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概念或范畴进化的角度审视希腊哲学构成希腊哲学研究的重要纬度。总体说来,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表现为抽象形态的运动,即由感性的存在到规定的概念,由概念到范畴系统,由单一命题到科学整体(形式逻辑)的发展过程。本文试从这一方面展开对希腊哲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有”与“无”是一对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它可以统摄并贯穿于辩证法诸对立范畴。通过对东西方古典哲学部分有代表性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吸纳近、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有益启示,对有与无这对范畴进行探讨,重新确立超越主客分离、二元对立的整体思维模式,提出适合科学研究发展和哲学整合的全新思维走向  相似文献   

3.
埃利亚派哲学是古希腊存在学说的开创者 ,是对当时自然哲学的一个反动。他们关注的不是为感性事物找到它们共同的“始基” ,而是首先给宇宙整体定性 ,“始基”学说作为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被扬弃了 ,下降为一个次要的问题。希腊哲学在埃利亚派这里首次跃升到了一个思辨的反思层次 ,一个单凭理性进行抽象概念的论证推理的层次。这种反思使人类理性首次在自然对象上受到了一种“之后”的训练 ,为后来的形而上学做了某种准备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人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是什么?哲学界主要存在着“属性说”和“关系说”之争。我认为,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既不是客体所固有的某种属性,也不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主体的一种认识,即主体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或称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的认识,这应是哲学价值范畴最一般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将矛盾百出,不能说明哲学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阿奎那在基督宗教语境中对作为传统西方形而上学核心范畴的esse和ens的语义分析和阐释标志着基督宗教存在论发展的新阶段。他把对希腊哲学传统存在(是)概念的本质主义式的理解转向存在主义式的理解,对近现代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审视阿奎那对esse和ens的语义分析,探讨它们所具有的形而上学意蕴和神学意蕴,可以彰显阿奎那关于esse和ens的意义理论对传统西方存在论的革新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原和原因,是贯穿整个希腊哲学始终的两个最为基本的概念,也是构成亚里土多德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的一对中心范畴。弄清它们的基本含义、相互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无论是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还是对于整个希腊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希腊原文中,“本原”和“原因”分别是arche和aitia(为印刷方便起见,本文所出  相似文献   

7.
理性,是哲学认识论中传统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当今哲学研究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时髦概念。无论是关于传统的或现代的理性主义哲学的讨论,还是对当代最热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探求,都无不时时处处涉及理性概念,与之存有难以分割的诸多联系。但是,最熟知的东西往往也是最陌生的东西。为人们所频频使用的理性范畴,似乎还无人详细考察过它的含义在历史上的前因后果,以及逻辑上的内定外界。因而在不同学人的文笔中,这一概念往往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哲学范畴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按各个不同时期提出、讨论和深化的中心范畴为主线 ,以范畴发展的相对确定形态为契机 ,古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 ,大致可分为 5个阶段 :从泰利士到赫拉克利特 ,从巴门尼德到德谟克利特 ,从智者学派到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以及亚氏以后的晚期希腊哲学。  相似文献   

9.
评实践核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有的学者却由此而提出了实践范畴是全部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的观点,即实践核心论,实践核心论有四种表现形式。实践核心论的实质是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明确宣称他是唯物主义者,他一贯坚持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就是否定唯物主义,就是否定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核心论是歪曲和膨胀了的实践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核心论与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本不相容,实践范畴是中介范畴,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所有哲学都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存在问题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一个哲学关于存在的思想很容易洞穿其全部哲学的主旨。关于存在的哲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在19世纪马克思出现的那个年代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一转向是与克尔凯戈尔、施蒂纳和马克思三个几乎同时出现的重要思想家的名字紧密相关的。从那时起,哲学更加关注于个人、个人的身体、个人的情绪等存在问题,三种哲学都给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都各有其作用。相比之下,只有马克思将存在不是理解为感性存在,而是理解为感性活动,从而将问题的解决诉诸历史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基础。这一点,海德格尔也似乎注意到了,他把存在理解为动词(to be)而不是动名词(being),与马克思的存在思想多有暗合,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