浜风景区的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