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伦特的革命理论建立在她对人与政治的独特理解之上。阿伦特通过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比较,透过对解放与自由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揭示出了共和主义的自由立国的革命主旨。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反封建主义革命,然而,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三个疑问,即:为什么革命发生在封建压迫相对较轻的法国,而不是更重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法国处于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却发生革命?法国旧君主制怎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地垮台?托克维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法国历史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自由的基因、自由的传统、自由的精神,它已经融入了法兰西民族的血液之中,法国"三级会议"则是这一传统和精神的外化,这种自由传统和精神能够很好地解释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国大革命最早的批评者之一,柏克在其不同的著作中,从根本原则上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批判。基于英国人的自由观,他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民主将会威胁欧洲的自由传统,实质上是以英国式的自由拒绝了法国式的平等,不过柏克却没有看到民主已经成为了历史趋势。了解柏克对于法国革命的看法,有助于理解18世纪末欧洲政治现代化中的复杂政治观念。  相似文献   

4.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人类自由危机,马克思和阿伦特都主张以实践作为其走出困境的方案。但是,他们在劳动、自由以及实现自由的具体实践方式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阿伦特指出,马克思对劳动的推崇,是对前柏拉图政治经验以及柏拉图开创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反叛。深受古希腊政治影响的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自由观作出了误读。她认为,政治行动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唯一方式,马克思对劳动的肯定是对政治以及人的自由否定。事实上,阿伦特既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自由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也没有察觉到资本主义制度下政治行动实现自由的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罗蒂与阿伦特均批判现代性,还将矛头指向现代性的政治领域,他们不约而同地以同情为切入点来审视现代性的政治。罗蒂将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团结建立在同情之上,因为同情意味着减小差距,从而使"我们"的范围不断扩大;阿伦特则认为差距正是自由的基本内涵,同情作为一种私人情感出现在政治领域意味着自由的消亡。"同情"在他们的理论中具有相反功能。在自由问题上,罗蒂主张现代性的形而上学试图为自由奠基的努力是失败的,在阿伦特看来,现代性的平等、权利等价值理念无非是宣告了"社会"的兴起,是自由丧失的一种体现。他们要么将自由理解为与经济无关,要么将自由理解为对经济的超越。在他们的逻辑视野中,经济问题本质上是无足轻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问题的本质。同情的政治哲学依然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解释世界"理论,也是一种思辨哲学。  相似文献   

6.
"四大自由"是罗斯福在法西斯势力步步紧逼、威胁到美国生存的情况下提出的,它从言论、信仰、经济和安全方面阐释了人的基本权利,旨在调动美国及世界各国人民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积极性。作为一种信仰和理念,"四大自由"丰富并创造性发展了美国传统中的自由民主思想,有助于确立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戴高乐组织了反对纳粹占领的自由法国运动。一年后 ,美国参战 ,成为反法西斯国家一员 ,随后 ,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形成。然而 ,在这个阵营中 ,美国与自由法国之间多次发生激烈冲突 ,美国阻止自由法国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 ,阻挠自由法国武装夺取维希政权控制的西半球岛屿 ,在法属北非扶植亲美势力 ,拒不承认戴高乐的抵抗运动领袖地位 ,拒不承认戴高乐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为法国唯一合法政府。这一切表明 ,美国在推行反法西斯的对外政策的同时 ,仍坚持它对中小国家的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纽约市哈得孙河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着一尊高举火炬,头戴桂冠的自由女神像。你可别小看这座雕像,它是法国政府为庆祝美国建国100周年国庆日而赠送的一份特殊礼物,以表达法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敬意和祝愿及对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联盟的纪念。1984年,这座雕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  相似文献   

9.
埃德蒙·柏克被一些学者称为保守主义的鼻祖,又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自由主义的先驱。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尽管是思想的两个维度,但却集中体现于柏克一人身上。他的思想是自由还是保守?是否以一贯之?我们可以通过对柏克政治价值的探讨,回答其政治思想的一致性。柏克的政治价值可归纳为保守的倾向,自由的精神。他在价值观念上支持自由,制度观念支持保守的制度,由此他赞扬了美国革命的自由精神,批判了法国革命对传统的割裂。  相似文献   

10.
以自由与平等为圭臬的法国革命,却以拿破仑专制而告终.追求自由的结果何以成了独裁政治下平等的仆役?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反思那一时期的法国历史,可以得出一些答案.大革命中,自由与平等两股激情相互交织,最终平等压倒了自由.自由与平等在大革命中的冲突,并非由于两者学理上的悖论,关键在于法国旧制度以来一以贯之的政治专制与浓重的社会平等意识,正是这些使法国人对专制政治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人们追求自由的结果往往是平等--专制下的奴役的平等.要"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在平等中自由地生活",必须铲除专制的根基,致力于民主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18世纪末的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向世界扩展的两次重要革命,被视为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姊妹革命。但是,两场革命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在美国,革命引导美国走向自由与繁荣;而在法国,革命则带来了持续的恐怖与动荡。从两国的文化传统角度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有三点:讲究实际与追求完美的传统文化异异、突出个性与崇尚统一的国民性格差异以及自由至上与平等至上的民族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12.
阿伦特和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表面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基础来看,阿伦特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劳动”,而马克思则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劳动”;从理论领域区分来看,阿伦特采取静态的划分方式,马克思则采用动态的划分方式;从理论走向来看,阿伦特表达出一种空想的理论走向,而马克思则表达出人类走向新社会形态的科学归宿。  相似文献   

13.
依赖大学自由教育对个人理性的生成,美国大学教育在继承西方中世纪大学人文传统的同时,还为大学的专业教育提供了成熟文化与知识的基础。大学自由教育与个人理性生成关系的确立,贯穿了自《耶鲁报告》以来的美国自由教育理念的成长史,建构起美国自由教育理念的简要谱系。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对于革命还是改良的态度一直众说纷纭,从狄更斯唯一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小说《双城记》入手,借助阿伦特有关革命的现代政治理论来梳理和分析狄更斯笔下的法国大革命,可展现狄更斯笔下用"圆圈叙事"、"复仇"和"侠义"建构起来的大革命,揭示狄更斯在面对大革命的血腥和暴力后转向神性的求索。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早期的繁重劳动,到扼杀"以自由立国"之可能的贫困问题,再到消费时代里陷溺于欲望满足,阿伦特将"生物必然性"这一概念从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理出。她认为,早期人类致力于获取生存必需品而难以追求更富价值的公共生活;而现代社会虽脱离生存窘境却又沉溺于消费,这也导致人们逐渐忘记了自由的真正含义。她指出,生物必然性因其强烈的私人性而与先天要求公共性的自由之间存在巨大张力。透过对这种张力的考察,阿伦特在宏大的历史变迁中钩沉出人类的命运和理想,同时也再次表达了反极权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自行动与沉思生活之间的鸿沟在古希腊生发以来,动态开放的政治行动与静态封闭的法律制度就开始了尖锐对立。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对政治行动的制约以及政治行动的反制约。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关系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不仅涉及政治秩序的维护,更关涉人类公共自由的实现。阿伦特在复兴本真政治的基础上,启明政治行动与法律制度的紧密关联,并最终在革命精神制度化的政治体制中实现消解对立实现自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柏克在英、美、法三国革命态度上的比较分析,指出他在政治价值观上始终尊重基于英国革命背景下有着历史传承的“自由”,认为美国革命中的“自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而法国革命是对“自由”精神的背弃和践踏,是一种新型的专制.文章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柏克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他的自由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自由观也成为英国保守主义的重要内容,它对财产权的关注、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强调、中庸调和的思想、对宪法权威的尊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渐进的社会变革思想对我们当下的政治实践仍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极少数人,是美国“自由原则”的热心散布者。他们打着“自由”的旗帜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颇有蛊惑力和欺骗性。为揭示其实质所在,有必要研究一下美国“自由原则”的历史与现状。一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来看,哲学与政治是对立的,这种对立在自由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尖锐。阿伦特认为,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传统用真理排斥意见,贬低政治并分离自由与政治。她认为,哲学所追求的自由最多也只是一种内心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发生在公共领域。在她看来,政治存在的理由就是自由,政治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还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将“自由”放存如此显赫地位置上。帕特里克·亨利宣称“不自由,毋宁死”。美国国歌将美国称为“自由者之地”。从亚伯拉罕·林肯到马丁·路德·金,历代改革家们都敦促美国实践其自由之理想。当一群来自法国的美国仰慕者想要讨好美国时,他们送来了自由女神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