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经济复苏六大悬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26日是美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感恩节。虽然“经济复苏”的信号早已登陆各大媒体,但是大小商家仍在不遗余力地打折促销,驱散金融危机的阴霾。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拉开了圣诞购物季的帷幕。零售商声势浩大的优惠活动势必继续升温。很多人为了节省开支,纷纷争抢商品。“黑色星期五”当天,一场抢购打折商品的骚乱在美国一家超市发生,告诉人们金融危机仍未离去。  相似文献   

2.
<正> 20世纪后期,美国主要的风味食品是传统的火鸡宴、苹果馅饼,诸如在感恩节等重大节日中,它们是少不了的,然而如果民族食品意味着大众经常食用什么,今天真正的美式风味只能属于快餐了。 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联号餐馆现今已拥有1万多家连锁商店(包括在美国境外的2000多家),1993年底它  相似文献   

3.
张前 《决策探索》2009,(23):92-92
从偏僻小山村来到城里读师范,我立即被花花绿绿的世界刺激得浑浑噩噩。4月临近,我从同学那里得知了“愚人节”这一节日——这是一个多么好玩的节日呀,可以尽情地愚弄人,又不必被人谴责。愚弄谁呢?同剥门大多数已知道这个节日,想来想去,我心里有了主意。  相似文献   

4.
钱炜 《领导文萃》2014,(9):28-32
<正>一个海归的经历,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困局"我看起来像美国人吗?""一点也不像!""这就对了。我的中文虽然退步了,但在全院大会上讲话,我宁可用词不标准,也从来不夹英文单词。我在这方面非常谨慎,就是不要让大家觉得我是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去年感恩节前,老师布置了一次作文——《亲情的重量》。班里的娟娟同学在文中写道:“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父母为了外出打工,把我交给外公外婆。每当看到同学的父母为孩子送衣送伞,我既是羡慕,更是难受。我知道,出门在外的父母过得也不容易,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给我关爱,但我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娟娟今年14岁,是一名农村留守女童。  相似文献   

6.
裹儿 《经营管理者》2009,(2):100-101
(一)开了支红酒一个人在深夜慢慢喝。也许是因为太孤独,怕节日气氛的热闹,在夜深人静时才敢独自品味醇酒。冰凉而微酸的液体像经历过的一段段情感,在内心慢慢氤氲着甜。我想我不是孤独的,至少我还有回忆,我还可以把它们变作文字。所以,我又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7.
“我将要回到我的祖父、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以及她娘家人的出生地。我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并将尽心尽力、满怀热忱地为美国争取利益。”一边是长辈亲人的故乡中国,一边是自己的生长之地美国:61岁的美国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在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后,用英文发表了这段让人玩味的感言。相比会说流利普通话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骆家辉只会一点点台山方言和粤语。  相似文献   

8.
比较东西方的节日,我们会发现,西方人的节日多与自己的宗教信仰(如圣诞节)或人文历史(如情人节)有关,而中国人的节日多与自然节律相关(如春节、中秋节)。  相似文献   

9.
语录     
《经营管理者》2011,(9):16-16
有一男子,体格魁梧、武功高强、打遍四方无敌手。遂拉党结派,听话的罩着,不听话的干掉。常四处找人借钱花,到还账时取白纸一张,上书:“我的钱”三字。人莫敢言。这是黑社会吧?不是,这是美国。——央视主播张泉灵近日说  相似文献   

10.
胡晓明 《决策探索》2011,(19):89-89
我在美国的三个月,从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回到家里,路上常常要碰到的事情是,每到一个路口,一旦有车,必定让你先行。 这是什么道理呢?一般人都说,这是西方人比较“以人为本”。一开始我也这样想,但是后来才知道,其实,在他们的交通规则里,有一个“路权”的观念。路权,就是眼前这条路,人人有权。  相似文献   

11.
提到美国,很多人一定会马上想到这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心中浮现出家家汽车洋房、人人生活富足的升平景象。不过,这只是媒体展示给我们的美国。现实中的美国,至今仍然有近3500万人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他们占全国人口的12.1%。这些穷人(ThePoor)是被美国媒体遗忘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12.
节日里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往往内裹礼仪糖衣的权钱交易,一些人由此痴迷于节日情结,一些人由此患上了送礼焦虑症……其中,礼尚往来的主角,多是掌握着一锤定音权力的一把手。各级一把手也因此成为节日腐败的高发岗位。  相似文献   

13.
于大清 《领导文萃》2013,(22):46-50
美国五角大楼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前不久我随国防大学代表团赴美,有缘亲自走进这座外观神秘的大楼。浮光掠影中.这座大楼内处处张扬着的国家理念和民族个性以及独特的美国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朱为众 《决策》2014,(10):72-73
在高税负的利剑下,美国新一波的公司“移民”潮在2014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震撼了整个美国政界和商界,引起了广泛的辩论和关注。奥巴马就此事高调表示:“我的态度是,这虽然合法,但这是错的!”  相似文献   

15.
抛弃旧经验 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30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我自己今年以来每个月都要去一些国家,我发现:把国内成功的发展模式移植到国外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有一次到美国去,有一个美国人问我:“你觉得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带来的损失是什么?”我说就是经济倒退,很多企业倒闭。其实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学会什么叫谦虚。  相似文献   

16.
当谈及“安全”这一概念时,我们往往迅速地并且仅仅将其视为军事术语。这种条件反射似的反应不足为奇,尤其是当我们经历了二战以后由美苏及其盟国形成的对峙的冷战时期之后。自苏联解体以降,有一种奇怪的病症在全球尤其是美国悄然而起,我名之为“敌对势力缺乏综合症”(enemydeficiencySyndrome)。旧时的陈规陋习难以尽除,以致某些人若不假想一种潜在的敌对威胁,就无能为力于思考向ZI世纪变迁的问题。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构成此种所谓“潜在敌对威胁”的正是中国。正如我在其它场合曾经提及,问题的一部分是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始…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荣幸. 在金桂飘香的节日里.我用这张纸片捎去我一颗真诚的心,祝福你--我的老师,节日快乐!永远快乐!!"  相似文献   

18.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成了最近中国人讨论乃至争论的焦点之一.一派人支持美国,他们支持美国的一切,不问具体细节,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另一派人反对美国,这里固然有同情弱者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有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因此,中国人关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争论实际上还是中国人关于自己事务的长久以来的争论的延续。做一个粗陋的划分,前一派人主要是民主主义者,或曰人权主义者;后一派人主要是民族主义者,或曰族权主义者。我认为在这个长久以来的争论中,一些其实非常基本、非常简单的东西一直被搞混…  相似文献   

19.
大观园     
<正> 企业家宣言 美国的《企业家》月刊,每期都在目录页上全文登载下面这则“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我。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肥胖是个严重的问题。至少有1.25亿美国人超重,6000多万美国人过度肥胖,近1000万美国人被临床诊断为病理性肥胖。这对减肥行业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但对我们余下的人来说有着警示的作用。先不谈体形和美丽的问题,超重和严重的健康危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