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八九十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种类。我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引入生命教育,2001年被宣布为"生命教育年",在中小学和大学普遍地推广。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黑龙江、湖南、云南、陕西、苏州、常州等省市都下发了有关生命教育的纲要或方案,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里都在开展生命教育,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青少年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他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的整体生活品质和生命归属感,增进人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已经从引入、消化、探索、实验的阶段,进入到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阶段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在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老师,分别介绍各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与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教育的伟大事业,期望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春医专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介绍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八九十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种类。我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引入生命教育,2001年被宣布为"生命教育年",在中小学和大学普遍地推广。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黑龙江、湖南、云南、陕西、苏州、常州等省市都下发了有关生命教育的纲要或方案,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里都在开展生命教育,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青少年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他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的整体生活品质和生命归属感,增进人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已经从引入、消化、探索、实验的阶段,进入到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阶段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在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老师,分别介绍各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与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教育的伟大事业,期望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八九十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种类。我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引入生命教育,2001年被宣布为"生命教育年",在中小学和大学普遍地推广。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黑龙江、湖南、云南、陕西、苏州、常州等省市都下发了有关生命教育的纲要或方案,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里都在开展生命教育,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青少年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他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的整体生活品质和生命归属感,增进人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已经从引入、消化、探索、实验的阶段,进入到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阶段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在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老师,分别介绍各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与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教育的伟大事业,期望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八九十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种类。我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引入生命教育,2001年被宣布为"生命教育年",在中小学和大学普遍地推广。中国大陆从2004年开始,辽宁、上海、黑龙江、湖南、云南、陕西、苏州、常州等省市都下发了有关生命教育的纲要或方案,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里都在开展生命教育,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青少年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人生过程及生死的挑战,学会尊重生命并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培育他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提高自我的整体生活品质和生命归属感,增进人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2010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中国的生命教育事业已经从引入、消化、探索、实验的阶段,进入到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和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阶段了。为此,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在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生命教育课程的老师,分别介绍各自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与经验,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教育的伟大事业,期望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并真正让广大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命特性的生命价值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着缺陷,这是我国生命教育提出并推广的深刻的历史背景。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在全世界勃兴了一门新的教学门类——生命教育。这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条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了海内外四位学者就有关生命教育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生命教育主要性质与内容展开讨论,以期推动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着缺陷,这是我国生命教育提出并推广的深刻的历史背景。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在全世界勃兴了一门新的教学门类——生命教育。这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条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了海内外四位学者就有关生命教育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生命教育主要性质与内容展开讨论,以期推动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着缺陷,这是我国生命教育提出并推广的深刻的历史背景。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在全世界勃兴了一门新的教学门类——生命教育。这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条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了海内外四位学者就有关生命教育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生命教育主要性质与内容展开讨论,以期推动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事业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着缺陷,这是我国生命教育提出并推广的深刻的历史背景。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的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在全世界勃兴了一门新的教学门类——生命教育。这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条新途径。为此,本刊约请了海内外四位学者就有关生命教育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生命教育主要性质与内容展开讨论,以期推动生命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16.
由国内多家国家级出版社联合发起,北京京师弘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国内第一套“生命教育”地方教材即将出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命教育在全球逐渐推广和认同。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教育。在我国,虽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极其生动而丰富的,可以多学科以及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划分与确定,但根据大学阶段的突出特点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教育应突出地使大学生了解生命之本,悦纳自我,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理解生命之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认识生命的真谛、价值,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生死;珍爱生命的美丽,善待自我,学会生存、休闲与交往,注意自我保护、自我保健与自我保养。  相似文献   

18.
美国等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广泛开展生命教育,较之于西方国家,我国高校则缺乏生命教育,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行为使得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成为迫切的学理性和实践性任务。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高校应从指导机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育评价等环节构建生命课堂教育体系,同时搭建以生涯规划、体验活动、校园文化、预警干预构成的生命实践教育平台,建构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当下生命教育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被轻视和生命激励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亟待解决,因为生命教育作为渗透于整个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教育学习者认识生命特征、体验生命美丽、享受生命快乐,甚至敦促大学生学会建立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便引导学生成为时时关爱自己又关爱他人的生命体,直至步入和谐与完整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随着生命教育在全球被逐渐推广和认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教育,例如死亡教育、寒冷教育、孤独教育等。1979年澳洲成立“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主要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防治等。美国还利用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开设有生命教育和资源网(Life Educationand Resource Network)等。20世纪末期,我国台湾地区将“死亡教育”引入,称为生命教育,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将2001 年称为“生命教育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