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能否促进农村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对北京"绿菜园"有机蔬菜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女性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前后家庭地位的变化情况,阐释有机农业对女性家庭地位变化的影响机制.认为女性从事有机农业之后,经济收入的提高、部分家庭决策权的获得以及社会资本的增加都对女性的家庭地位上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独立了 5 0余年的今日印度 ,妇女的地位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而正如印度学者尼拉·德赛所指出 ,“如果妇女在家庭中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 ,她的平等便不能成为现实。”1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婚姻、生育子女、家庭成员之间的赡养和继承等方面在内的家庭生活 ,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男女平等和财产权利等重大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地位既是妇女社会地位的基础 ,又是衡量这一地位的标尺。本文拟对独立 5 0年之际的印度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处境作一考察 ,并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加以探讨。一、国家大力促进妇女的发展在印度 ,关…  相似文献   

3.
金璐璐 《社科纵横》2008,23(3):146-148
汉代的女性教育以德育为主,辅之以技能和经学、史学教育.以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为主要模式.汉代女性教育受礼法影响,又对汉代的礼法形成冲击.她们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造物设计就是治国;治国就是设计。设计从来没有像汉代社会这样突出而富有意义。在中央,有少府掌管各种造物部门、工艺作坊与工场。在地方,有郡县工官设置;造物设计被纳入封建伦理与礼乐制度的范围之中。就造物设计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作初步论述,以期探明汉代设计艺术兴盛与辉煌背后的社会历史要素,以期唤醒当代社会对设计艺术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杨萍  李艳波 《学术交流》2006,(10):145-147
在男权制度早已确立的周代社会,女性一生在不同时期随着身份的变化,其家庭角色及地位变化的轨迹是:为人母者地位最高,为人妻者地位最低,为人女者地位介于两者之间。不管女性处于何种角色,周代女性在整体上对于男子的屈从地位却是不变的,即便是“为人母者”,所具有的些许权力也只是强大父权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村实行改革以来,农村妇女群体内部出现了杜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向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变动的情况,女性的婚姻观念、生育观念开始向现代型更新,从而使她们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仍是制约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真正实现妇女解放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作者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代女性的身体形态和疾病状况学界注意不多,本文拟在文献和考古资料基础上对此进行初步描述,以期丰富对汉代女性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8.
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两性地位关系不同,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现代社会男女都具有发展机会,女性善于管理和经营家庭产生的效率是男女共享的,由此提升女性的家庭地位.制度层面女性权益得到保护和地位不断提升,现实层面女性地位波动较大,有些方面地位下滑.组织层面的女性应对主要是通过妇联组织推动,通过制度形式把优秀的女性推荐到具有表意性或服务性功能的社会组织的领导岗位,构建女性话语,提升女性地位.个体层面的女性应对主要是构建与男性特质共存、互补的现代女性特质,实现两性平等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汉代女性地位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着高或低两种相反的观点.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了在史料缺乏的条件下对有效史料的不同取舍标准和解读立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出土,使汉代法律的部分原始条文得以重现,从法律的角度判别女性的社会地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史料缺乏而造成的偏颇.根据其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可推论汉初女性虽然有部分的财产和身份继承权利,在人身安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性别关系上,女性已经对男性产生依从性,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高,相比唐代而言,汉初女性的社会空间也略显狭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家庭作为分析单位,运用社会分层及家庭社会学的理论,将家庭的社会地位分为家庭的财富地位、权力地位、声望和文化资本地位,分析了家庭社会地位的不同方面对子女早期社会化的理念、目标以及方式的影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惠翔宇 《唐都学刊》2014,(2):59-64,71
汉代少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有百石、斗食、佐史之秩的低级官吏.汉代政府不仅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汉代少吏的升迁渠道,而且为确保少吏队伍的基本素养,从用人源头上对少吏群体的选拔资格予以严格规定和限制,主要有五个方面: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的方面限制以及对特殊群体的限制,即赘婿、贾人、吏坐赃者及其子孙.严格的选拔资格保障了汉代少吏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汉代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吏治前提.  相似文献   

13.
严国荣 《唐都学刊》2003,19(4):15-19
作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心理留存,屈原情结对汉代文人的人格与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它萌生于商周之际,型塑于屈原,嬗变于两汉.从外放到内敛,从对抗到顺应是其嬗变的总趋势,而逃避、执著、超越则是其分化出的三种心理流向.  相似文献   

14.
论汉代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世民 《唐都学刊》2002,18(2):47-50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基本轮廓的初步形成时期 ,其官学制度奠定了后来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私学发展更具特色 ,书馆———乡塾———精华舍上下相互衔接 ,创立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制度 ,为后世学术文化社会化开辟了道路。特别是“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贯彻 ,不仅实现了两汉教育文化的儒学化 ,而且对后世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15.
ThehumorousstyleofSongdynasty(960-1270)poemsisultimatelyattributabletotheattitudeofthosecelebratedscholarswhowerereluctanttoholdofficeduringthechaoticWei-Jinperiod(220-420).Inessencetheirattitudewasto"ignoretheConfucianethicalcodeandgivefreereintohumannature,"andtoengageinunconventionalbehavior.DuringtheSongdynasty,however,scholarsadoptedamoregraceftll,ifstillunconventiona1,attitudetowardslife.SongBuddhistscholarswatchedthefarceofhumanlifewithanunorthodoxeyeandtheirwordsandbehaviorwerefullof…  相似文献   

16.
汉代蝗灾论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文华 《唐都学刊》2003,19(1):45-47
蝗灾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汉代蝗灾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季节性 ,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性 ;成灾面积广阔 ,灾情严重 ;蝗灾具有群发性、连锁性特点。对后世开展治蝗、灭蝗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斌 《唐都学刊》2006,22(2):5-9
道家思想主导了汉初“过秦”的思想论争。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提出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来统领治国思想的主张。道家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汉初提倡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道家思想如何运用到解决汉初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这一理论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解释,也体现了汉初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传统道家的一致性。在道家无为而治政治理念的指导下,与民休息政策的得以实践。但是,随着汉政权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目的和方向、君主集天下权力于一身的个人特征相矛盾。最终,道家没有完成君权神化的历史使命,走下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王云庆  赵丽 《唐都学刊》2011,27(4):25-29
"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文书形态和运作机制的变迁,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长性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封事是一种直达御前、"不使人知"的机密文书,其内容涉及外戚关系、皇帝得失、国家政治和大汉安危等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普通章奏相比,封事的传递、运转过程绕过了尚书台的拆封和审阅处理,直达皇帝,由皇帝亲自批阅,传递过程简单、直接,中间只有少数几个人员和机构参与封事的传递,略去了审阅和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19.
汉代官员的休假与退休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凯 《唐都学刊》2004,20(4):65-66
官员为政期间的正常休假和年老退休 ,是我国自古至今官员所享受的基本福利待遇和国家对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 ,这两项制度的正式形成和普遍推广实行 ,始于汉代。正是这两项制度的普遍推行 ,才从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