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搞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在积极挖掘、研究、开发,创新和利用地域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体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训,培育优良校风,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大学精神文化教育,培育先进大学精神文化增长点和校地文化互动新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道德的诞生之所和人类精神家园,成为地域文化精神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具有定向、整合、认同、激励等功能,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莱农精神是几代莱农人培育和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和历史积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大力弘扬“莱农精神”,丰富“莱农精神”的内涵,为莱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发展的一种动力。大学的历史积淀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推动了大学的发展。面对中国大学精神的现状和21世纪的时代要求,中国大学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点,铸造更加凸显人文关怀、科学理性、文化自觉、卓越意识、独立自治、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凝炼而形成的为师生所认同的,对师生行为起引导、熏陶、激励和规范作用的一种以求真创新精神为核心范式的价值观念体系。大学要构建大学精神,必须克服大学精神理性上的价值沉沦倾向,大力弘扬以求真创新为内蕴的大学精神。求真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构成大学精神的内蕴并统领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邹长青  周伟 《学术探索》2014,(5):147-15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体现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理想追求及核心价值的独特气质。大学生品格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塑造大学生良好品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试图以我国大学精神的回顾为经,以大学生品格教育在我国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纬,探析大学精神在构建大学生品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治思想,或称民权思想,以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观念为核心,是民主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民国时期,在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的影响下,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拥有一定程度的民治政治思想、民治经济思想、民治文化思想与民治高等教育思想,而这些思想正是民国私立大学体系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关键原因.在有着"强国家、弱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民国时期,政府民治思想对私立大学的蓬勃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值得后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大学理念既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职能使命和活动原则等的认识,也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教育观念或哲学理论观点。时代和社会发展是大学理念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近代以降,大学理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博雅教育、科学研究和为社会需要服务的三个阶段。当代大学理念是以认识论、政治论和道德论为哲学基础的共同影响的产物,反映的是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彰显出不同的特色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应当如何改革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才能适应大学加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已成为德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德育首要而根本的任务就是培育以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和爱国精神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大学精神 ,这是大学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最好体现。大学德育的变革离开了这一点就是“错位”。  相似文献   

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有着历史的、内容的和理论的联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论十大关系》的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精神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大学精神的科学传播,就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维度推进大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播,构建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大学精神传播方法论体系。这对于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实现"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所以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经济取向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另一方面,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类与族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应立足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大学教育的人文取向又是其无可替代的天职。  相似文献   

12.
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的困惑及其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大学理念困惑表现为教育价值观的困惑、教育发展观的迷失及教育人才观的模糊;它有着社会历史发展和现实发展的种种原因;选择高水平的大学校长,转变传统的人才观,重塑现代大学的独立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精神动力越来越重要,纠正忽视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的倾向,实现历史哲学研究从经济动力研究向精神动力转向,深入探究精神动力在现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文化史上有这样一个事实: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从西方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出现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事情,但是科学的态度或科学精神在西方却有着更为久远的历史渊源。科学精神最初是在古希腊哲学中产生的。在这以后,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科学精神的确立和发展,首先当然是以西方人的历史活动及其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但就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和原始思维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思维方式而言,它的确立和发展又是同逻辑思维的确立和发展相一致的。在西方传统的文化学术中  相似文献   

15.
白雪峰 《理论界》2010,(10):30-32
大学人文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演绎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西方大学经历了以人文精神培育为主、人文学科及其教育丧失主导地位、人文精神培育进一步加强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其人文精神逐渐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培育才开始得到实质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之一,重塑与传承大学精神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大学精神的深层意蕴不仅包括赋予学生人格魅力、凝聚师生员工等重要内涵,更包括了服务社会的前提———大学精神的体现与传承。新建本科院校应在重塑与传承大学精神过程中与时俱进,坚守内涵;尊重历史,升华创新;人校共进,知行合一;凸显特色,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大学以维护其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作为它存在的基础。大学原则是大学及学人保有其品格的必要的"乌托邦"精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精神传统是大学生命之树常青的奥秘,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大学独具的魅力。西方现代大学在演变过程中一直坚守通识教育和学术自由这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耘 《船山学刊》2005,(4):173-175
地方大学有着不同于部属大学的特殊性,各地方大学由于所在地不同,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的不同,也各自有其特殊性。如何“科学定位、各安其所、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地方大学制定发展战略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以及价值观等大学发展基本思路的整体概括,它指导着大学的远景规划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大学办学理念存在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大学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引导社会发展的使命的实现。大学应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准确定位,构建全人教育、学术自由、引导社会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向现代化强国挺进的重要战略举措.新时代的中国大学应从中外大学的共性精神与个性精神发展以及所根植的思想文化土壤的逻辑中去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精神积淀,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根基,注入"中国特色",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及大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去建构新时代中国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