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靳翠梅 《社科纵横》2008,23(7):44-45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影响人们心理和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主体自身认知水平和修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王信琳 《探求》2003,(6):67-69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面对种种冲突,人们的心理健康更应受到重视,心理咨询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心理咨询,让人们正确认知社会、认识自己,释放压力,缓解心理矛盾,从而趋向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王彪 《社会工作》2011,(16):94-96
房价泡沫已成为当今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的住房问题在性质上不仅仅应该属于经济范畴,它更应该属于社会政策范畴。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语境中,运用社会学视野能更好理解我国经济腾飞的背后为什么还会围绕着住房引发一些列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只有以社会政策的视域才能更清楚、理性的透视转型期房市改革路径中的各方力量博弈过程。在发展型社会政策和利益博弈两个时代特征下,聚焦房市泡沫困境,反思今后住房改革方向意义非常。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与社会开始全面进入后转型期,贫困呈现出新的特点。转型期构建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加以完善。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其边缘化地位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既能够使社会工作得到发展和社会认同,更重要的是为后转型期应对贫困问题提供了积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政府体系正面临着治理碎片化和社会一体化的双重困境:在整体性社会无法建立的时候,弥散的社会不信任潜在地支持每个成员进行自我权利保护、消费公共政策、透支社会资本,并维系着碎片化的公共治理;而目标一致的社会又会给传统的政府治理形态带来压力。如果中国的国家与社会难以形成一致的目标,那么整体性的治理体系就难以建立。因此,转型期的公共治理需要重新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保护公民权利的前提下,以社会目标、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本来完成对政府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姬兴涛 《社科纵横》2013,(7):109-112
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面临着道德评价多元、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失语和道德监督机制弱化等诸多道德困境,因此,当前道德文化的建构应注重挖掘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合理构筑道德文化的层次体系,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从而化解当前社会道德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冯海波 《创新》2013,(5):13-16,21
传统文化日益式微,新文化尚在建构过程中,信仰危机逐渐加深,意义成为短缺资源,这四者构成社会转型期我国文化困境的主要表征。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走出文化困境,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杨政 《社会工作》2012,(7):87-90
旨在通过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困境的系统考察,细致梳理中国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主要的民生领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民生问题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是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9.
王威  颜冰  郑克岭 《学术交流》2012,(9):147-150
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以及社区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然而资源型城市的社区工作困境突出,如政府与企业关系未能理顺、居民失业严重、居民社区意识不强、社区文化供给不足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城市文化为之提供价值引导和方法策略。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深挖大庆精神、整合大庆城市文化,并以此推动社区工作,走出资源型城市社区工作的困境,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文化困境对信仰的影响及其克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认为,理论工作者应对此做出积极的探索以引导人们克服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有其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因信仰隶属于文化,信仰的生存仰赖于文化,所以,信仰危机的文化方面的原因便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从文化和信仰的关系上,论述目前社会转型期之文化困境所造成的信仰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探求走出文化困境、克服信仰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其专业价值理念为本的学科。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实务领域,自然也要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指导。在民族社会工作中,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性,相应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运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其专业价值理念为本的学科。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重要实务领域,自然也要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指导。在民族社会工作中,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性,相应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运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宁 《社会工作》2011,(2):4-10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政府主导、教育推动和实务跟进等一系列独特的历史过程和体制变革实现的。从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社会工作体系与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看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对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和“嵌入式”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方式,掌握其特点,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强 《社会工作》2011,(14):44-47
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对稳定社会秩序的追求已成为人们最大的利益。社会资本所蕴涵的诚信、规范有序和公民密集的参与网络,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和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还存在着严重缺失和不均衡现象,制约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的维护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因此,培育社会资本应当成为维护、增进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一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群体事件,执法者与民众的情绪对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要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之外。也应该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与和谐心理建设,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历史时期,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强化管理者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加强社会的心理疏导工作,为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不良情绪发泄的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和法律都肩负着改善社会的使命。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介入越来越多的案件,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寻找法律作为支撑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有序进行。社会工作与法律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才会使两个领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marcation of social emotions, based on their dependence on social appraisals that are designed to assess events bearing on social concerns. Previous theoretical attempts to characterize social emotions are compared, and their inconsistencies highlighted. Evidence for the present formul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into links between appraisals and emotions. Emotions identified as social using our criteria are also shown to bring more consistent consequences for social behavior than nonsocial emotions. We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ways of validating and refining our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周林波 《社会工作》2009,(24):42-44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势将成为阻碍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向度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整体上迅速推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随之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困境与挑战,社会工作也由此迎来了发展机遇。本文立足当前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现实,分析民办社工服务组织的现状,探索了社会管理视阈下,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战略目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