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理论重点强调了文化在传播中的"变异、进化",突出文化的变异性特点。从口语传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和网络等媒介形式,总是随着满足社会文化传播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异。文化模因是通过保存、模仿的方式得到辐射性传播,而媒介是文化得以扩大传播的载体工具。编辑通过构建各种符号模式,创造出新媒介,从根本上推动着媒介的传播、变异和进化,为传播"大文化"提供必要的承载工具。  相似文献   

2.
媒介进化(Media Evolution)研究的是整个媒介系统中各种媒介孕育、产生、发展、融合、消亡的动态序列历程以及不同媒介间竞争、互动、共生等关联结构状态。作为北美生态学的重要一支,媒介进化论符合媒介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即从媒介生态圈层角度观照媒介进化进程。作为纵向延展,媒介进化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媒介进化要遵循"层进式"、"延承性"、"平衡性"、"共生性"和"融合性"原则,"现场感"和"交流性"理论是阐释媒介进化的全新角度,媒介进化趋势要符合特定的动态序列进程。  相似文献   

3.
截屏媒介的出现体现出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它集摄影、复印、传真、快照等先行媒介功能于一身,以恢复和延伸它们的方式使人类达到过去不能达到的领域和空间。截屏图片的功用是人类的理性选择。截屏与截屏图片是对先行媒介功能缺陷和缺失的补偿,补偿了摄影图片的生成程序繁琐、网络信息不能固化、缺乏传真性证据性以及不能确保永久保存等缺陷。截屏媒介及其传播的“意外的后果”是其功能负效应的必然显现,这为后续的媒介演进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思想分别从媒介内部和媒介之间两个方面给出了技术演化路径,表现出构建技术符号学的努力。从媒介内部演化来看,技术发展经历“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从媒介间发展来看,技术演化遵循补偿性媒介和人性化趋势两大线路。技术即符号,通过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符号学演绎得出:技术就是在“新奇”和“震惊经验”的刺激下,处于动态三元关系中的符号;媒介演进的补偿性和人性化趋势,实质上就是符号在元语言能力作用下的无限衍义。符号学对于广义符号文本的关注,使得技术研究更多地关照到符号环境,这是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研究初衷的回归,利用符号学方法演绎技术演化路径,也是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后,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西方学界对媒介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担忧,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兴起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借鉴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不同,但是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就必然带有自然界的某些特征与规律。广告传播是人类信息社会最重要的传播现象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传播呈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广告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呈现出类似自然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本文试图在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广告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7.
[摘要]2009年,Foursquare在美国正式上线后,其用户数量和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全球互联网行业随之掀起了一场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的发展热潮。本文运用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人性化趋势”理论,探讨了从LBS网站整体构成以及具体的定位和导航、(兴趣点)生活服务信息搜索和签到、社交和游戏几方面服务中体现出的媒介人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媒介技术和电视文化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从目前的主要新闻媒体和各大电视台最近几年的发展实践来看,电视直播节目越来越多,不管是娱乐节目还是访谈节目、晚会,都说明了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也只有实现了直播也才能更加符合观众对信息的需求。本文针对中国电视新闻直播的趋势,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浅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具有丰富的逻辑意蕴,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话语需求紧密相连,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高度重视理论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理论传播,必然需要因应时代的理论传播话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话语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探讨其话语建构的逻辑原则,从话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等要素解析话语建构的逻辑运行机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加强其学理性研究和实践性探索,可以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能,在话语实践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文章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1.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进化论是19世纪50年代的两大自然科学成果,但却描绘了两幅完全相反的图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世界必然从有序走向无序,但进化论揭示的规律是生物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是一个越来越有序的过程.1969年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将二者统一起来,同时也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社会系统符合耗散结构条件,人类社会既存在着熵增的必然态势,也存在着负熵流,人类的进化秩序及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秩序取决于宇宙法则、生命法则及理性法则之间的动态平衡.虽然人类凭智慧度过了一次次退化危机,一直保持着进化和发展态势,但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这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提要]传播学领域原有的概念及理论,在媒介进化趋势下,需要重新认知。本文从新闻的深层价值、大众传播主体、主流媒体及把关意识、意见领袖、媒介及其语境等传播领域的固有概念理论出发,结合新媒体演化过程,对其内涵和外延作进一步反思与解析,以期缩小对相关传播理念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3.
网站是传播网络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的机构在网络建立网站,网站设计成为设计师施展艺术才能的另一个舞台。围绕人性化特点结合网站设计的用户群与界面等因素的分析,从人性化角度来探讨网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人性化网站,这对设计师从事网站设计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 ,藉此 ,我们可以立足于当代大众传媒预测其发展的未来。从文化层面分析可见 ,多元共存与更加人性化是当代大众传媒发展两大必然趋势。人类文化传播实践是对传播手段进行积极创造以及对这一创造的优秀成果进行积淀的过程 ,这种积淀必然促使大众传媒走向多元共存的格局。传媒的多元共存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个社会文化“复调”的硬件 ,从而为文化的多元共存提供广阔的空间。传媒文化的人性化是指传播媒介的发展日益趋向满足人意识沟通和思想传播的要求 ,是传媒本质不断张扬的过程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延伸人的感官和媒介霸权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一个需要普遍文化交流且产生了普遍文化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教育交流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外教育交流历史悠久,曲折复杂,影响深远。从未来发展看,交往理论观照下的中外教育交流应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交流,它代表中外教育交流的未来趋势,即在价值取向上,旨在建构人类共享的生活世界;在交流机制上,以理解与主体间性为前提;在交流模式上,推崇“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传播的历史是一切历史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积累和传播,都有赖于传播媒介,媒介、媒介形态及其媒介的使用状况是人类社会众多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传播媒介的性质决定着传播的特征和传播的实际效果,进而极大地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媒介形态即传播媒介本身比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根本、更深远。文化出版在人类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媒介形态与出版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媒介形态嬗变必然导致出版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即生产力的发展——媒介形态的变换——表达方式的解放——出版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信息哲学视角来探讨媒介进化的三位一体模式,试图对分析和理解当今的媒介演化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一个形而上的宏观视野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现代性因素 ,对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日见突出。在运用社会学的现代性理论进行网络化日常生活的同时 ,对网络传播之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建构意义、网络化生活世界的现代性理论与网络媒介生活的特质 ,以及传统媒介生活进行现代超越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际传播作为人类传播中最基本的形式,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先后出现了纸媒型人际传播、电信型人际传播和网络型人际传播。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网络型人际传播逐渐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相融合带给人们关于社会、组织及自我的全新认识,使得媒介性人际传播的虚拟认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本文着重探讨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化和媒介形态的演化,纸媒、电信和网络等媒介性人际传播中所产生的相应的虚拟认知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重申“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大变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也是一种日臻成熟的科学理论,符合中西方学者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愿景。从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传播范式经历着“大众传媒扩散范式—多元主体参与范式—理念再生产范式”的转换。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传播已进入多元主体参与范式的媒介环境,在价值理念上从“以事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传播渠道上从单向型转向多维型;在叙事方式上从事实型转向故事型;在话语策略上从独白式转向对话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