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作为海-陆文化同构的泱泱大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基础缘自远古形成的沿海人文地理的区域格局.广泛分布的贝丘文化遗址的存在,众多渔盐舟楫遗物的发现,夏商周以降沿海疆域统辖管理的格局,各"海王之国"的海洋发展及其与海外世界交通交流网络的形成,都为秦汉以来中国统一的陆-海疆域架构、统一的陆-海文化模式、统一的海内外华夷宗藩体制和"汉文化圈"的发展、繁盛.奠定了悠久、深厚的基础.中国海洋文化包括海外交通交流的历史遗产,即基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应有目标,是打造全球海洋治理新格局、实现世界海洋和平安宁发展的必然追求,合作、共建、共享、共赢逻辑下的海洋文化建设发展,理应是"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化基础和价值体现.而这正是中国海洋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海洋文化理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起到主导、引领性文化基础和精神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剖析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的最有效率的路径。并结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提出积极开展保护海洋文化资源行动;鼓励企业成为海洋文化产业主体;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加大海洋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是推动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论及齐文化精神,往往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意识文化等不同角度高谈阔论,单元性研究有余,综合性升华不足,执其一隅而略视全局,其结论往往也就大有盲人摸象之感,言及齐文化精神便数言难尽了."和"是齐文化精神的基本脊柱,这在齐国800多年的发展历史链条中可谓清晰可见.儒学中的"和"与齐文化中的"和"是一致的,儒学中的"和"是齐文化中"和"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齐文化汇入儒学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和战略要道。舟楫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这一地区运输的大动脉,更是旅游的主力军。此外舟楫与本地区的民俗和文化水乳交融,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内涵,舟楫文化对该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和战略要道.舟楫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这一地区运输的大动脉,更是旅游的主力军.此外舟楫与本地区的民俗和文化水乳交融,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内涵,舟楫文化对该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舟山海洋文化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海洋文化是发展舟山海洋经济的需要,是建设舟山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应将海洋硅谷工程、海洋城市形象工程、海洋旅游工程、海洋文化产业工程列为舟山海洋文化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等多层面、立体化的复杂工程。针对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的文化强市建设目标,青岛市最宜实施品牌化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与中国现实海洋文化价值取向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自觉的视野里,文化价值取向调适,既要保持传统的延续性,又不失其开放性与现代性,是文化生生不息的自我认识历程。同时它也建构着一个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世界。中、国现实海洋文化价值取向必须调适以达成与社会结构基本协调以适应新的世界性海洋文化的发展。当前需要确立海洋经济价值取向、法律取向、知识理性取向、平等亲和的海洋道德取向,这样,我们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去协调海洋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使当代中国海洋文化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中国现实海洋文化价值取向的转换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个既不断建构又不断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象山县科学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山县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发展渔乡经济的需要,也是弘扬海洋文化的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对海洋文化的重新诠释、包装或演绎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根本内容;通过节庆的形式来展示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举办学术研讨会,深入研究海洋文化对发展文化产业有指导作用。同时,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必须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辉映,将为开拓文化产业市场和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三国文化旅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经济和体验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国文化旅游研究可划分为个案研究、初步探索和热点研究三个阶段。总体而言,三国文化旅游研究还不平衡,也不成系统,应注重整体研究和开发,实行跨区域合作,以形成三国文化大旅游圈,增强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蛰伏在贵州历史深处的夜郎文化,其魅力与光芒已日益显现。站在新世纪端点,人们已认识到文化力拉动经济发展的迫切和重要,面临着理论和思想的创新,于是乎,专家们探寻的灼灼目光齐齐锁定源头活水———历史文化。本文紧紧围绕怎样整合现有的研究力量和周边省区的资源,以形成跨省区的以夜郎文化为核心和符号的区域文化、区域经济这一主题,对夜郎与夜郎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理性的回顾评估和构建性的前瞻。  相似文献   

13.
楚骚文化是建立在楚地文化风俗基础上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意蕴深厚的美学思想,并积淀于汉代艺术的文化精神的深层。在中国诗学发展的逻辑链上,屈原及其骚体诗创作实践以及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对于魏晋时才标举的"缘情"说,具有奠基和示范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国在1688~1815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一个一般的民族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海上霸主、殖民帝国,究其原因,海军与海权对英国这一阶段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历届政府坚持把赢得制海权作为战略目标,把海权与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成为英帝国强大、繁荣的重要基石,也是英国在同西班牙、荷兰、法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海洋文化由广西沿海三城市分别唱响的三首代表性歌曲来彰显,它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试图以简洁、凝练、生动的歌词所特有的韵味,呈现三城市各自辖区的海洋文化中最为出众的一面;音乐语汇(曲谱)朴素自然,具有浓郁飘逸的南国沿海地区民歌风情。这种彰显还体现出这样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寓教于乐”地提升城市形象,而且也有益于“寓教于乐”地强化国家海洋主权意识的树立。  相似文献   

16.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大夏政权的都城,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是我国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古城。统万城遗址是匈奴人在历史上活动的见证,匈奴文化特征显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匈奴文化的角度对统万城进行了解读,认为统万城的命名是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的表现,统万城的选址体现了匈奴人的自然审美观,城市形态设计则与匈奴的文化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万城遗址是匈奴文化的典型例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加强对统万城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彝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彝族性别文化以婚姻制度为主要内容,并在财产分配、劳作文化中反映了女性的地位、权利、行为等。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作为彝族女童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按照社会规定的传统性别角色来塑造女性。解放后,学校教育才在彝区兴盛起来,而接受完整学校教育的女童一直很少。传统性别文化制约着今天彝族女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浅谈水文化内涵、研究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文化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水文化研究路径的探讨,可以推进水文化研究的深入展开。文章对水文化概念作了初步界定,指出水文化的实质是通过人与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并从科学性、行业性和社会性上定位水文化。水文化研究的推进,也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可以推动我国海洋文化形象的塑造,加快海洋强国的建设。进入新世纪,青岛已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平台,在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实地调研结果,通过探讨青岛海洋文化语言景观现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语言政策、文化认同、权势关系等,了解青岛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发展的程度以及海洋旅游政策制定的依据,对推动中华传统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海洋文化概念、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海洋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建设好海洋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优势,借鉴世界先进优秀海洋文化;培养民族海洋意识;加大政府海洋文化投入;扶持海洋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