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治水理念随着治水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理念逐渐形成,人文精神渗透于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依法治水理念逐渐形成,对水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经济水利理念也在向民生水利理念转变,我国的水利建设正摆脱于经济利益的短见,向关注经济与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同时,逐步实现了从破坏、开发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有机结合转变,这些理念对促进水利乃至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依据我国实际,从治国安邦、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水思想,并把大江大河的治理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他的这一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水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水利乃安邦治国之大事的水利战略思想;按规律办事的水利建设思想;科学治水和依法治水的水利治理思想。第三领导集体的水利思想内部逻辑严密,是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杨增新主政新疆时期按照"先北后南"的总体布局在全疆推广水利建设.通过采取设立水利委员会、整合各方力量、将水利纳入官员考核、切实解决水利纠纷等措施发展南疆水利建设.对南疆农业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程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旱自然灾害频繁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华中抗日根据地通过疏浚河道,修筑河堤、湖堤、海堤,开挖水塘,种植树木等措施来加强水利建设。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治水,注重效率和质量,节约经费,统筹全局。水利事业的开展,减轻了旱涝灾害,保证了粮食增产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密切了军民关系,树立了根据地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绵延的精神动力,水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强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我国水生态建设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水文化建设对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思想、促进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水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是"以水治水"的成功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人讲求"天人合一",主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体现在治水方面,就是努力探索"以水治水"的方法和途径,力求达到变水害为水利的目的.从传说中的大禹到以后的历代治水专家都为此作出过努力,而都江堰则是"以水治水"最成功的范例.都江堰利用水的习性和自身能量,成功实现了排洪、灌溉、除沙三大目标,并且实现了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应该建立"都江堰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完善的水利建设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搭建科学技术向农业水利建设转化的桥梁,实现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的转换,在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具有强大推动作用。不断创新农村水利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也是农村水利科技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0.
水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兴衰息息相关。因为治水,孕育出不同的国家类型;因为治水,生长出不同类型的基层水利共同体。在基层水利共同体治水的过程中,公共性通过自身共在性、共有性、共识性和公意性功能的发挥,深刻地影响甚至决定社会的行动、制度的形成以及价值的共塑。因此,公共性自身的四大属性,不但使基层水利共同体内生出"坝长""堤长""垸长""河长"等民间河长,而且也使基层水利共同体在公意代表的领导下延续千余年;治水的公共性,不但塑造出政府主导和基层水利自治的双层治水体系,而且还建构出双向治理的社会结构,进而生长出当下由地方主官河长与民间河长共同构成的有效治水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非常重视水利,在近半个世纪的水利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水利思想: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搞水利建设;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水利建设要坚持综合平衡原则。陈云水利思想蕴含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欠账较多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的现实,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西省农业大县宜丰县的农村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认为发展农业水利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具有较大潜力.进而在分析农村水利建设与其效用发挥呈现时滞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对农村水利之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建立农村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中的群众参与、完善农村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建设顺利进行与良性运行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水利面临着治水思路的重大变革和调整。从如何立足长远,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推动治水方略新发展的高度,在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重视水利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重要,治教同样重要,治水需要人才,更需要水利教育。一百年来,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慢长的孕育过程,也经历了曲折和动荡。改革开放后,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研究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的使命感,对加快我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雷州水利建设的重要发展时期。明代雷州的水利建设在宋元基础上,通过雷州政府的大力组织和雷州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终于取得卓著成效。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大大改进了修筑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达到历史的高峰。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确保雷州社会经济稳健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9.
苏轼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他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水利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正确的水利思想是苏轼历次治水实践都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农村饮水安全等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切实保障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自然性缺水与水环境恶化,基础设施防灾、蓄水、灌溉能力降低,建设、管理、监督主体缺失,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村水利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适用北方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模式以及沙漠化防治技术试验与研究,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管护,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体系,有效遏制水环境恶化;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推进民生水利发展;推行农户主体、集体主位、政府主导"三主模式",改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现状;兼顾水利的公益性和产业性特性,加快农村水利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