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城市型水灾害给城市带来了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制约着城市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善治理论,政府和公民合作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公民参与城市型水灾害的防治是弥补政府有限性和纠正公民自身失范行为的必然选择。应加强公民参与,打造主动化、制度化、组织化、多样化的公民参与方式,探寻城市型水灾害防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现有的煤矿水灾害救治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CRM的思想对流程进行了改善,提出了建立灾情互动中心和基于CRM煤矿水灾害救治信息系统,并以煤矿水灾害的防治为主,降低煤矿水灾害发生的概率,同时也提高灾情的反应能力和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4.
5.
在广东茶史与茶文化研究中,方志是主要的文献之一,其中主要的方志包括地方志、山川志、寺观志、名胜志、游记等。本文以研究茶史文化为视角,对广东历代方志的编修撰的特点做一个初步的归纳与探讨,亦对初期从事茶史和农业史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查找文献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灾害的频发,过去很少被重视的灾害社会学研究逐渐从边缘变为主流的研究领域。面对日益复杂的灾害现象时,如何进一步与主流社会学理论对话成为当前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集体行动视角进行探讨,并初步建立起灾害集体行动类型分析的框架。在灾害处置过程中,如何发挥灾害集体行动的正面效应而规避其负面风险?这是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事实证明,在“天灾”定义的情境中,灾民对于外界援助会有较高的满意度,因而能促进积极的集体行动产生。反之,在“人祸”情境定义中,灾民就会将灾害责任的焦点从“宿命论”转移到“人祸论”上,不仅会引起灾民的强烈不满和抗争性行动,还会威胁到政治安全目标及社会的稳定。政府应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播报、正向解释以及专家诠释等方式正确引导民众的灾害情境定调。同时,政府还应从关注灾害技术层面的修复到关注弱势群体、信任机制、公私协力、柔性治理、危机管理和社会公平等综合层面治理的转变,来发挥灾害治理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灾害大国,不断发生的各类严重灾害已成为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巨大障碍。企业参与灾害治理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中国企业参与灾害治理的条件也已成熟。为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中国灾害治理迫切需要改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传统模式,进一步整合与激活社会尤其是企业的灾害治理功能,形成政府、社会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灾害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是指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程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灾害防治的劳动力主体,从而给农业灾害防治、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是是吸引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充当农业灾害防治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防灾救灾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灾害防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主义为灾害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式转移"及"反省机制",它主要有两个重要面向、六个基本维度和八个基本命题,建构要素包括建构主体、建构规则和建构话语三个维度,建构逻辑包括建构过程、建构表现和建构结果三个维度,前一面向是在论述灾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后一面向则是基本分析框架,由此引发了"离灾"、非结构式减灾、风险治理、媒体责任、"隐性灾民"及不公平结构根源等重要治理启示。这一理论取向具有动态研究、从自然外部拉回社会内部、从悲观受害者向积极行动者转变等理论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完整分析框架缺乏、实证研究困难、互构过程模糊、理论机制与逻辑关系不明、化约为权力与政治运作逻辑及对科技滥用意识形态批判等局限。  相似文献   

10.
灾害史是对历史时期灾害进行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其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深受现代灾害学影响。但在灾害学并未产生的古代,作为灾害史的研究基础——灾害史料却不可能按现代灾害学的方法进行记载。从甲骨文中"灾"、"害"的简明界定,到秦汉后正史记录"灾害"的相对规范化以及民间对"灾害"认知的随意性与多样性,可见历史时期以来的"灾害"一般遵循所处时代的认知标准,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灾害史研究虽需借助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却不能单纯以现代灾害学的概念标准来界定古代灾害,而应重回历史语境,遵循传统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审视历史时期灾害。  相似文献   

11.
民间歌谣是以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保留了鲜明的地方方言特色。粤语的民间歌谣可以为粤方言研究以及广府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从一些较为古老的民谣之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方言和文化的历史痕迹,这对于研究方言以及文化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民谣应该妥善保存并整理。  相似文献   

12.
清代进入广西城镇的粤商创立并依托会馆,保护其产权利益,构建以亲情乡谊为基石的商业网络,有效地降低异地经营的成本,推动自身的本土化发展,促进了清代广西商业经济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13.
广东工业大学在50余年的发展中,为广东区域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当前,面对新的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广东工业大学应根据广东各功能区域的规划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和输送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湖北发生的水灾给农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水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如特殊的地貌、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对水利事业的漠视等都是造成水灾爆发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神话是文化的源头。洪水神话的世界性是世界各古代民族经历了相似发展阶段的结果。但由于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结构等差异,西方、中方洪水神话也蕴涵了神本位与民本位、个体与集体观念、横向与纵向人际关系模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经过历代传承与整合,形成如今风格迥异的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水患曾经是郑州历史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明清时期尤为严重。它不仅吞噬了无数人口,冲毁大量良田,淹没大批城池和村庄,而且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郑州地区水患严重,主要是黄河经常决口,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等原因所致。明清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治水措施。这些措施虽有许多缺陷,但对我们今天治水、治河,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东城市社区自治与基层民主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东城市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发展为深层视点,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微观层面的广泛调查入手,在着重分析广东城市社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33年山东黄河水灾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七八月份,黄河全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山东境内的黄河虽未决口,但河北、河南决口之洪水全都灌注山东,使山东成为受灾面积最大的省份。灾情发生后,国民政府和山东省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赈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粤剧在进入21世纪后,其求变的发展趋向十分明显.概括来说,新世纪广东粤剧的"变脸",主要的标志不是其舞美的"大制作",也不是其声腔的变化,而是其文学性的强化.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村金融发展同农民收入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利用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支农力度、农村货币化程度作为参考序列,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农民全年现金收入、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作为比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明显,农村货币化程度提高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贷款规模、存款规模的缩小同金融支农力度的减弱则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