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容美田氏土司在明清时期崛起成为湘鄂渝黔四省边界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土司,也是清朝湖广土司"改土归流"中唯一用兵的地区。田氏土司对容美地区具有很强的社会控制力,主要从政治、军事、刑法、经济等方面控制地方社会,并利用宗教信仰、民俗文化、传统地方性知识等影响民众,巩固其统治。  相似文献   

2.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地方性知识是指各民族的民间传统知识,其使用范围要受到地域的限制。通常的科学研究虽然也会接触到地方性知识,但是很少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文化人类学及其当代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则不然,它不仅高度关注各民族的各种地方性知识,而且致力于发掘、整理和利用地方性知识去开展生态维护。这样的研究取向容易引起世人的误解与责难,也因此造成了地方性知识保护与利用的困难。为此,文章列举我国各民族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性知识事例,说明它们在生态维护中的特殊价值,借以重申生态人类学关注地方性知识的深层考虑。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博弈与西部新型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使西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02年中央提出"新型工业化"战略后,中央和西部地方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期利用各种干预手段推动西部新型工业化进程.但是,由于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并没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因此,如何改变政府之间的博弈格局和收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要]苗族古歌是苗族人自己建构的地方性知识,反映了苗族先民对人类自身、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探究和基本认识,其传承能增强族群认同感、强化生态伦理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对苗族古歌进行地方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实现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链接;凸显地方课程的综合性、情境性与实践性特征;体现口承文化的特色,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全球化对地方性原住民社会的草根文化发生的影响是通过国家,市场等中介来实现的.黔东南苗人在接触和接受现代性的经历中,文化变迁,文化复兴和自我认同随着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今天的黔东南苗人正在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将本土的地方性知识和现代性资源融合起来,以建构自己的文化转型和建构起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失衡已经表现为社会系统运行的常态,失衡范围延伸至全社会领域和存在系统性结构较大差异。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失衡的纠正不能仅仅限于非常态事件的预警管理,而必须超越预警,通过建构内生发展动力机制、自我制衡与失衡纠正系统来防范社会危机,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通过强化内生性动力、推动文化融合、建构现代社会系统结构、赋予地方发展权利与整合社会发展资源等方面宏观政策与战略举措,实现我国边疆治理从预警到超越预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甘肃藏区传统基层组织"盖布甘苏木"为例,考察了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传统协商民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了其在新形势下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积极性和局限性,指出在民族地区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要从发展现代民主的视角出发,以法理依据为根本,以合作、互利、共赢为社会治理目标,合理汲取民族传统协商民主的积极要素,在传承中积极创新,建设符合民族地区时代发展需要的基层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8.
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场域,年馍传统作为地方性知识和群体文化的特质已经成为村落社会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语境中,虽然年馍经历了制作材料、方法以及买卖流程等方面的变迁,但年馍的赠答这一礼仪性活动本身仍在延续,一方面是因为年馍作为文化符号在情感表达、流动空间下的地方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年馍为载体实现的礼物流动这一传统的固化形式深深植根于周口地区农村民众日常生活内部的运行法则里。通过对年馍传统的实践,民众再次对年节习俗进行复习、内化和传播,年馍传统便具有了抚慰心理、联络情感、建构和维系社会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STS领域中的地方性知识视域出发,对湘西苗族地区的苗医生成学理论之身体模型的提出、发展以及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历史考察,发现此派苗医的身体模型的演变历史表现出较为独特的建构性特征,与参与者所处的环境、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即与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纠缠,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因特定的动机和外部需求而生成的一种"地方性知识",不仅与一般人们想象中的医学理论的发展颇为不同,与当前STS领域中的某种有关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更为接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医学史和对民族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值得思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但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资源破坏严重。加强民族地区的环境法制建设 ,利用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利条件 ,突出地方特色 ,加快民族地区的环境立法 ,是我国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必要保障 ,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族的环境取向与地方性的生态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生境"与"民族生态位"的提出借用了自然科学的概念,旨在从各民族生存的相对固定的小区域来考察民族与环境相互关系,探讨民族环境取向的两个基本向度——垂直空间向度与水平空间向度,进而分析各民族对生存资源的空间利用。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条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是关于居住地周围小环境的认知,即地方性、区域性的环境认知。各民族社会传承有序的生态知识,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合理化常识,这些常识是我们进行区域性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可以依凭的第一手的资料,具有潜在的生态认识价值,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工程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首先体现为人类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这种应用,最终在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工程设计的现代趋势可以概括为生态整体化,即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赋予设计对象以生命、综合、整体特性,这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状态下知识、技能与智慧、情感的综合与融通。现代工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理应关注这一趋势,以生态理性哲学教育视野和生态整体设计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采煤沉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制约了矿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永城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生态问题严峻,2012年因地下采煤沉陷土地,271个自然村沉陷,涉及37000余户、12万余人,人地关系十分紧张。永城市政府应以矿区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从管理政策和配套制度建设出发,以生态恢复技术、绿色采煤技术为重点,开展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两型社会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天地生综合因素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表明 ,天时地理决定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 ,三者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的综合系统。近年来 ,青藏高原草地荒漠化和沙漠化加剧 ,冰川湖泊退缩 ,河流量减少甚至断流 ,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应该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广西京族三岛小康建设的现实说明,"家庭自主"建设模式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这种模式存在不少缺陷,未能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边境民族地区应选择"适时转换模式"的模式,即由"家庭自主"模式转换为"集体联动"模式;再转换为区域互动模式.小康建设要以推进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要为小康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反复调查与分析,逐步证实了如下一些带根本性的结论:其一,喀斯特山区在我国西南地带分布虽说十分辽阔,但其间具有明显的类型差异,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山区,其支持的生态系统也互有区别,酿成石漠化灾变的难易程度也互有区别,灾变酿成后的生态恢复对策也应当有所不同。其二,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山区,以及所支撑的生态系统在历史的进程中,哪些民族长期定居,其文化对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水平也各不相同,因而一旦呈现石漠化灾变后,值得借用的本土生态知识、技术与技能也必然分属于不同的民族,需要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其三,长期适应于特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民族,其文化必然高度适应于其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系统。进而认为在石漠化灾变区实施生态恢复过程中,该区域相关民族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可以在其间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其应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与民族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马、恩对“统治”、“支配”自然的问题提出了最深刻见解 :“统治”自然的任务应是“控制”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不让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人类本身 ;人对自然的“支配”只意味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有意识的“控制” ,是以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为前提的利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民族边疆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 ,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交替的不发达状态。建设生态文明 ,发挥后发优势 ,能够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民族边疆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 ,又是该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 ,对这一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关键的意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培育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领导干部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发展作为先进生产力的生态产业 ,对实现民族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消费不仅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它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地方性消费”受惠于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指的是具有特定消费惯习的文化主体是怎样以自身持有的地方性消费知识去经营物质生活中的各类消费。地方性消费生活是生态结构与历史进程的文化产物,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对地方文化系统的再生产。作为了解地方民众文化图式的独特视角,地方性消费研究是民俗学范畴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都市乡村进行调查,揭示了在都市乡村的社会场景中,乡土社会形成的传统礼俗与现代法律制度,经过不断地融通,最终提供了各种既非礼俗又非西方既有法律的制度,满足了社群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说明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乡土社会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与政府推进型知识的相互改造、融合,形成各种满足人们社会生活需求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