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更是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实施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产业升级、经济跨越式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等等都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探寻这一时期辽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对于研究未来辽宁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思路、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再创辽宁经济的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中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作为工业大省,不仅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优势,还由于其依托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特有的野生中药材、滋补类动植物资源、生物制药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何使辽宁的中药产业发展成为继装备制造业后辽宁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辽宁省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竞争理论分析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利润率低、工业内部配套能力弱、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和民间投资被挤出等结构性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认为政府主导资源推动型的发展方式和政府产业规划的雷同性及路径依赖性是造成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为此,建议政府在编制辽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考虑效益指标,按产业发展周期和要素、需求条件等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并处理好支柱产业与支撑产业、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地区产业结构是一定区域内的产业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地区产业结构质和量的统一。它既包括了地区内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也包括了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我们试图通过对辽宁产业结构质和量的分析,提出调整辽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一、存在的问题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90年,本区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0%,高于亚洲“四小龙”,并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可见,本区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工业倾斜特征(见下表①)。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21日“辽宁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辽宁大学商学院EMBA教育中心隆重举行。辽宁产业组织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是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而构建的服务、支撑和引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中心的宗旨是以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目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集群因为能够创造竞争优势,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力。辽宁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引导下,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阐述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归纳了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形成的条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辽宁产业集群成长路径选择,这对于辽宁产业集群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壮大.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发展迅速,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辽宁工业旅游发展还不成熟.在参考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SWOT模型对辽宁工业旅游未来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探讨,为辽宁未来工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搞好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大营销力度,重视工业文化遗产开发等.  相似文献   

8.
辽宁区域产业集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不仅支撑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研究辽宁省产业集群的现状,明确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和升级的有效对策措施,对于提升辽宁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冶金工业在辽宁工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制定合理有效的冶金工业发展规划对辽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辽宁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潜在优势,并以国务院《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基本依据,结合辽宁的自身特点,明确辽宁冶金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促进辽宁冶金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为辽宁冶金工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辽宁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由于受到体制、产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步伐相对落后于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利用外资的质量又不是很高。本文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及产业基础优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环境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方面的劣势,以及世界制造业转移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和外商恶意投资的威胁。进而提出了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相互关系。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产业结构配置的问题在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过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比重偏大、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提升,应是辽宁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的长远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调整并纵向提升三次产业的等级应是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提高的当前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 ,支撑出口增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不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趋势下 ,辽宁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提出加快出口产业升级、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营销水平等增强辽宁外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以及贸易竞争指数 3个显示性指标的分析指出 ,辽宁出口商品竞争力有所提高 ;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很弱 ;在出口商品中 ,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附加值高的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尚处于劣势。因此 ,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辽宁外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所在,而集群化发展则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与问题分析入手,探讨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集群化选择,进而通过对创新型产业集群及其演进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结合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特征,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详细阐述了各项指标的意义。通过分析2003年辽宁省及全国各主要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八个方面的发展数据,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同全国一样,大豆产业走向衰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应充分认识发展辽宁大豆产业的重大意义。大豆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其突破口应是以消费需求带动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利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契机,优先支持大豆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大豆产业化经营;支持大豆生产基地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适当控制大豆进口,使辽宁的大豆产业逐步进入一个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加入 WTO后 ,国内外厂商纷纷对中国汽车产业寄予厚望。轿车进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庭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加入WTO后 ,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本文从辽宁家庭轿车市场状况、辽宁轿车产业差距和加入 WTO后辽宁家庭轿车工业受到的冲击入手进行分析 ,提出 :及早完成一系列利好政策 ,加速轿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积极创新及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推行汽车消费贷款 ,改进汽车贸易。辽宁经济的再次腾飞需要轿车  相似文献   

19.
辽宁动漫产业链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的动漫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建并完善动漫产业链成为辽宁动漫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介绍辽宁动漫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分析美国、日本和韩国3种动漫产业链的模式及对辽宁动漫产业链发展的启示,构建出一条符合辽宁省省情的动漫产业链,并提出完善辽宁动漫产业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管理、创新产出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等四方面考察区域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定量化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判定.总结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问题所在,为制定和实施提升区域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