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蒲松龄的三篇序跋文字,可见他的文学嗜尚和艺术追求。他尚宋诗之真,嗜读庄子" 洋恣肆"之文,激赏刘侗《帝京景物略》作品的幽峭精深。这些对他的《聊斋志异》小说创作原则、方法乃至描写表现、辞采风格,影响非浅。  相似文献   

2.
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充分奠定了他在晚明小品散文领域的地位。但学界对刘侗及其《帝京景物略》文学成就的研究还相当有限。然而,《帝京景物略》在写景方面成就突出,山川水景、园林风光和社会民俗,是《帝京景物略》风物描写的主要内容;移步换景、远近落离和时空穿插,是《帝京景物略》写景的主要手法,它们共同构成刘侗《帝京景物略》的写景视角。  相似文献   

3.
<正>《聊斋志异》揭露和抨击了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这是很多评论者公认的.但是,对它揭露的广度和深度,认识就不一了.有的说,它的批判锋芒主要是指向“耳鼻并盲”的主考官:“做好文章的考不取,做坏文章的考取了”.有的说,蒲松龄的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聊斋志异》中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腐朽堕落的某些篇章,“连《儒林外史》也不及它痛切”,以致可以说,《聊斋志异》中有一部“儒林外史”、“儒林丑史”、“儒林痛史”…….这种种说法都不无道理;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诗人永忠以“传神文笔足千秋”的诗句,推许曹雪芹及其创作的《红楼梦》。我这里借用作文章的题目,是以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一部“传神文笔足千秋”的不朽之作。特别是“传神”二字,更是《聊斋志异》塑造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传神,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重要主张.举凡诗、书、画、音乐、戏剧等等文艺形式,都有人提出并实践这一主张.同样,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也不乏传神之佳作名篇。就中,《聊斋志异》可算是短篇小说中的佼佼者,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我看可以与长篇巨著《红楼梦》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优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作品四百九十一篇(附录除外)。这部作品问世以后,“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陆以湉:《冷炉杂识》);“风行逾百年,摹彷赞颂者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和欢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构筑了一个充满妖狐鬼魅、畸人异行、虚幻的、奇异的世界 ,它是蒲松龄心灵与当时社会现象碰撞的产物。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 ,借妖狐鬼魅来抒发他自己的“孤愤”之情和一些当时的社会现象 ,表现出了作者赞美鞭丑的心态。《聊斋志异》是现实、心灵共同作用的成果 ,《聊斋》的世界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 ,与之相交、相切 ,源于现实 ,但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7.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的自然观评析史龙身历史名著《聊斋志异》历来被认为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笔者认为,《聊斋志异》同时也是蒲松龄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部札记。在该书中,直接记录自然现象和科学事实的有一百二十余篇,间接记录自然科学现象的近二百篇,它们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自然...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作家蒲松龄,以《聊斋志异》一书而蜚声于世。我国历来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在论述蒲松龄的成就时,往往重在介绍《聊斋志异》,而对蒲氏其余的作品却一笔带过。《聊斋志异》就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而言,固然理应受到赞赏;但是,对他的俚曲也应给以一定的地位。作为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或重要方面,俚曲的成就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俚曲的命运似乎从来不如《聊斋志异》。后者的典雅和委婉,当时就受到王士祯等名家的赏识,后来坊间又竞相翻刻或评点,使之不胫而走。而俚曲却纯属俗文学,在清王朝统治者明文禁毁之列。仅康熙年间发出禁毁“淫词小说”的旨令前后就达十余道之多。且看一七一四年的禁令:“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夏,四月,乙亥,谕礼部,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风俗为本,欲正人心,厚风俗,必崇尚经学,而严绝非圣之书,此不易之理也。近见坊间多卖小说淫词,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诱惑愚民,即缙绅士子,未免游目而蛊  相似文献   

10.
<正> 《通志》二百卷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是郑樵“会通”学术思想在史学编制上的最根本的反映,其中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而《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三篇又是他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通志·校仇略》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论著,虽然从书的名称看,此书是关于“校仇学”的,但它是目录学理论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目录学的原理和规则。在书中郑樵第一次明确了治学、图书、类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写道:“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又说,“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并通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了目录学的任务,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观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享有“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刘欣中:《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志异>漫淡》,花山文艺出版社)的盛誉。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以轻灵活脱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群象。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精灵,画中人,瞳人,离开人世的死魂灵。”鲁迅先生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在这些异类群象中,“塑造得最成功、数量最多的是狐鬼花妖变的妇女形象”(《白话聊斋》上集,第2页)。这些形象,实质上  相似文献   

12.
人间语:蒲松龄诗歌的现实指向张文华,臧阜平蒲松龄因创作《聊斋志异》而闻名中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蒲松龄“爱听秋坟鬼唱”,但并非象王士祯所说“厌作人间语”,①他创作的大量诗词、俚曲、骈文等,就是明证。在诗歌创作中,蒲松龄一改《聊斋志》的浪漫笔法,表...  相似文献   

13.
从“聊斋”到“磊轩”“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长孙立德在《聊斋志异》的跋语中说:“先大父讳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后来又转而成为蒲松龄的别号。但何时起以及何以命名为聊斋,在蒲氏的诗文中却未见著录。从康熙已未(1679)撰《聊斋自志》的年代推算,那么至少在蒲松龄四十岁以前,就已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聊斋。后来也曾有人释斋  相似文献   

14.
戴永夏 《社区》2014,(26):14-15
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而,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聊斋志异》闻名中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珍品。 对于蒲松龄的族别,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蒲松龄应是回族人的后裔。考略如下: 一、蒲松龄在《族谱序》(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三卷)中云: 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  相似文献   

16.
(一) 早就听说北京的中国书店曾经收购到一部《聊斋志异》的旧抄本,书名别作《异史》。仅只这一特别的书名,也就颇让研究《聊斋志异》研究者感到兴趣。可是,后来此书却下落不明,我也无从得以过目。前几年,我写《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论及《聊斋志异》的几种早期抄本,便深以没有能够见到其书为憾。去年初夏,《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在富春江畔开会,会间应青年企业家蒋放年君  相似文献   

17.
清初,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一度沉寂的时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空前且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被视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聊斋志异》一书从形式体制的丰富多样来看,可算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所有形式。《聊斋志异》的问世使文言短篇小说重现光辉,并且成为一部经久流传的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它广泛揭露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就。不论是从它包罗万象的形式体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看,还是从它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兼收并蓄的语言体系来看,《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魅力都足以让它流传不朽,也值得后世人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缃与蒲松龄是忘年之交:朱缃以诗名于世,蒲松龄非常欣赏;而朱缃又特别喜欢《聊斋志异》,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陆续抄录了一部《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日夜攻读,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而朱缃同样连个秀才也不是。两人志同道合,皆有为民爱民之心。不少诗作记录了两人的诚挚友情。朱缃还把自己及其家属中的奇闻佚事作为素材提供给蒲松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末清初是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后的高峰期。《聊斋志异》以其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使之大为增色。这部杰作问世,固然有其现实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同时,岁月悠久、异彩纷呈的小说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中,六朝志怪小说的作用是突出的。所以,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蒲松龄特别提到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对他的深刻影响。一从一定角度看,《聊斋志异》是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蒲松龄在书成之后回顾写作过程说:“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  相似文献   

2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但对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的《子不语》却颇为偏爱。而《阅微草堂笔记》也做不到内容单纯和完全真实。其实纪昀最不满的是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而《子不语》作为一部随意之作,则是纪昀可以容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