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部组织的《中国哲学史》教材第二次协作会议,三月在广州举行。协作单位除南京大学外,武汉大学(主编)、中山大学(副主编)、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和武汉师范学院有关教师参加了会议。列席会议的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广西大学、开封师院、湖北财经学院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等单位的代表。与会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首先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科研中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教材第二次协作会议,二月二十日至三月十日在广州举行。协作单位武汉大学(主编)、中山大学(副主编)、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和武汉师院的有关教师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讨论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制定统一的编写大纲。与会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讨论了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和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教委指示精神,由中山大学筹办的《中国哲学史》(肖??父、李锦全教授主编)修订座谈会,已于1987年2月16日至2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湘潭大学、山西大学、西北政法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等十一所院校的十八名代表,都是讲授过该书的任课教师.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杨志坚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在五届人大胜利闭幕和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的大好形势下,辽宁第一师院、广西师院、开封师院、山东师院聊城分院、河北大学、河北师院、泰安师专、内蒙古大学、江西大学、河北师大、西北大学、陕西师大、山西师院、内蒙古师院、北京师大、福建师大、甘肃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讲》第四次协作会议和《古代汉语》教材协作会议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至二十二日在我校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协作单位有:中山大学、福建师大、华南师院十五所院校。邀请单位有:广西人民出版社、扬州师院、河北师大、郑州大学等单位。会议由河南师大主持。开封市委、开封市科教办、开封市教育局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由我院负责筹备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协作编写会议于四月六日至十七日在扬州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全国六十余所高等院校的代表一百余人。福建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和《雨花》杂志社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江苏省教育卫生办公室、省高教局和扬州地委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六月全国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确定编写一本中国哲学史教材,供高等院校哲学专业选用。这一教材的首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教育部的指导、关怀下,已于十月下旬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主编)、中山大学(副主编)、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和武汉师范学院五个协作单位的代表。南开大学代表列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在党的十一大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六月全国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确定编写一本中国哲学史教材,供高等院校哲学专业选用。这一教材的首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教育部的指导、关怀下,已于十月下旬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六月三日至五日在盐城师专召开了江苏省重新协作编写文学理论教材第一次会议.出席单位有淮阴师专、南通师专、无锡教师进修学院、苏州师专、盐城师专、镇江师专等六所院校.  相似文献   

10.
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中国哲学史》教材初稿讨论会,于今年六月八日至三十日在我院召开.会议是由北京师大、上海师大、吉林师大发起组织的.参加的有哈尔滨师院、辽宁师院、曲阜师院、华中师院、西南师院、昆明师院等九所高等师范院校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十二位同志.天津师院和重庆地区有关的几所院校,也派人参加了讨论.在讨论会上,大家本着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的精神,对所编中国哲学史教材初稿的各章各节进行了深入切实的讨论,就教材各部分涉及的一些共通性问题,统一了认识,对许多具体问题,如孟子的阶级属性问题,荀子的儒法归属问题,董仲舒的历史作用问题,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当时哲学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关联问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具体形态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我省五所师专协作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材及其教学参考资料初稿审定会议,在省高教局教科处直接关怀支持下,于六月十日——十八日在镇江由镇江师专主持召开.会议首先讨论了如何使“教材”能够有所“突破”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应努力吸取中外有关新的研究成果,力争所编教材能够具有新意,特别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然后对初稿逐章逐节认真讨论,分别提出积极性的修改意见.最后对改稿、定稿、印刷、发行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并作了明确分工.  相似文献   

12.
全国民族院校公共哲学课教材编写工作第二次会议于今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十九日在西南民族学院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十所民族学院哲学课教师代表及部分院校政治系或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人,共二十一人。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等九院校历史系,于一九七七年四月和一九七八年一月,分别在杭州和北京举行了《世界现代史》协作教材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还有四川大学、上海师大、开封师院、辽宁大学、安徽师大、河北师院、华中师院历史系的同志们。在两次讨论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要把《世界现代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六日在广州举行。这是继一九七八年在长春吉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国古文字学术界的又一次盛会。这届年会由中山大学主办。出席本届年会的老、中、青古文字研究工作者共六十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的三十多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考古文物和新闻出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香港大学讲师缪锦安,以及正在我校进行学术交流的美国加州大学副教授周鸿翔也应邀出席了会议。这届年会共收到五十五篇论文,包括古文字学理论、综述,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秦汉文字等方面的内容。有二十三位同志先后在大会上宣读或介绍了他们的论文。饶宗颐教授和周鸿翔副教授还  相似文献   

15.
最近广东师院、天津师院、内蒙师院、吉林师大、哈尔滨师院、齐齐哈尔师院、牡丹江师院和延边大学等五省(区)市的八院校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共同商定合编一套中国古代文学新教材。第一次教材编写协作会议已于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我校举行。会议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一系列教导,与会者以本校的具体事实,愤怒揭批了“四人帮”对教育战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带来的空前严重的大  相似文献   

16.
遵照邓付主席关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的重要指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中学语文教师,以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山东师院及山师聊城分院、开封师院、昆明师院、吉林师院和我院联合发起全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材协编会议,已于六月廿五日在四平师院召开,计划进行十余天。参加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17.
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委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编委会主任郑杭生、副主任卫兴华、杨焕章,以及委员车礼、王传纶、肖前、张象枢、周新城、胡乃武、高鸿业、黄晋凯、黄孟藩、彭明、、程秋原等出席了会议,党委宣传部长石永义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卫兴华同志主持。常务副总编辑杨焕章同志向编委会汇报了学报编辑部几年来的工作。(1)学报编辑部的一般情况。编辑部现有工作人员9人:总编辑1人,副总编3人,专业编辑2人,技术编辑1人,资料人员1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11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常务理事和有关代表共50人。我校学报编辑部方集理同志参加这次会议。会议同杨焕章理事长主持。国家教委社科司副司长马樟根同志、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党组书记、原司长张伯海、司长杂健光同志到会听取代表们汇报的情况和反映的意见,并作了重要讲话。他们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高校文科学报起着代码舆论先声的作用,承担着精神动力的智力支持。学报不只是发表学校科研成果的园地和,而应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参谋和助手。…  相似文献   

19.
从《易学哲学史》看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伯先生自1981年为研究生讲授“易学哲学史”课程,以后陆续有四卷本的《易学哲学史》面世。前段时间,我重新拜读了《易学哲学史》的上、中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8年版),又续读了其三、四两卷(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觉对《周易》和易学性...  相似文献   

20.
我省淮阴师专、南通师专、盐城师专、苏州师专、镇江师专等五所师专中文科,于四月十一日至四月十三日在镇江市召开了第一次科主任及部分教研组(古代文学教研组、现代文学教研组、汉语教研组、文艺理论教研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研组)组长协作会议.省高教局教科处副处长夏振明、省高校语言文学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南京师院中文系副主任曹济平、徐州师院中文系副主任郑云波、常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钱璱之等同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贯彻天津会议精神、执行部颁教学计划以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