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小农户分散经营到大规模企业化经营的农地经营方式变革,不仅是我国农业经济今后改革发展的长远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同时,为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供了现实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找到适合这一历史性变革的财政支农政策,有效推进改革的稳步进行,则是根据中国国情所必须做出的宏观政策性安排。本文就我国农地经营方式变革中,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调整,以及进一步推进改革顺利进行的政策取向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土地流转加剧、农村新业态发展、农业政策转型及外部环境变化等机遇和挑战,对财政支农提出了更多要求.文章通过梳理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支农发展现状和特点,认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支农规模总量及比例偏小、财政支农结构欠优化、支农补贴方式滞后、财政支农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文章建议应健全支农资金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积极推进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创新财政支农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投融资体制的角度看,农业、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缺失,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农村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新农村建设丰富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内容,也赋予了财政支农工作新的任务,为财政支农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财政支农要紧紧围绕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从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来调整支农思路,更新支农观念,创新支农政策与机制,把财政支农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 ,而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加入WTO之后 ,为减少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冲击 ,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 ,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5.
直辖以来重庆市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得到较快发展。数据模型与实证分析表明,政府的投资、财政支出对农GDP增长、农业产出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弹性作用。现阶段,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集中有限资金解决重大问题;健全财政支农资金分配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拨付方式,确保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督体系,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用。  相似文献   

6.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财政支持对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重庆市近郊的巴南区,明确财政在辖区内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投资职能,理清财政支持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思路,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调控和弥补作用,对于制定农村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指导和服务于具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财政支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苏省财政支农现状的实证分析,指出江苏省财政支农存在着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支农投入结构和支农方式不合理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从多方面探究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必须牢固确立城乡统筹的思想观念,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体系,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地市场化的必然性及其本质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都必须通过市场实现有效配置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最佳配置 ,这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法则 ,否则就必然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我国目前农地的经营状况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是阶段性的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经营方式彻底结束了我国长期农产品短缺的历史 ,在我国农业历史上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分散的农地承包经营方式的弊端日益突显出来。一…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 ,与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体制相比较 ,具有较大的制度绩效 ,但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体制问题 ,并没有解决农地制度的所有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涌现出“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 ,促进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市场化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实现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世贸规则下 ,要把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落到实处 ,应该坚持五大创新 :思维创新 ,确立国际竞争意识 ;政策创新 ,构建高效率财政支农通道 ;管理创新 ,全面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文化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 ;制度创新 ,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业是乡村最大的产业,较高的农业生产率是农业产业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推动因素主要为技术进步效率,但近些年技术进步效率增速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也有所退步,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从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时期和区域效应来看,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显著,但需要明确支持重点、优化支持结构.为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要逐步加大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成果向农业转化和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职业技能,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总体上仍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反弹的风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也是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以我国1978 ~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与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所起的作用在长短期表现各不相同.从长期看,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财政支农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从短期看,城镇化与财政支农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支农的缩减效应要大于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心,而财政支持是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和驱动力量。文章以吉林省为例,在分析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指出目前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国6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经历了农地制度、农村经营方式、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税、农村经济结构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了农民这一我国最大群体的生活水平.总结6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必将激励着我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更加深入,社会主艾新农村建设事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5.
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并非仅仅一个“放”字,更非一“放”就活,它应当是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规范企业制度,实施高效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苦的经济改革,绝非一蹴而就。我们既不能以“放”代“改”,也不能以“改”代“管”,而应当是“放、改、管”相结合。在这里,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改革经营方式:制度创新的观念突破 这里牵涉一个基本观念的变革问题。许多人拘泥于传统经济理论,言必所有制,行必产权变革,把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演变为一场单纯的所有制革命或产权变革,似乎有了产权变革,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其实不然。国有中小企业长期经营不善固然有所有制或产权制度方面的问题,更有经营方式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经营方式比所有制更重要,其影响也更为直接。 尽管从哲学的一般意义上讲,内容比形式重要;尽管在传统经济学的观念中,所有制比经营方式有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残缺与农地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残缺与农地制度的创新张锐若将中国农村改革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80年代是以变革土地经营方式为主线,90年代,则以实现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为主要追求目标。一、现行土地制度的产权残缺1.所有权虚置。一是现行土地所有权者对地权界定不清。《中华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现状和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利用Dea模型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状况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央自提出"三农"问题以来,相关文件陆续出台,要求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如何分配、下放、落实、有效利用成为我们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一个中心议题.其中,资金的结构与规模又是关系如何优化财政支出.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关键点.我国现存的财政支农结构与规模的态势,基本上还反映着计划经济下财政支出的特点,一方面满足不了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对无须政府支持的诸多事物,依然进行大量供给.这种结构与规模上的不合理,致使农业发展资金落实不到位,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效益不大.为此,一些县市地方政府着力进行财政支农资金改革,试图达到支农资金分配项目和投资力度的整合,实现资金结构与规模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因其技术、制度及组织路径的便利性正成为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下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个探索热点,因而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探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分析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新政与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失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失去土地的农民却未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关键在于,模糊的农地制度安排提供了农地流失的制度供给,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则提供了农地流失的制度需求。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在相当程度上是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增长及其"土地财政"而以农地资源的广泛流失与浪费为代价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的精神实质与政策指向,旨在通过以土地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及其政策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