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现象学作为影响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之一,广泛影响到社会的各门学科,同时也影响着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现象学在教育中直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从教育现象学的主要观点即关注体验研究、强调实践和反思、动态性知识观中,又可以窥见其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些影响,即教学机智是一种智慧实践,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洞察儿童内心世界并且提高自身素质,等等。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为基点,向教师展示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在静态现象学中专注于平面结构的分析模式,确立了自我相对于意识相关项的优先性,但缺少对时间维度的考察.当胡塞尔把时间问题作为重点引入思考后,由静态现象学转变为发生现象学就成为必然,发生现象学考察的是自我必然发生的纵向历史结构,相对于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学更基础和复杂,这种深化是胡塞尔为追求理论自明性必然导致的结果.尽管如此,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教育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是这一思想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教育学是以现象学为其方法论,建立在存在主义的哲学观上的一种教育学思想。现象学教育学利用现象学的这种质的研究方法,鼓励教师和父母对儿童生活世界用心观察,通过反思提出教育的目的和价值。现象学教育学更加关注个体而非整体,体现出一种对生存、幸福的人文情怀,旨在获取生活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堆砌。它使处于学院化的研究方法走向平民化,使得研究者、教师和父母都能容易地掌握这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教育学思想起源于德国、荷兰,从20世纪40年代起引起了欧美等国家的重视。范梅南是现象学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深远的教育意蕴,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象学技术哲学产生的逻辑分析,可以发现现象学技术哲学存在的合理性。对前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考察表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和工程的技术哲学之间存在着难以愈合的范式分歧,分歧原因由一个共同的基础所奠定,即传统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二元对立;对胡塞尔创立的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现象学的考察表明,现象学为解决技术哲学内部分歧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想依据;对存在问题的考察表明,技术与人类生存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对形而上学的考察表明,在技术时代,存在的问题变成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即技术的形而上学问题。因此,技术哲学的研究必须从与存在问题关系紧密的现象学的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学从理论、方法、运动和范式四个方面对包括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方法层面的影响最大。现象学之于教育研究,既有积极方面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通过个案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过程中现象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它的魅力和限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新现象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学,或者说,它的总主题是什么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新现象学的基本任务、主导论题和方法原则三个方面的简要阐述,将其界定为生活经验现象学。生活经验是整个新现象学研究的对象领域,贯穿于新现象学的主要论题和基本内容中,成为新现象学理论大厦的基础。生活经验是身体直接感知到的、未经意识加工的、原初性的,因而新现象学又不是主观性哲学。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对于欧陆现象学运动知之甚少,维特根斯坦还是在他于1929年年初重返剑桥之际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现象学"版本.他的现象学观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个信条:用一种所谓的"现象学语言"来再现被直接给予的现象乃是可能的,而同样的任务则是日常-物理语言所无法胜任的.但通过对于"予料"之本性的深入探索,维氏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再现直接经验的任何尝试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物理语言的表达式,而这种牵涉恰恰是以牺牲现象学语言的独立性为代价的.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维氏对于现象学的放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批判,亨利揭示出胡塞尔现象学的还原方法与现象学的对象之间的矛盾。这一批判表明,有必要抛弃意向性的还原,以便重新获得现象学的对象。亨利提出的"现象学的彻底化"首先是在现象学的对象方面实行的,因此,对于理解经典现象学和"未来的非意向性"现象学来说,现象学方法的批判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现象学思想在很长时期内影响广泛,同时也作用于建筑学领域,建筑现象学以其在文化领域的独特地位成为现象学运动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在建筑现象学这一框架下,从建筑哲学的角度分析建筑师成长的设计背景,探究创作思想和设计言论中反映出来的建筑哲学思想痕迹,发掘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通过探讨其中反映出的现象学思想渊源,为更深刻地领会建筑现象学精神提供依据,从而使在建筑设计中融人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认识到了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物理学的客观主义及其演变形式实证主义,从而把对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的根基。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独特的范式是先验还原的方法。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思辨的哲学方法,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方法论视野,现象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了新的思想发展空间,能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的思想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与皮尔斯在现象学的重要问题上具有基本共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胡塞尔将注意力集中于意识结构分析及现象学方法上,皮尔斯则专注于现象的呈现及其分类和特性的描述上.两者的现象学差异明显,最后却又殊途同归.分析胡塞尔现象学与皮尔斯现象学的异同,揭示它们互为参照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可以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对现象学的认识和研究的同时,获取进行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第二代现象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芬克在《第六笛卡尔式沉思》中尝试将思辨哲学的要素引入现象学,同时借助现象学意义上的“绝对者”概念,描绘先验现象学的完整图景。一方面,绝对者作为现象学观察者,通过揭示先验主体性的世界构造进程和自身的先验处境,实现自我展开和自我认识;另一方面,绝对者也在描述现象学分析中不断触及直观被给予性的边界,并尝试通过建构现象学突破描述现象学的方法论限制。尽管芬克引入了思辨要素,但他并非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而是仅用作展示性方法,同时严格依照发生现象学分析提供的法则和现象的本质必然性进行现象学建构。通过对于绝对者概念的阐释,芬克最终在先验现象学的框架内使描述现象学和建构现象学、先验唯心论与先验宇宙论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5.
亨利通过区分两种现象性以及对意向性和时间性进行解构,推进了现象学的彻底化发展,将现象学彻底回溯到了非意向性的内在性的生命中.亨利推进现象学彻底化的工作是紧紧围绕普遍现象学的基本理念展开的,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自身"在亨利这里具体化为"回到了生命自身".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是研究意义意向与意义现实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儿童文学及其翻译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点和要求,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在现象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深入挖掘,从现象学的还原和本质的还原等几个侧面揭示出他的哲学中所包含的现象学因素.从"语言游戏"理论和名称理论阐述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是马尔库塞早期确立的一项哲学计划.经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处境和海德格尔一般此在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马尔库塞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只有辩证法和现象学的统一,才能公正地处理人之此在的历史性.这一构想不仅准确地指明了马克思历史理论内在的具体化要求,而且为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时期发展一种“双向度”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兴起的现象学运动涉及广泛,也逐渐渗入到技术哲学研究领域.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相当数量的西方技术哲学家运用现象学方法研究技术哲学问题,对西方技术研究具有较大影响.这些技术哲学家虽然都是运用现象学方法考察技术,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视角,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此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现象学研究路径,而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特点的多维视角.主要表现为考察技术根本问题的视角、考察具体人工物品的视角和考察人与技术关系的视角等.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新现象学的主要观点:可感的身体、身体的动力机制、情境、原初当下和展开当下、气氛、主体性,其次介绍了新现象学对若干心理疾病的解释:身体动力机制、个体情景和主体性的紊乱。在新现象学的心理治疗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将现象学与心理治疗以及认知科学相联系的合作方式。新现象学提供的动态化和主体化人类图景,可以成为理解、探索和治疗心理紊乱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