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乃国之基,中国历来的古训就是“郡县治,天下安”,学者们也以此来论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严格来说,国外并不存在县域经济,也几乎没有相关研究文献.研究表明,县域经济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个历史阶段性概念;西部大开发历史逻辑性地选择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历史逻辑性地选择了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的发展模式;未来5~10年,西部地区要认清形势,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场化、市域化、均衡化方面转型.  相似文献   

2.
从招远市的实践看,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率先发展,必须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推进发展动力由投资为主向内外需双向驱动、发展路径由资源主导向多元支撑、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三大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转调发展主线,优化服务业、工业、农业“三大结构”,加快经济升级步伐;着眼城乡一体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小城镇、新农村“三大板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加强财源、民生、社会“三大建设”,巩固和谐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宁夏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县,加快扶贫开发的重点在县,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也在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县域经济向现代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路径:一是优化结构推进产业组织转型升级;二是科技兴企,推进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三是拓展市场,推进营销方式转型升级;四是提升素质,推进经营管理转型升级;五是经营园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六是创新机制,推进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转型阶段的经济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种经济利益矛盾,是由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制度缺失所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各种经济利益矛盾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政府职能的问题.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其内容就是构建经济转型期的和谐社会.针对当前各种社会经济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源,我们应该从三个个方面着手推进转型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要选择合适的经济利益调控模式;三是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亚核心"发展规律,即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域中心镇为依托,建立次级核心,通过极化作用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通常,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其具体途径有三:一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二是通过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国家的税制改革是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建立新的税制体系,需要重新认识税收职能、税制结构模式选择、确定适度的税收负担和兼顾社会公平;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要借鉴经济转型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简化税制,降低纳税成本;鼓励纳税人自愿遵从行为和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后期的中国经济改革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改革模式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以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的经济转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制度、国情和历史阶段的要求。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后期,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经济转型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仍然是一种处在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初级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又要注重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把市场机制的长处和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第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大、新农村建设资金匮乏、中小企业融资难、欠发达县市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县域发展不平衡、小城镇建设停滞不前等.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破解建设用地缺口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以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建设和打造"企业联合体"为重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建立"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基金"、加大对欠发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为重点破解欠发达县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和县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统筹县乡村基础设施、膨胀县城和中心镇规模为重点破解小城镇建设停滞不前的问题.同时,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加快构筑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县域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县域民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进步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依托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县域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发育与城乡、政策、生产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经济大循环的角度出发,“城镇经济循环”“城乡经济循环”“政策经济循环”共同构成了县域经济循环体系,集中体现了县域经济主体和空间的相互关联。但由于循环中存在摩擦因素,搜寻成本、验证成本、复制成本和追踪成本会阻碍县域经济循环和经济内生增长,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减少县域活动的四类经济成本提升县域经济循环体系的通畅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持续推动要素信息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同县域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减少三道“数字鸿沟”导致的福利损失,以数字能力建设全面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即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核心问题一直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而产业政策则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集中体现.因此,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增强了推进产业政策转型的紧迫性,而且也为这种转型明确了基本方向,即产业政策需要符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定位,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助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按照上述要求,中国产业政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地转型:一是明确产业政策功能定位,使产业政策聚焦解决市场失灵所引起的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转变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实现产业政策向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为主转变;三是推进产业政策手段转型,实现产业政策手段向市场友好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县域经济可分为四大类别:工业型县域、商贸型县域、资源型县域和贫困型县域。不同县域应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定位职能,选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转变政府绩效观念、正确处理分类指导与自求发展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并充分注重民营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的横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即如何走好统筹城乡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深层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揭示了城市化全民性的深刻本质;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观的基本依托和主战场。为肩负起这一重任,必须对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做出战略部署: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湖北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政策保障、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等策略,推进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目前,湖北省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完善数字化转型政策,因地制宜出台措施;培养数字化转型理念,综合提升主体思维认知;拓展资金来源,实现精准成本投入;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创新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民本”意识理念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政治体现,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国之策。当代“民本”价值的内涵是“一切以民为本、科学发展为民”,是民众信仰、信念和民众对社会、政治生活价值尺度的追求。其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问题。全面促进“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需要坚定“民本”价值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促进优化经济结构运行升级转型;需要“五位一体”运行环境升级:需要促进道德标的建设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供应不足,县域经济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制约了县域经济自身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县域经济工业化水平,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转方式调结构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只有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筑发展新优势;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转方式调结构的良好环境;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国建设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不同地区两型社会建设应该有不同的路径。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把集约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特殊旅游业链接为一体,实现产业替代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