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法律发展与国际接轨若干问题的思考李金泽自改革开放以来,法制日渐成为我国政府和普通国民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在市场经济体制蓝图被勾勒出来后,相应的法律体系之发展和健全就成为摆在政府和国民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而艰巨的现实使命。与此相关的课题不少,本文将对如...  相似文献   

2.
张经 《天府新论》2014,(5):14-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全国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同政府脱钩,行业协会将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成为与政府和企业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和市场主体。法律规范的完善是行业协会平稳脱钩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投融资模式多元化的推进,采用BT模式成为政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一种新的尝试。BT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我国目前还缺乏对于BT模式具体运用问题的法律规范。对BT模式下利益相关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梳理,尤其是界定政府与投资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是解决BT模式下纠纷问题的关键,文章认为BT模式下政府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其纠纷应适用一般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有限政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有限政府 ,是指在权力、职能和规模上受到严格的宪法和法律约束、限制的政府。一个现代政府要想成为有限政府 ,必须走“内外结合”的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法治化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对推进行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存在着行政责任不够清晰、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政伦理建设不足、配套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对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加快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大力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建设和行政问责配套法律制度建设,以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公信力和执行力、令人民满意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6.
当巨灾发生后,本应发挥作用的财产保险在灾后的赔付中缺位,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巨灾险的思考。在发达国家,巨灾险已成为一种分散巨灾风险的常效机制,而国内巨灾险业务方始起步,法律保障制度构建也还未上路。通过对巨灾险及其法律制度的域外考察,中国现行的巨灾保险制度需要深刻的检讨,根据目前条件,中国的巨灾保险宜采用立法促进、商业保险机构担当并由政府推动的方式,通过对立法机构、政府、保险业的角色及职能进行定位、对赔付及巨灾险的运作方式进行规定,构建起中国巨灾险的运作制度和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社会转型,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看,就是从“权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权威建立依赖于政府权威,但最终法律权威将取代政府权威,成为最高的权威。本文借助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指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虽然艰难,但也看到了希望:法律对政府行为开始有了规范作用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发展,提出了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以扩大公共投资和拉动消费为核心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对于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存在不同的看法。以法律制度分析为框架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实现8%增长目标有合法性基础、有法律机制和民主机制的保障,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从经济民主和法治的角度提出政府为保持经济增长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使中国法律面临一系列冲击和影响,了解掌握世贸规则,并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是中国法律界面临的共同任务。我们要正确看待我国“入世”后的法律调整,加强我国的立法工作;认真研究世贸规则,尽力维护民族利益;积极参加世贸新规则谈判;继续改革开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转型,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看,就是从"权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权威建立依赖于政府权威,但最终法律权威将取代政府权威,成为最高的权威.本文借助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指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虽然艰难,但也看到了希望:法律对政府行为开始有了规范作用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证券市场如今已经是中国主要企业的集中场所、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之一,是全民关心的热点,当今的股市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国政府对证券市场都十分重视。证券市场是依靠法律秩序和公平、公正、公开及信用、信誉来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公益型NGO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法律性质不清、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主体权限不明,政府干预过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合理、科学的界定公益型NGO的概念,并对其从事公益诉讼、解决与政府关系和法律监管上进行法律规制,才能促进公益型NGO在我国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执法中的“疲软”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或决定得不到充分实现或执行以致达不到执法之目的。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政府和法律权威的丧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廉洁奉公、守法懂法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重塑政府威信,强化政府权威和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守法主体中 ,公民守法自不待言 ,政府守法则尤为关键。政府守法不仅是指遵守法律这一结果 ,而主要的是指一种守法精神、守法意识。培育政府守法意识 ,应从五个方面进行 :( 1 )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 ;( 2 )扬弃法律工具主义思想 ;( 3 )培养政府道德 ;( 4)做到守法与疑法的辩证统一 ;( 5)从消极守法观向积极守法观改变。从而使政府成为我国法治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上讲,政府预算信息的性质应当界定为公共产品,其产权属于社会公众所有。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客体有三个层次:基本信息、基础信息和基准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着重强调公开的是政府预算基本信息。客观地说,国家秘密和政府预算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关系,依法合理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就成为影响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关键因素。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事业继续发展应当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二是改革修订国家秘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淑芳 《江淮论坛》2013,(3):95-102
政府公共服务近年来已成为我国行政系统行政权行使的主要行为导向之一。然而,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律规制则显得较为单薄,尤其是行政法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规制几乎还是空白。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强调政府公共服务的现代理念时,应当对我国的行政法进行新的价值定位,用行政法规制政府公共服务,即完成政府公共服务行政法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政府公共服务的行政法典则、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行政法职能、建构政府公共服务的行政问责、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7.
周俊鹏 《理论界》2007,(10):98-99
规范化的税费关系的特征是税主费辅、以法制为基础、统一纳入预算、收支分离。而我国目前政府收费法治不够规范,政府收费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由收费单位自收自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的法律对策包括:清理不规范的收费,实现税费归位;制定《政府收费法》,并配套修改和完善相关税收法律,特别是政府收费的创设权应当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层级,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均无权创设任何形式的收费项目;把政府收费纳入预算,由财政部门统揽。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7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中国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规定,九七后的香港将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贸易制度等)和生活方式,保留其现存的与《基本法》不相抵触的法律。但是,由于法律与主权密不可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香港主权移交、香港由英国的殖民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的转变,不可能不对香港现存的法律制度产生影响。为…  相似文献   

19.
法律家与法治--对中国法治之路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的法治研究都是在法律之外寻求法治的真谛 ,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这种研究思路存在明显的缺陷。我们必须从法律的内因来寻求法治的真谛和中国的法治之路。法治的内在基础在于职业法律家阶层 ,中国的法治之路要靠中国的职业法律家阶层开创。历史考察与比较研究都表明 ,职业法律家阶层的存在对法律的兴衰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自治而强大的法律职业群体是实现法律自治的前提性条件。法律权威的最稳定、最持久、最可靠的基础是强大而又有威信的职业法律家阶层。只有法律家执掌权力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视野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一项制度改革.在此以行政法为视角,采用中西比较的方式,阐述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契合了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行政权和公民权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国家行政向社会行政的回归,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遵循行政法的法律保留原则,要受到正当法律程序的规制,以防范这一制度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