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实践论》以社会实践为立脚点和基本概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过程。从这一论述所阐明的原则及其结论看,毛泽东的《实践论》其实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发挥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生论,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特别是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重大的理论发挥。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石,它首次把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为感性的、现实的、对象化的活动,认为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一方面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从而使人能意识到自身与自然界其他东西…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马克思型义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认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本观点;坚持运用对立统一这一基本规律,深入分析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全部过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就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的完整的总结和科学的概括。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这篇著作的结束语中,对此再一次作了系统的论述,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深感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从认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特色十分鲜明。把握这个思想特色,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而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基石。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总结了革命经验,曾在《实践论》一文中对此做了全面地经典性的表述,并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新事业中,特别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优。要提倡这个…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基本、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五十年来,《实践论》所阐明的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想,指引着我们党的实践,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实践论》的成功,在于它所遵循和发挥的是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之作。哲学性质维度,《实践论》科学阐释了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同时包含着重要的辩证法思想,是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哲学内容维度,通过《实践论》可以概括出“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总公式,其中“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活动的首要环节,“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活动的必由之路,最终实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从而阐明认识活动的本质规定。哲学形态维度,《实践论》既承继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路,也蕴含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因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在三对关系的能动把握中全面体悟《实践论》的哲学意蕴,持续增强推进“两个结合”的方法论自觉,有助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范例。”这是对毛泽东军事著作的哲学思想的中肯的评价。毛泽东军事著作中的认识论思想最可贵之处,在于把哲学理论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引入社会实践,使它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毛泽东的认识论代表作是《实践论》。然而,早在《实践论》发表之前,他已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认识论的许多基本观点。《实践论》发表之后,他又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全面地阐发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认识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我党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实践论》的基本思想是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实践论》,就是要掌握和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这个基本观点,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觉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工作做得更好。《实践论》发表之前,我们党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严峻考验,深受教条主义的危害。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制定和执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地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对“实践”的理解,包括实践固有目的性而不同时具有无目的性,更有甚者把“目的是实践的起始点(出发点)”命题,当作马克思主义命题。这种观点误解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践论与反映论相统一的思想,应予讨论和纠正。 实践始于无具体目的 毛泽东同志曾把实践论称为能动反映论。《实践论》把人的“肉体感官”对客体的反映,不仅视为特定认识的起始点,而且视为特定实践的起始点。《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进一步指出,“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就是“物质——意识——物质”的过程,这是对反映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进一步具体化和明确化。后来,毛泽东同志又指出:“所谓认识客观真理,即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客观外界的现象和本质,经过渐变和突变,成为尚未经过考验的主观真理。要认识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主观真理是不是真正反映了客观真理,还得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这里实践始于“反映客观外界的现象”的意思是明确的。正如《实践论》所说,感性认识只是“感觉和即象的阶段”,它还形不成实践主体对所实践特定事物的理性认识,因而,实践主体在这个阶段上也形不成对所实践特定事物的具体目的(包括计划、方案和措施等等  相似文献   

9.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掌握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实质上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强调实践第一性原则,为党员干部掌握调查研究基本思想与方法提供了哲学指导。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实践检验的工作方法、动态研究的工作思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从《实践论》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发表六十周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四十周年,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南京市社科联和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实践论》、《矛盾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于五月七日至十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有关方面负责人周瑞金、吴建国、侯树栋、王武龙、胡福明、王湛、石仲泉,李君如、庄福龄、周直等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两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实践思想、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理论的比较研究等课题,展开了热烈研讨。现将发言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实践论》引入科学的实践范畴,把认识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这里,只谈谈《实践论》对于认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们认为,把认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与划分为感性、理性两个阶段,这在毛泽东同志《实践论》中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思想史和现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毛泽东的哲学名著《实践论》和《矛盾论》走过了六十年的不凡历程。六十年来,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哲学思想也有了巨大的进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和矛盾理论比较六十年前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这就提出了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写出“新实践论和新矛盾论”的任务。毛泽东本人在本世纪60年代初曾经说过:“……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合于当时需要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这几乎可以看作他的一项理论遗嘱。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执行了这项遗嘱,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发挥,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发展了毛泽东“两论”的基本思想,为我们写作“新实践论和新矛盾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成这项写作任务,是我国哲学界共同的任务;也许必须经历一个大家都来写,然后集中成为一部与毛泽东的“两论”等价的科学著作的过程。乘纪念毛泽东“两论”写作六十周年的时机,把我的基本想法写在下面,以就教于我国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从理论上科学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列宁曾经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理性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提出的“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这一哲学命题同《实践论》的思想有什么关系?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两变”命题,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做了以《矛盾论》、《实践论》为主要内容的演讲,并散发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两论”便问世了。“两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也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的重大发展,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对“一国两制”的形成和确立具有指导意义。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与“一国两制”的形成。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辩证地论证了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知和行之间的关系,即是“通…  相似文献   

16.
《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篇重要的哲学代表著作。“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新的原则、新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矛盾论》是唯物地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两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六十年来,我国学者对“两论”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可是,却很少看到有关论述“两论”之间关系的文章。在我看来,“两论”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认识论的关系。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哲学上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吸收了前人与同时代人的优秀思想成果,概括了集体奋斗的智慧,写成了《实践论》与《矛盾论》这两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宝贵的理论贡献。研究这些理论贡献并从中获得启迪,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宝库中,有关认识论的理论是丰富而珍贵的。我们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时自然会首先想到《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专著。诚然,不研究这些文章便无从掌握毛泽东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但如果把注意力仅仅局限在这些文章上则是远远不够的。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不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般原理,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以及从理性到实践飞跃的辩证过程,而且形成了一套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这种科学的方法贯穿在他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之中,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则被概括为认识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成熟的表现,也是保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断夺取胜利的旗帜。 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它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一)在认识论方面: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发展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他自己说过,他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哲学著作《实践论》,比他同时的其它哲学著作更重要。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辩证唯物论的认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实践论》中对认识论一系列问题的创造性的阐述,而且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原理和党的思想原则、工作方法、工作路线结合起来,为全党创造了系统的完整的实际工作的认识论,因而把认识论的普及和群众化推进到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同样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哲学群众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群众化,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愿望,也是他的理论创造活动的显著特点。在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