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犯罪和犯罪构成的质变,是对各种特殊的犯罪构成进一步具体分析,用动态的眼光将其视为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过程,使刑法分则的理论体系增加一种动态的思维模式,促使其更能适应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个相当普遍的理论误区,即把意象说、意境说和境界说三种不同质的诗学理论形态混为一谈.从意象说到意境说再到境界说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经历的三次大质变,也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泛理论型、典范型和崇高型三大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明治维新之后到明治十年初期的本居宣长派等的国学——复古神道派的运动,大多是在政教一致的神学运动被驱逐之后,将其大部分主张脱胎换骨并隐蔽起来,重新继续接受德国文献学等的影响.从近世到近代的国学运动及其实现学术言论化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效的视角.从结论上来说,近世国学是与国民民族主义的成立密切相关的历史性运动.但它是在结合了以往的几个学说的保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看到的文献学的(实证性)国学与非合理性(神学性)国学的关系等问题的存在,其自身实际上是近代学术的自我碰撞的问题.国民的学问学术性制度的成立,在国民民族主义的创造一想象中曾是一个重要的动量.  相似文献   

4.
比较诗学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大热点,但普遍存在对安田朴的比较诗学概念的“误解”。从学科建设的实际看,比较诗学之实在前,名在后,所谓1963年安田朴预言产生比较诗学,是一个现代学术童话。因此,要搞好比较诗学研究,必须破除西方中心主义;“左手必须知道右手在做什么”;必须从“知其二”迈向“察其三”,坚持“第三者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文学史上,关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从运动之初,就已经出现大量反思,但真正形成创作潮流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后期。由于政治环境与社会语境的不同、认识主体与叙述主体对这一事件及自我体认程度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经验方式的不同,两个时期的叙述不但呈现出叙述者个人与历史关系的位移变化,也在不同叙述模式中使"反右"历史呈现为"集体"与"个人"两种不同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学者把交心运动视为反右运动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交心运动是指1958年3月至7月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而反右运动则是指1957年6月到10月前后的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目前学术界对反右运动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对交心运动的研究则尚处于起始阶段,对于交心运动的相关研究还有待于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兴起至建国后的数十年间,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由注重传统实学到以运用新方法、观念和理论为主流的重大转向。但是经历文革与80年代经济大潮冲击之后,学风陡落千丈。此时,古典文学界学人首倡、沙龙性质的"学术史研究"笔谈,开始了对学风问题的思考,而随着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学术失范与规范制定执行的探讨成为世纪末学术话语的主流。这场世纪末讨论的后果与影响是,随着文学学术相对自律性的加强,工具性的操作日益取代灵性的自由思想,学术与公众及其公共领域形成相对疏离。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打开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第一个缺口的是康德,但辩证法在康德哲学中只具有消极的意义.费希特从康德裹足不前的地方出发,建立起科学的体系,使这个自由的体系——知识学完全摆脱自在之物的束缚.费希特在创立知识学时有意识地去克服康德哲学那种非体系性的局限,他突出主体能动性在人的认识和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以正反合的模式对对立统一思想做了第一个有意识的表述,把以否定之否定为内容的综合方法贯穿于整个知识学,描述了人的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以费希特为转折点,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发生了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辩证法在概括科学成果中的作用 辩证法是把外部世界的运动与思维运动统一起来,使二者达到一致的规律,因此,它也就是思维正确反映存在的规律,即认识的规律。它既适用于认识一切客观对象,也适用于认识一切主观对象。概括科学成果,事实上是对自然科学所提供的各种特殊规律的再认识。辩证法完全适用于概括科学成果的活动,概括科学成果的活动也十分需要辩证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方以智出身于易学世家,易著颇丰。其易学在批判地继承两宋邵雍、蔡元定先天象数学基础上,综罗诸家,另出新意。本文通过对方氏治易方法论——象数之论、环中之旨、三一之宗——的评析,试图从方法论一隅揭示方氏将其所创建的自然哲学体系归之于《易》的理论努力及其方法论中存在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矛盾;指出其从辩证法堕入形而上学的理论根源,从而总结出利用旧的思维模式,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使新内容最终被旧模式束缚而窒息的理论思维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