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纾是中国近代译介外国文学的先行者,他以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转型与重构。林译小说所体现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民族文化立场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13-116
卫三畏是最早将《聊斋志异》译介到英语世界的西方汉学家之一。他分别于1842年、1848年和1849年在《拾级大成》、《中国总论》和《中国丛报》上译介了近20篇《聊斋志异》故事。由于《拾级大成》、《中国总论》和《中国丛报》在英语世界影响巨大,他的译介对于《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和爱国主义的重要课题。太平天国作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巨浪,从一开始便与西方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渊源。在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下,太平天国大胆使用洋枪洋炮,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并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对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社会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朝末年,中国的文人志士为了救国救民,在译介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开始译介西方社会科学并涉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真正有系统有目的译介马克思主义肇始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探求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时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大规模译介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凤凰杂志>是19世纪一种关于中国及东亚重要的英文杂志,以介绍中国及日本、印度、缅甸、暹罗等东亚国家的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为主要内容,是一份强调直接性、学术性及资料性的综合性杂志.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和介绍是<凤凰杂志>的重要部分,它既为其读者提供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直接样本,也作为西方了解中国人习俗和生活的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西方的译介,扩展了西方对中国及其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早期西传《道德经》的基督特性及谬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西传的历史表面上看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传播的历史,令人乐现,而事实上<道德经>早期传播是被西方基督化、附庸化和殖民化的历史,其中谬误比比皆是,危害至今犹存,令人担忧,引人深思.文章着重从早期译者的身份与目的、翻译的策略、文化传播的角色方面时早期的误传加以剖析,探讨其根源,并希望以原语文化自有的话语权重新译介<道德经>等中国传统典籍.  相似文献   

7.
1899年,英国汉学家金斯密在《中国评论》上将《道德经》译介到了英语世界,为推动19世纪《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影响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思想以及西方学术文化和基督教意识形态影响,他在译介《道德经》过程中用西方的诗学观念和意识形态指导自己的翻译过程,对原文实施了跨文化操纵。具体操纵手段表现为:文化意象替代、增添、删减和改写。  相似文献   

8.
随着18世纪中西文化间的大规模接触与交流,杜甫诗歌在1735年便与马若瑟所选译的<诗经>以及元杂剧<赵氏孤儿>一起,通过法国耶稣会士杜哈德的<中华帝国全志>进入了西方世界.1741年,杜甫的<少年行二首>(其一)从法语被转译为英语,开启了迄今已知可考英译杜诗和唐诗的源头;杜诗的英译历史距今已达270年.在20世纪之前的西方世界,尽管西译杜诗数量有限,西方世界对杜甫和杜诗的认识也比较笼统和模糊,且不乏一些误读误译.但"筚路蓝缕,赓续不辍".正是20世纪前杜诗西译先行者们零星译介所拉开的"序幕",才逐渐引发了后来英美百家译杜的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9.
略论西方美育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与西方美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联。现代中国美育的概念形式,大多是在译介和传播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美学等现代知识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代学者张君劢、沈建平在全面介绍并评述西方美育定义及其派系状态的过程中,对现代中国美育整体形式建构及其知识学之分类研究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寻了中国近代至现代的译介在文化现代性追求中所发挥的功能。文章认为,近代以来的思想界借助译介与特殊的修辞方式言说了文化的现代性追求。“五四”学人对现代文学及文化的独特想象是通过“翻译”来表述的,翻译为文化的现代性提供了实践的基本例证,同时为白话文构建了修辞话语;现代白话对译介而来的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提供了实用的载体。胡适等人凭借其理论话语、经典制造、翻译西方文学来生产白话文学的合法性术语,并由此建立起现代文学谱系。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体现出纯译介性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建设、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等阶段性特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结束了中国父权制美学关于审美价值的专制独白,对既存的审美批评标准进行了富有深度的女性主义反思。虽然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还存在历史观照和文化剖析等方面的某些片面和缺失,但毋庸置疑,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国化已经对中国的女性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郝岚 《青海社会科学》2014,(2):136-142,168
文章历史地考察了西方女性主义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将百余年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段:20世纪前80年为孕育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基本没有女性主义的同步回响,但在译介领域也偶有涟漪。1980-1994年为勃发期,特点是译介先行,译介内容不分先后;女性形象批评长期占主流;主要集中于西方文学研究等。1995年至今是繁荣期,研究范畴涵盖东、西,研究视角更广阔,日渐与世界接轨但仍有差距;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界获得制度化保证,学科化明显;目前的研究流派纷呈,但其中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兴未艾,预测未来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之冲突,几乎使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对西方殖民侵略和学习西方文化。反对封建主义和维护民族主权的双重选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于中西文化的认识正是在这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根据孙中山先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可将其文化思想演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辛亥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14.
儒家典籍中的哲学伦理思想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历史积淀,对其进行译介是确立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在译介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对以往的儒家典籍的译介的梳理发现,传统的译介实践常常是以外国译者为主体,以"西方中心"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从而导致了儒家哲学思想被割裂和扭曲.在文化自觉意识的观照下,儒家典籍的译介应以中国译者为主体,在"文化平等对话"的理念指导下,采取异化的阻抗式的译介策略,这对弘扬和传播儒家文明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7):91-96
中国现代文坛对乔伊斯的译介,存在一条并不显著却完整清晰的线索。通过现代文学30年间对其译介史料的梳理分析,可见中国现代文坛对西方现代主义先锋"意识流"的译介倾向:心灵启蒙与审美追求共存,同时审美追求又胜于心灵启蒙。这体现了译介在中国现代文坛除以工具性为其主要特征之外,还具有文学性及审美自律性。  相似文献   

16.
张小曼  曹敏  孙颖琳 《学术界》2012,(12):191-198,288
本文从我国翻译文学期刊的发展及其译介活动与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内在关系分析入手,采用引用、例证等方法,从译介主体、译介手段、译介客体、(内容、重点、特点及译介作用)等方面,历史辩证地论证了我国翻译文学期刊对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是几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期。现代性思潮萌芽、发轫与兴起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在这一历史语境下,表征西方现代文明思想与文化经验的哈葛德小说经过广大翻译家的译介、媒体的大力传播与读者的广泛接受,完成了其近代中国经典化的建构之路,成为了中国的英国文学经典。在现代性视野里考察哈氏小说的近代中国经典化历程可看出,社会转型的思想需求是外因,哈氏小说的现代西方文明思想是内因,其经典化的整体路径揭示出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历史语境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具有重要的社会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来华德国人不仅把西方现代医学引入了中国,也向德国传播了中国医学。他们在写作有关中医作品的过程中,还对中医典籍进行了译介。这其中既有对中医典籍的直接翻译,也包含对中医典籍的介绍与解读。通过这些中医典籍译介,中医基础理论、专科疗法以及文化传统被引入德国,不仅促进了中医的西传,还对德国的中医研究、热带医学以及汉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霁 《理论界》2007,(2):211-213
以出版、期刊、副刊为主体的文学生产方式和传播系统,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考察文学译介活动不可或缺的途径。本文回到历史的语境,以同人刊物《学衡》和大众媒介《大公报·文学副刊》中的译介活动为中心,结合译介者群体诗学观的转变,探析中国现代文学报刊从同人话语向大众媒体的转变过程对文学译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