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水原是一条独自入海的河流,因曾与黄河、长江、淮河并称为"四渎"而名扬天下.但在"四渎"之中,惟有这条河流被历史湮没了,成了一条"名存实亡"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流向及流经的区域如何?济水与黄河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2.
孤竹国是商代北方重要诸侯国(今河北卢龙及毗邻地区为孤竹古国的核心区),是中国孤竹文化的发源地。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对燕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对朝鲜、日本等国思想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孤竹文化是冀东文化之始祖、中国儒家思想之源泉、东方道德文化之滥觞。孤竹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河北卢龙成立了"孤竹文化研究会";2004年,"秦皇岛孤竹文化研究会"成立;2009年,  相似文献   

3.
河北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造成这种创作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一,河北类文化的影响。融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的河北类文化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十分现实主义的类文化造就河北作家创作之魂。二,地域环境的影响。河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使作家们的创作多了一些清新、明丽,少了一些魔幻、荒诞。三、受老一辈燕赵作家现实主义飓风的挟裹。要想突破这种固有的创作模式,就要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河南西北部的18个县市在语言上被划入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区,从语音上来讲,这些地区的方言的确与山西话更为接近。该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与该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与晋地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关,移民要素也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形成的原因,希望借此解开长久以来人们对该地"河南人不说河南话"的疑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相当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造成这种创作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一、河北类文化的影响,融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其中的河北类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十分现实主义的类文化造就了河北小说作家创作之魂。二、地域的影响,河北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京畿之地”,致使作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多了一些清新,明丽,少了一些魔幻,荒诞。三、受老一辈燕赵作家的现实主义飓风的裹挟。要想突破这种固有的创作模式,就要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去思考和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6.
死亡之航     
《阅读与作文》2008,(7):10-11
当人类踏上征服大海的征途后,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神秘海难。其中,“瓦拉塔赫”号、“杰尼”号和“明亨”号这三艘在航行中消失的轮船,因为其失踪原因的诡异,而被称为最诡异的三段死亡之航。  相似文献   

7.
"儿系列字"和"儿化"是河北方言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内部差异和独特研究意义的内容之一.介绍并分析了河北方言中与"儿系列字"和儿化有关的7个方面的内容或问题;意欲说明:河北方言中还有大量与儿化相关的内容需要描写、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儿化及相关问题的描写研究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东省1992年以来各地区FDI历年资料,分析总结山东省FDI空间分布特点、地域结构变化动态,并从传统因素、集聚因素、风险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FDI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山东省FDI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胶济沿线"T"型轴线上,现有FDI规模、区域市场容量和资本产出率等是影响FDI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声乐艺术的本质——以龚琳娜演唱的《忐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演唱的一首没有明确语意歌词的"歌曲"《忐忑》在网络上被称为"神曲"而疯传。听众对此褒贬不一:有人称为声乐艺术之创新,有人称为"精神病人"之犯怪;褒与贬皆来自对于声乐艺术之本质的模糊不清。声乐是语言同音乐的结合,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传递明确语意信息的音乐形式。所以语言是声乐艺术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语言,声乐就失去了根本,失去了生命的依托,失去了本性、功能和品位。《忐忑》体裁归属,名为"声乐",实为"器乐",乃人声、器乐之功能互易——"反串"变异之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蒙古当代口头创作著名代表人物、民间祝颂家Ч·济格米德诞辰90周年纪念。济格米德受到被称为歌手的母亲的影响,自幼便崇拜民间语言艺术,在马头琴和四胡的伴奏下学唱好来宝。虽然当时,艺术家还是被当作“乞讨者”一样的落后时代,他还是勇敢地选择了成为民间艺术的最好形式——说书艺人、祝颂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武将形象,他主要是以"忠"为标准来划分剧中武将的。在剧作中,他热情赞扬了"左史黄"等忠义勇猛之将,强烈批判了高杰和"二刘"等骄横叛降之将。他清醒地看到"有明三忠"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于挽救南明已是无济于世,南明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蓝博洲于1987年3月起,对"二二八事件"相关人物展开调查工作.并在15年中,完成了三部颇具份量的系列性报导:<幌马车之歌>、<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消失的台湾医界良心>.第二、三部所报导的故事体例较齐整,联结性强,出现了蓝明谷、郭琇琮、许强等仁者勇者.论文深度解析了蓝博洲的"消失"系列,探讨报导写作的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7,(6):61-64
"艳"是温词之典型风格,《花间集》所收录的66首温词中,浓艳密丽风格的词约占五分之四。温词之"艳"具有丰富的内涵,形成原因其一是社会原因及心理状态,其二是文体原因。温词之"艳"影响深远,不仅是当时词人的主要模仿对象,至宋元明清都可看到受其影响的痕迹。温词之"艳"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之嫌,但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意义,表现了"人性"和"爱情"的不可抑制的觉醒。我们应将历时评价与当世评价结合起来,对温词进行客观、综合评价,还原温词在整个词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北齐北周隋唐各代相继推行,直至唐中叶以后,才逐漸消失于历史舞台。存在了三百年的均田制,會經在当时的社会經济生活中,留下了一定的影响,也成为我們研究中国社会經济史的重要內容之一。 許多同志对于这一制度的各个方面,都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道与言的关系是道家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道家坚持道"自然无为"、"混成无形"。"道不可言",言不及道,二者之间是相离、相悖的关系。道家认为,要想超越道言悖反,一是要破除名言的人为性,使之成为自然的、"无心"的语言;二是要破除名言的区分性,使之成为混整性的、象化的语言。前者可称为"言无言",后者可称为"言象言"。"言无言"开拓出审美化的"天地之境","言象言"创造出审美化的"大道之象",这使得道家语言哲学,无论在内在精神还是在外在形式上,都表现出审美化的倾向,并对中国诗学、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济上文化圈的地理中轴线是河济一线。济上文化圈内东西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受黄河的直接影响。济上正是古之所谓穷桑区域,是东夷文化中心区域。古代寿张、阳谷、东阿,属济上文化圈之中心地带。蚩尤部落主要活动于济上文化圈内,基地在于济西区,阳谷之皇姑冢当为其中心地带。古寿张县为济上县邑。居于济上文化圈的中心地带张秋、皇姑冢当在其范围内。阳谷县十五里元镇皇姑冢村至少有着六千年连绵不断的人文历史。蚩尤之祭,古时列在国家祀典。迟至宋元之际,蚩尤冢是有墓园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丹阳铜",学界认为是西汉丹阳县、丹阳郡境内所产铜。其实它是指现代地质学上的自然铜。自然铜颜色为铜红色或浅玫瑰色、纯度非常高、延展性非常好,文献中称之为"纯铜""熟铜""似金""赤金""不出陶冶而生"等,即是根据这些特点而言。自然铜在中国分布于今湖北、云南、甘肃、长江中下游等地含有铜矿床氧化带,西汉丹阳县、丹阳郡即包括在其中,其历史上所产"好铜"也有被称为丹阳铜的记载,但丹阳铜之名并非源于丹阳县、丹阳郡,而是缘于"丹阳"代表的丹赤之色与自然铜的颜色一致。古代中医学把"黄铁矿"称为自然铜,掩盖了丹阳铜的真实面目,是引起丹阳铜问题产生争论及相关观点产生偏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周中期之后,古代文献语言中未出现介宾结构"於(于)之",这一现象迄未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从读音切入,揭示了"於(于)之"消失的原因:由于"於(于)之"的发音与表示悲切哀痛的叹词"■"呜呼噫嘻"等相混,故最终遭到弃用。  相似文献   

19.
正"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善行河北"活动),以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重要保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平台。为使"善行河北"活动取得更大成效,必须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从制度上保证"虚"功实"做"。其一,要从我省实际出发。必须立足于人们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被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中间人",又因其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而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因此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还是在西方哲学史中,费尔巴哈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思想地位。多年来,关于费氏的研究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和焦点,新成果也是层出不穷。2012年6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论基督教》(董兴杰、才华著)是费氏研究的一部新著,而且是近年不多见的一部以费尔巴哈关于宗教本质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