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是我国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主要时段,假日旅游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节假日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城市热门景区"人满为患"现象频频出现,引发旅游景区资源破坏、旅游质量下降、景区形象受损、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甚至出现人群踩踏等恶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节假日暴涨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安全设施不足等,建议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节假日景区高峰管理、发展智慧旅游等方面入手,解决城市景区节假日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旅游开发较早,跨度的行政区域较多,目前我国河流型景区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管理效率低、市场秩序混乱、行业监管难、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以漓江景区为例,从漓江景区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其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管理4Y~-制、旅游产品、门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四个方面对河流型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快速发展的历史村落旅游在村落社区发展与旅游开发博弈过程中突显出矛盾复杂化、过度旅游化等问题,因此景区型历史村落作为村民生活的社区,与旅游发展的景区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系统科学的思想构建历史村落"社区与景区"一体化系统,从空间要素、社会功能和组织结构3个方面对耦合系统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西省榆次后沟为例探讨同一地理空间范围的景区型历史村落"社区与景区"耦合作用机制,指出后沟古村社区与景区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发展弱化了社区功能,景区管理受社区制约较多,景区功能尚不完善,并提出了后沟古村社区与景区耦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镇江的旅游发展环境,认为在资源和地理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指出,镇江旅游业也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在此基础上,就提升镇江旅游竞争力,镇江旅游业应充分开拓市场,以金山为龙头,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旅游业顺利发展;加大旅游执法力度,规范整顿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促销工作,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注意力稀缺使当前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注意力资源的善用与否可导致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出现"冰火两重天"。比较武当山景区与崆峒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区位、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体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善用注意力资源的武当山景区十年间实现了级数倍增,而不善此道的崆峒山景区即使在中国旅游人次井喷的十年仍然"不温不火"。进入21世纪的前20年,社会注意力稀缺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革新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背景,立足于"景区自身资源—常规化宣传运营"的传统模式逐步被"特定注意力营造—政产学研智资源重组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对当前的后发景区来说,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文化品牌形象的营造、智库力量的引入和市场投资主体的参与等,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注意力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景区超载是指旅游景区游客流量超过景区的游览负载能力。在这样的旅游环境中,不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极易引发各种突发事件。文章对景区容量超载情况下发生的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研究,以四川九寨沟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发生的"10·2"旅客严重滞留事件为例,通过对事件中的承灾载体系统和事件发展机理的分析,揭示九寨沟景区管理方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地质及地理环境复杂的山地旅游高危景区,提出了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山地景区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科学理念;采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检查表分析法,穷举了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隐患,提供了直观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信息;应用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指数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科学规划设计、完善设施设备、提醒与警示、风险监测、风险管理、应急救援"的"六位一体"山地旅游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门票高位运转的伦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发达国家的旅游门票,我国旅游门票价格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学者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旅游门票价格太高导致旅游产业链的恶性循环。从伦理角度看,旅游门票高位运转对旅游社会功能的实现、旅游权利的保障及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旅游门票需内外兼修,大胆进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降低成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景区建设;弘扬旅游公益性,发展社会旅游;促使学术研究转向,寻求旅游产业的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单一的旅游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全域旅游表现出的全局性、衔接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要求,只有多种旅游治理模式间发挥协调互补功能,才能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如何促进多种治理模式实现有效的混合应用,成为旅游治理体制构建的新议题,即如何实现治理中的善治模式,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急需突破的时代任务。"元治理"理论导向的旅游治理体制构建,就是建设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即要明确政府在"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加强旅游法制完善与实施、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配置、平衡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以及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借力优质景区建设助推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韩国旅游期间看到,当地人特别注重"低碳出游"。在雪岳山看枫景时,与满山红彤彤的"枫景"相媲美的是韩国人的那种环保意识:山口处,原本可以跑汽车的平坦公路上,看不到一辆汽车的影子,看到的只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款款步行。景区深处,无论山谷多么险峻,也绝无一辆空中缆车。这倒不是因为景区管理严格或旅游设施不全,而是韩国人有意为之:减少景区的污染。为此,韩国的旅游部门还特别提出了"低碳出行"、"环保景区"的口号,得到韩国民众响应。所谓"环保景区",就是在该景区旅游的游客,一律禁止驾车入内;游玩过程中,要自携垃圾方便袋,而且不许在景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其特色专业建设却存在建设历史不长、学校比重较小的现状,即从2008年至今,仅有15%的学校具有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相关高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研究;突出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河南旅游形象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地的发展中,形象的树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河南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针对河南旅游资源尤其是从人文资源和自然山水资源两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市场调查情况,对河南的旅游形象定位进行理论研究,为河南旅游形象的塑造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即在进一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同时,深入挖掘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安徽省“两山一湖”地区即黄山、九华山及太平湖风景区体育旅游业环保现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推动下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出政府职能部门须承担起风景区的环保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长期合理规划体育旅游产业、严格审批制度,大力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科学管理体育旅游产业,合理开发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和保护并重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是旅游景区迫切需求的中高端人才,但大量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却有业不就。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办较早的高校之一,其2009级、2010级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区就业意愿率仅为9.52%,且区域、类型、级别和所有制上分别倾向于华东地区、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有企业。主要受行业忠诚度、传统景区管理体制、景区人才需求特点等宏观因素和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和学生个人观念等微观因素影响。学校、学生和景区三个层面均有必要提高学生景区就业意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苏州西山“农家乐”近年来发展迅速,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留住更多的劳动力以及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西山“农家乐”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有效的宣传和营销;内容单一缺乏特色,整体素质低,服务质量难控制;利用率不高;设备设施欠缺,经营模式单一等。因此要促进西山“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农家乐的活动内容以及特色;扩展景区季节旅游;探索多样的经营模式,丰富营销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经历了千余年的人文积淀,融祖国文化之精华的儒、释、道于一体,是享誉天下的名山。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研究集中在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对其文化内涵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抗战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红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非常突出,通过深挖岳麓山的文化内涵,可确立岳麓山的"红文化"品牌,并通过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目标市场促销、综合营销、加强管理和服务等措施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河南旅游产品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不高。为了加强河南旅游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国际知名度,实现"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在系统分析河南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提出河南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同时发展旅游业必须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必须加强对导游人员民族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培训。从湖北巴东神农溪漂流旅游景点的导游人员调查情况可知:保护发扬民族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只有“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才能使民族文化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地区间竞争愈演愈烈,而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因此,了解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特点是乡村景区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重渡沟景区为例,对乡村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游后满意度等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动机有健康休闲动机、社会动机、寻求乐趣动机和业务动机;出游特点以夏季省内自驾游为主,多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消费特点为人均花费较低,停留时间较短;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较高;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有景区核心吸引力、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找出重渡沟景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具体管理建议,这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