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13,34(2):104-109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经典教育肇始于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强大才逐渐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定位有待更加精准、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判断力有待加强、课程安排亟待科学化.改善国学经典教育的状况要从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理论创新、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的教材建设、加强国学经典教育的生态环境培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从《诗经》教学谈普通高校国学经典教育的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10,31(2):145-148
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的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乃至构建中华学术体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然而,当前普通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仍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就《诗经》教学来说,存在着过于重视文学教育而忽略了国学文化精神的教育,既不能体现儒家经典文化的深邃内涵,也不能反映《诗》学全貌,更不利于国学教育的普及。纠正国学教育的偏差,一方面要针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度较高的受教者开设专业课程,另一方面要针对广大高校受教者开设普及性的国学经典选修课。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际文化战略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硬实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并没有进入相应的位置,体现相应的力量,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阻滞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的一个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显然相对滞后,必须认清制定和实施国际文化战略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在当前主要是推广海外汉语教学,打造中国文化传播的语言平台.重点是重振和弘扬国学,确立国际文化战略的主导方向.以国学作为我们国际文化战略实施中的核心命题,有利于在价值层面推广我们的具有普适性的思想与理念,有利于提高人文学术创造力,更好地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通过营造具有国学经典色彩和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倡导经典诵读活动;开设校园国学讲坛,开展国学沙龙活动;组建国学社团,开展国学文化活动等渠道,使高校成为大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预科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文化背景多样,他们是未来少数民族的人才。预科阶段学习生活是其步入高校之前的加油站,在这一阶段中不仅需要注入文化知识储备油料,也要添加传承民族文化使命润滑油料,借助这一有利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民族教育环节,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白兆麟 《学术界》2007,(3):139-146
中国的“国学”,是指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古代文化、民族精神与思维方式的传统学术。其内涵至少包括载体、形态和方法三个层面,即由经典传承所体现的重训释、重考证、重综合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方光华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08-113,163
国学原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及其所教育的内容,目的是使贵胄子弟接受礼乐文化、军事技能、驾驭技术、政治典章、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成为社会精英。近代以来,国学的含义有所变化,有的认为国学是本国固有学术及其包含的独特精神,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体系,还有的认为国学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研究它的现代学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学在中国重新出现热潮,既是"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又是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建设迫切需求,更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价值互补诉求的反映。它越来越聚焦在中华文明独特的核心理念。国学研究能否深入开展,取决于能否真正了解中华文明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人类文明已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学及其论争所以构成中华民族的未了情,关键在于国学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形成的一体性关系,因此我们应回到这一论争思潮本身来思考它的价值和意义。从历史和内容上看,国学与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浑然一体的关系,而明确的国学意识和国学观的产生又是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及自身文化危机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从国学论争思潮的价值关怀上看,尽管因历史境遇和解释主体的差异在国学意蕴和国学观上呈现出很大差别,但又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以及论争思潮的开放性与连续性,从而显示出国学问题的未完成性。基于中华民族振兴和文化重建,当代性视域的文化建设和国学重建,毫无疑问构成了当代国学论争思潮的核心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学术文化,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又涵盖自然科学。“国学”研究的时代价值:批判继承优良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弘扬人文精神,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我认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汲取国学中的精粹思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日中两国都先后出现过国学思潮,同为"国学"二字,虽看似相同,内涵却迥异.日本的"国学"是日本众多学问中的一个学术流派,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反思、批判基础上的有传承、有内容的独特的学问体系;代表了日本的民族自觉与民族精神,具有力量、扩张、侵略的性格.而中国的"国学"则自日本引进之日起,内涵就没有得到确切的界定,所指宽泛含混,因而没能形成一个有传承、有内容的独特的学问体系,力量薄弱,故于中国文化之近代反思及复兴方面收效甚微,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有效继承及发展方面亦显得不足.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新的时代,对国学进行若干反思,使之真正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之精神的集中代表与典范,是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软实力基础问题与发展战略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桂韩 《天府新论》2011,(2):99-105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构成和重要载体,是体现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根基。但是,文化不等同于软实力。只有先进文化在有效的传播过程中,才能彰显和体现出文化软实力。就文化本身角度来讲,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载体、文化传播能力四个层面;就文化作用角度来讲,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国际交往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国家内部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其中,国际交往层面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形态,集中体现在价值观具有普世性、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能力具有先进性、善待他国家和民族文化、国家形象具有强大的魅力、国家发展模式具有影响力、在国际上具有公信力与支持力等方面;国家内部层面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形态,既体现在国家文化力、区域文化力、组织文化力上,又体现在国家竞争力、民族凝聚力、社会稳定力、制度文明力、发展持续力、国民发展力上。为此,文化软实力在发展战略上应当着眼于先进价值观和制度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传播媒介建设与文化传播艺术研究以及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应从“四维时空”的视域衡估国学的“四重价值”,即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观照国学的普世价值;着眼于国学发生演化的特定语境,观照国学的历史价值;着眼于现代化的需求,观照国学的现代价值;着眼于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观照国学的后现代价值。由是,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三构建国学精神的普世价值系统;促成国学精神的“潜现代性”与现代性对接会通;提升国学精神的“类后现代主义”。国学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亦有三双重批判;文化对话;现代阐释。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则应以民族传统文化(国学)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补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14.
迟成勇 《学术探索》2010,(2):111-115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国故等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研究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环绕国学与软实力这一新论题,深入探讨国学与软实力关系,有四个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予以注意:一是对国学的理解,不应作经学的狭义理解,而应作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广义理解;二是对软实力的理解,不应笼统地从文化建设来理解,而应明确地从意识形态领导权来理解;三是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重视中国文化古代传统,还应更重视中国文化现代传统;四是对中国的理解,不应只重视文化中国,还应更重视政治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精粹对当代大学生树立具有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人伦、道德等社会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对他们进行国学精粹的渗透,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必要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不断加剧,所谓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日益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探讨和论述。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所具有的、由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精神特质及其发展态势而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受众产生的精神魅力。能够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是作为文而存在的饱含情感的感性符号所具有的吸引力。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尽管仍然具有满足人们追求和享受精神性自由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民族国家用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某种手段和工具。作为软实力而发挥作用的文化吸引力本身,实际上隐含着不断推动现实个体通过超越和扬弃各种对立和竞争而走向和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胡键 《社会科学》2012,(2):4-15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绝非单纯从文化角度来考虑文化问题,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天然就是文化软实力大国。资源要成为实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和国家的转化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缺乏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能力,这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瓶颈性因素。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是要克服文化自负导致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自卑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为此,当今中国仍然需要重新整理国故,然后才能传承国粹,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进行时代化的创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塑造国家品格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安全也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软实力"对于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重要作用.中国应该把国家信仰体系建构、国家制度建设、民族文化精神重铸、新的社会伦理培养作为中国文化力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中国的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高中国软实力具有战略意义,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精粹对当代大学生树立具有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人伦、道德等社会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对他们进行国学精粹的渗透,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必要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