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人训诂所使用的术语“读曰,读为”,目前学术界都依段玉裁说,断为汉人用以释假借字时使用的术语。《说文解字》“读”下段氏《注》云:“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皆是也。易其字以释其义曰读,凡言读为、读曰、当为,皆是也。”又《周礼汉读考·序》云:“汉人作注,于字发疑正读,其例有三:一曰读如,二曰读为、读曰,三曰当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比方主乎同,音同而义可推也;变化主乎  相似文献   

2.
遗民之有录,奚昉乎?明初洪武中有佚名者所为《宋遗民录》一卷,明末毛晋刊之,附于《忠义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入“传记类存目三”。其后成化间休宁程敏政撰《宋遗民录》十五卷,都列十一人。天水朝养土泽至深厚,乃厓山之变以后,遗民可数者仅此,然如《山阴陆氏族谱》所载,放翁玄孙天骥宋亡后杜门不仕,来孙世和、世荣拒绝蒙元征辟,皆程录所未收。洪亮吉《蒋清容先生冬青树乐府序》云:“三百年之运,已尽庚申;一二士之心,犹回天地。”此我汉族人民爱国精华所寓。我读此未尝不为之雪涕而兴起也。洎乎朱明之亡,南明志士,抗击曼殊者,前仆后继。  相似文献   

3.
主语谓语之间有一个“之”字,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现象,用例甚多,且出于不同之句型。自马建忠以来近一个世纪,学者们都相继论述过。《马氏文通》卷七“介字(之字之用)”曰: 凡读于起词坐动之间,间以“之”字,一若缓其辞气者然。又凡读为起词,为止词,皆可间以“之”字。读无起词而欲间以“之”字者,必有字以先其坐动,所以为“之”字可间之地也。读有“所”字先乎坐动者,如间“之”字,则不先坐动而先“所”  相似文献   

4.
宣统三年辛亥年五十九岁正月二十日,赴苏州。诣程中丞,并与杨杏城遇,述予昔年在沪语曰:“亟求立宪,非以救亡,立宪国之亡,其人民受祸或轻于专制国之亡耳!”呜呼!世人知予言之痛耶![笺注]程中丞,指程德全,字雪楼,时为江苏巡抚。杨士琦,字杏城。三月二十九日,至沪。四月五日,移寓竹君处。[笺注]竹君,赵风昌,盛宣怀幕客,时寓上海。八日,晚十时回寓帐房,以觅上书稿也。九日,仍寓竹君处。[笺注]张謇《啬翁自订年谱》云:宣统三年四月,“政府以海陆军政权及各部  相似文献   

5.
考证“YI”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相似文献   

6.
《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为吏治官及黔首》简9“智爱有亟”当读为“知爱有恒”,义为“(居官者)知道关爱(其民)要能恒久”,即要恒持慈爱之心。《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43—44“故黔首见犯此令者,及虽弗见或告之而弗捕告者,以纵辠人论之”,当断为“故黔首见犯此令者及虽弗见或告之而弗捕告者,以纵辠人论之”;简19—20“县道官谨以讂穷求,得辄以智巧■讯。其所智(知)从人、从人属、舍人,未得而不在讂中者,以益讂求,皆捕论之。”当断为“县道官谨以讂穷求,得辄以智巧■讯其所智(知)从人、从人属、舍人,未得而不在讂中者,以益讂求,皆捕论之。”  相似文献   

7.
“见”字用在动词之前,除作助动词表示被动外,还可作指代性副词,指代第一人称。这个观点自吕叔湘先生提出以来,已为语法学界所公认①。“见”字一般指代第一人称。吕先生说:“指代性用法盛见以后,则率施于R(R代受事者)为第一身之句。施于第三身者,如: 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魏志·武帝纪注》王华贼亡之馀,赏擢之次,先帝常见访逮,庶有一分可取。《宋书·谢晦传》  相似文献   

8.
藏头诗这个名称,实际包含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指写作律诗在末一联点明题意。明朝梁桥(字公济,号冰川子)所撰《冰川诗式》有:“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 第二种实际是“歇后诗”之对称,将诗句头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明朝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于离合诗一类中附录藏头诗,明辨云:“藏头诗则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虽非离合,意亦近之,故取以附焉”。  相似文献   

9.
儋耳乃是耳挂重环,使耳下坠拉长而得名,因为国名。始于任姓,居于黄河以北,约于商初已南迁于岭南,以后再通过雷州半岛而进入海南岛,又逐步南迁到岛南端的儋县。后来骆越人、黎人迁入,儋耳人融入于越、黎人之中,到汉代时,儋耳已成为郡,逐渐消失其民族特色。到唐代时,已不见儋耳族人的名称了。一、儋耳的来源儋耳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云:“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又《任数》云:“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北极之国”。即把儋耳列为北方之国。儋耳又被写作(?)耳,毕沅谓:“《大荒西经》作‘(?)耳’。”松皋园谓“儋耳在南海,宜以(?)耳为  相似文献   

10.
一、“前人”者何? 《后汉书,陈宠传》:“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馀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黄山《后汉书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前”字疑“其”字之误。今按“前”字不误。“前人”一词,律文之常语,犹今云被告、当事人之谓。《唐律疏议》中多见此语,如卷二四斗讼:“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疏议曰:“告人罪,皆  相似文献   

11.
萧统《文选》卷四十二所载曹植“与杨德祖书》云: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其中“德琏发迹于此魏”句,李注云:“德琏,南顿人也。近许都,故曰此魏。”胡刻宋本李善注《文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六臣注文选》皆同。应场字德琏,为后汉应奉之孙。《后汉书·应奉传》云:“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也。”李注谓应场为南顿人,不误。据司马彪《续汉书·郡  相似文献   

12.
以 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用火。”  相似文献   

13.
《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文同。其中“守令”、“守丞”二语词,义蕴为何?自来说者纷纭。前曾获见陈直先生《汉书新证》,据宋刘贡父之说,以奏无陈郡,不当有“守”,且“守者非正官,权守者耳”、“皆不在”之“皆”字乃误衍,而云“本文之陈守令及陈守丞,皆试署之官”。在云梦秦简的讨论中,有些学者也持此说(如高敏《云梦秦简初探》)以  相似文献   

14.
以yǐ一、用。以,篆文作,从甲骨文金文变来。《说文》:“,用也。从反已。”王筠说:“已,已也。已,止也。用则不止也。字义与已反,故字形亦与已反。”(见《说文句读》卷二十八)《小屯甲编三五四》:“以众,王弗悔。”(“众”指奴隶,“以众”,用奴隶作祭品。)《经法·道原》:“(道)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论衡·程材》:“洗洿(污)泥者以水,燔(烧)腥生者  相似文献   

15.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二: 壬子秋,雨翁(按,指汤贻汾,字雨生)与余论词,至“有厚入无间”,辄敛手推 服曰:“昔者吾友董晋卿每云:‘词以无厚入有间。’此南宋及金元人妙处。吾子所言, 乃唐五代北宋人不传之秘。惜晋卿久亡,不克挥麈一堂,互证所得也。”同书卷三又说:  相似文献   

16.
明人赵琦美(字玄度,号清常道人),家富藏书,多古本,而名其藏书馆曰“脉望”,并著有《脉望馆书目》传世。钱曾《读书敏求记》曾称道说:“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殁,其书尽归牧翁。武康山中,白昼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明龚立本《烟艇永怀》亦云:“琦美别号玄度,性嗜典籍,所裒聚凡数万卷,绝不以借人。”然玄度名其藏书馆为脉望者何义,素未深究。近读《太平广记》,其卷四十二引唐皇甫氏《原化记·何讽》云:“唐建中末,书生何讽尝买得黄纸古书一卷。读之,卷中得发卷,矢见四寸,如环无端。讽因绝之,断处两头…  相似文献   

17.
“失来莫怪后到。”(页196)按,“失”当作“先”,字之误也。同页上文:“有七人先来,一人后到。”故此句承之以“先来莫怪后到”,上下呼应也。《董永变文》:“少先父母大恓惶。”(页111)《搜神记》:“今死矣,无罪知复何言。如其当先天下。”(《变文集》页877)二“先”字皆“失”字之误。此“失”“先”二字互讹之证。“限百日之内,有使臣诏来,进一日亡,退一日则伤。”(页196)按,进,早也;退,  相似文献   

18.
一“吴中无足系去客者,独大小何君,经年未得倾肠一吐为恨耳。”(282页,《张幼于》)笺:“[大小何君]何良俊,字元朗。华亭人。弟良傅,字叔皮。皆负才名,时以‘二陆’方之。…”按:笺似误。何良傅,嘉靖二十年进士,卒于嘉靖四十一年,在袁宏道出生前。其兄良俊,卒于万历元年,那时宏道才六岁。良俊之殁,王世贞为作《挽何翰林元朗》(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九《诗部》),至宏道官吴县时,世贞早已去世。可见,宏道恨未与之“倾肠一吐”者,决非何良俊兄弟。钱谦益《列朝诗  相似文献   

19.
“享”“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和“饗”是古书中常见的两个字。清代小学家对这两个字的训释意见分歧,例如段玉裁说:“小戴记用字之例,凡祭言,饗燕字皆作饗,无作(?)者;左传则皆(?),无作饗者;毛诗之例,则献于神曰(?),神食其(?)曰饗……各经用字,自各有例。”阮元则说:“有同字义别而相因者,如献神为享,神食其所献亦为享是也。此等在训诂中盖未可枚举,后儒曲为分别,乃以献之作享,神食所献作饗。”他的结论是享、饗本为一字,“断非有二形也。”马瑞辰也说,献神及神食所献通作享。  相似文献   

20.
《说文》无“其”,有“丌,下基也。”段注:“字亦作元,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元,元与丌同也。”《说文》又有“丌,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从丌,丌亦声,读与记同。”段注:“《大雅》‘往■王舅’,假借为语辞也。《王风》‘彼其之子’笺云:‘其或作记,或作己,读音相似。’《郑风》笺云:‘忌,读为彼己之子之己。’《嵩高》传曰:‘远,己也’.笺申之曰:‘己,辞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