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弦琴的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年春天,在松花江沿岸各村屯居住的赫哲族同胞,因天花流行致死不少人,当时有一个村落,只有一位吴姓老人幸免遇难。老人不分白天黑夜,将全部精力用于烧水煮饭,侍候病人,并衷心希望他们早日恢复,就是这样精心护理,每日仍有不少人因病死去...  相似文献   

2.
口弦是苗族艺人用薄铜片打制成的一种乐器。它由弦柄、弦叶两部分组成。长约4厘米的口弦,叶片约长10厘米,宽2厘米,比弦柄略长、略宽和略薄一些。叶片中间还有一块小簧片。吹奏时,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弦柄,然后将弦叶部分横过来靠近嘴唇,通过舌尖的动作将气流轻轻送出嘴唇,吹动弦片。此时,右手拇指也要拨动弦片,悠扬婉转的弦声就响起来了。拨片时,气的轻重和气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弦声。  相似文献   

3.
今年68岁的马兰花老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弹口弦不仅使她平生第一次去了趟北京,见了世面,而且从文化部捧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证书。回到家后,马兰花老人把证书放在客厅最醒目的地方,她要把这个殊荣作为自己传承“马氏口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花儿     
回族是个相对沉默的民族:几乎无歌,花儿例外;几乎无琴,口弦子例外。像沉默的大山中的清泉溪涧一样,一歌一琴打破了这个民族的沉默,或者说是更衬托出这个民族的沉默。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回族聚居地的一种山歌,又称"少年"。它是回汉等各族人民,用汉语歌唱的、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格律和歌唱方式都相当独特的一种山歌。回族花儿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受到的文化影响不同,形成了不同流派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总面积6164平方公里,辖有4个镇、8个乡、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 16.7万人。同江是赫哲族的发祥地之一,共有赫哲族1500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的两个赫哲族渔村。 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赫哲族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同江市委、市政府把促进赫哲族的进步与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工作,狠抓落实,使民族乡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可喜局面。 (一)围绕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宁夏黄河两岸和南部六盘山区回族村庄,长期流传着一种小巧玲珑的原生态乐器—口弦,当地人又称它为“口口”、“口琴子”。在最盛行时,无论姑娘还是老太太,几乎人手一把。弹奏口弦最热闹的时候,是在夏秋两季的夜晚,劳动之余,人们借一轮月光灯影,在人群相对集中的井台旁、大树下独奏或集体演奏,呈现出一派回族聚落特有的文化景象。其意会了共同地域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宁夏口弦美妙的音色、精巧的制作工艺、浓郁的回族风情不但受到了当地回族、汉族群众喜爱,而且还得到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口弦类乐器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流传,国际上通常称它为“颚之竖琴”(Jaw’s harp)即口中竖琴。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宁夏口弦为回族人“口中的竖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宁夏口弦已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它的传承保护工作十分急迫。要对口弦进行有效地保护,就必须对口弦进行深入地调研,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下是笔者对宁夏口弦发音原理、历史、传说、艺术形式和保护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神话中关于鱼和龙的神话很多,流传很广,遍及赫哲族足迹所到之处的三江流域.下面从产生鱼、龙神话的原因;鱼、龙神话的种类;赫哲族、汉族鱼龙神话的比较等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赫哲族产生鱼、龙神话的原因赫哲族关于鱼、龙神话特别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与江河多有关.赫哲族所居住的区域靠日本海和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河  相似文献   

8.
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把赫哲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到新阶段舒景祥赫哲族是黑龙江省十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4245人,其中近90%分布在我省,主要聚居在同江、饶河两县(市)的三个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郊区。总结分析赫哲族经济...  相似文献   

9.
关于赫哲族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吴慧赫哲族是黑龙江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4245人。其中,近90%分布在黑龙江省,主要聚居在同江、饶河两县(市)的3个赫哲族乡和佳木斯郊区,共4个赫哲族村。近几年来,由于佳木斯郊区敖其赫...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聚居在黑龙江省东北部边境地区的赫哲族人民恢复了传统的自然捕捞型渔业生产,从而不再兼营农业。10多年来,自然捕捞型渔业生产得到了复苏和发展,使赫哲族人民的经济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自然鱼产品资源日趋减少和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面前,赫哲族传统的自然捕捞型渔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赫哲族人民将如何争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这一无法回避的严酷现实,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和赫哲族人民、以及民族工作部门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提出实际可行的研究方案。前不久,笔者曾到赫哲族地区三个民族乡(同江市街津口乡,同江市八岔乡,饶河县四排乡)做了初步的调查,现仅就赫哲族渔业经济现状、现存问题及今后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伊玛堪”作为古老的说唱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用它生动的语言和演唱形式征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赫哲人,成为赫哲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伊玛堪”包容了赫哲族的历史、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所有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堪称赫哲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既是研究赫哲族历史、文化、经济、习俗的宝贵材料,又是该民族在记忆里牢固保留的尽可能多的思想文化记录.  相似文献   

12.
在佤族民间乐器中,笛子、三弦是不可缺少的乐器。据沧源地区佤族老人讲,三弦、笛子,口弦和不带帽的芦笙,是大理人达董包一百多年前,来佤山传佛教时带过来的。当时佤族经常砍人头祭旱谷,达董包劝告说:“日子长了,就会把自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风情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全省赫哲族有一千三百九十七人,主要聚居在同江县街津口,八岔赫哲族乡和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 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设有文字。赫哲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早年,赫哲族以削木、裂果,插草记事;现在、赫哲族已通晓汉语,以汉语文作为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4.
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研究赫哲族“伊玛堪”,可以发现“伊玛堪”是赫哲族古代历史的忠实记录,反映了这个民族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是我们后人研究赫哲族原始渔猎文化的宝贵资料。 下面,笔者分四个方面对赫哲族史诗萌芽“伊玛堪”反映的时代,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自然崇拜和萨满意识反映了原始社会的时代特征 分析一部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离不开对作品本身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研究。在“伊玛堪”作品里,处处表现出赫哲族早期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例如在家供木头神,上山敬山神,下河敬河神。他们认为一切自然物也象人一样,是有意志、有感情的。 从“伊玛堪”主人公莫日根的命名中,我们也能找出自然崇拜的依据。例如: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口头流传的百科全书──“伊玛堪”海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生息着我国人口最少的一个少数民族——赫哲族。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人口为1476人。赫哲族是一个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赫哲族人民运用一种...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在期盼周明甫,张京泽一曲乌苏里船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赫哲人对新中国的感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对赫哲人的关心。解放45年来,赫哲族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次我们深入到同江市的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发现由于受单一渔...  相似文献   

17.
抚远赫哲族地区是我国赫哲族主要聚居区之一,抚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发展,围绕赫哲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等方面建立常态化的扶持机制,编制了乡村旅游、村镇建设、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保护等多项规划,引领和促进了三个赫哲族村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兴边富民行动等政策的推动下,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分析其发展动力、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赫哲族从单一的渔业生产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多元生产结构。转产后,赫哲族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民族相比,赫哲族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了解了赫哲族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而分析了赫哲族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赫哲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赫哲族从以物易物到商品交换再到货币流通的商品经济发展历史作了详尽论述。文章主要从以物易物促进了赫哲族经济向商品化发展,商品交换推动了赫哲族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转化,货币流通加快了赫哲族经济进入商品经济的步伐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赫哲族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伦理道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哲族的伦理道德是赫哲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赫哲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这也表明赫哲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道德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赫哲族伦理道德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赫哲族伦理道德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吸收和改造,使赫哲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相统一,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