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报是一种特殊的期刊品种,它以学术性、理论性和综合性为主要特征,在文化建设上担负着传播知识、进行文化积累的使命。学报编辑对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学报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质量竞争日显激烈的新形式下,增强学报编辑主体的策划意识、学术意识、著作权意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时期,讲主体意识的人多起来了。作家讲“创作主体”,评论家“讲欣尝主体”……那么编辑也该讲“编辑主体”。本文借用这一提法,略陈陋见,就教于编辑同人。 哲学上所谓主体是指赋有意识和意志的人,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认识能力的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存在的最高级的形式。在心理学上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是人对现实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意识使人能从客观  相似文献   

3.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稿都是作者的科研成果.编辑对作者文稿的处理,实际上是对作者科研成果的一种再认识.这一认识过程是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决定了学报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对作者的科研成果进行能动反映.而这种能动反映正是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的体现.为了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充分发挥把关与创造的双重作用,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超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学报编辑主体思维具有超前性的特性;学报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和学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其超前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学报编辑主体对未来的编辑活动的超前把握具有确定和不确定的二重性;超前思维在学报编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内容;如何才能提高学报编辑主体的超前思维能力呢?文章从三方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编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 ,编辑主体意识在编辑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着编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编辑主体意识包括现代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特色意识、超前意识、求异意识和模糊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 在编辑工作中,最大的忌讳就是“就稿编稿”,虽然我们常常强调要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只盯着来稿,成为一名普通的稿编人,或是把编辑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文字工作,把理顺文字作为第一要事,以致于学报质量平平,没有任何特色,这其中学报编辑没有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或发挥主体意识不得法,是形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就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发挥主体性,提高办刊质量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任何时期,任何工作,干部的主体意识都起关键性作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工作的干部,主体意识尤为重要。编书,编报,编杂志,都是宣传工作,都是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的著作家和编辑都是人类文化科学大厦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因此,著作家和编辑,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方法论,他们拥有的知识量,他们思维的能力,对期刊和出版事业的工作,具有兴衰和成败的作用。这一原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认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应该是知识分子中的专家,而高等学校学报主编应该是专家中又博又专的学者。编辑和主编应有的素质和内容,都是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的规范和标志。而这规范和标志的具体目标和  相似文献   

8.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学报编辑水平决定学报质量.学报编辑主体在整个编辑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学报编辑要在保证学报导向正确方面、在选题策划方面、在出版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学报编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导向、文化导向以及知识导向,坚持学报的学术性原则,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高校学报的生命。高校学报质量的高低与融入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多少密切相关。编辑的主体意识是指编辑者在编辑活动中的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改造性和批判性。增强并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全面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全新视角解读技术创新,开创了国内技术创新哲学系统研究的先例,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从话语、范围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研究范式。笔者确信,在李教授及其著作的引导下,将会有愈来愈多的学者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哲学也定将取得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主体和客体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是策划主体通过预先科学合理地设计刊本、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过程,使策划客体得到完美表达的编辑行为。编辑策划以策划主体的构思、分析、归纳、判断逻辑过程为起点,进而预定目标模本,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实现目标,最终以策划客体作为载体而结束。一本学报,是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有机结合。要提高学报的质量,实现高等学校学报“学术窗口,科研阵地,信息平台,人才基地”的功能,必须建设高素质编辑策划主体队伍,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学术资源,实现编辑策划主体与编辑策划客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14.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又是农民的地位问题.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缺失;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则关乎社会和谐理念与准则的基本确立.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那里,主体是社会化的结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只有认同社会法规(道德、惯例以及法律等)的制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种对社会法规的认同是主体向社会整体的皈依,同时也造成自我个体的死亡.中国先秦思想家庄子对人性的关怀是从关注生死问题入手的.和生存一样,死亡只是"气"的一种形态,是时空存在中的一种状态,没有必要乐生忧死.庄子指出人因追求政治生命而忽视自然生命的存在是一种更大的错误.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极大的伤害.因此,庄子不仅仅是要齐一世人肉体观念的生死观,更是要齐一世人社会功利观念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6.
要办好高校学报 ,其编辑应具有创新意识、精品意识、特色意识等方面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主体与客体的区分,是认识文学理论活动的一个前提.作为研究者的文学理论主体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文学理论家在研究过程中的致思方式,至少可以从理性思维、能动性、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他们的主体特征与素质修养,也会影响到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式、过程与结论.  相似文献   

18.
修辞主体论     
一、修辞主体的概念所谓“修辞的主体”,也就是“修辞者”。说得更明白浅显些,也就是说写者。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修辞者”与“说写者”严格说来是有区别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说写者’郴是或都能成为“修辞者”的。所谓“修辞”,就是一种力图使达意传情尽可能圆满的语言调配活动。很明显,既然“修辞”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活动,它的目的是要使达意传情尽可能的圆满。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说写者作出一番语言调配的努力,并不是任何人不作任何努力都能使达意传情得以圆满的。因此,我们说,只有那些能使自己的达意传清朝着尽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只有中央政府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从三方面入手:1.坚持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方式;2坚持并深化以分税制为主导的财税体制改革;3.科学、准确、及时地掌握和处理信息,避免决策的失误。文章还提出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和协调中央与池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主体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历史主体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拓性的问题。本文在历史观范围内对于历史主体的基本规定、存在方式及演化过程的阐述和分析,也能给人以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